奇迹是这样产生的

2009-02-12 08:47袁秀兰
黄河 2009年1期

袁秀兰

左云,悠久的白羊古城,上苍造就了这块神奇的土地。纳五路山之灵气,汲十里河之膏泽,摄长城之雄险,跨塞上之高远。千百年来,这块神奇的土地,这美丽的山山水水,养育过多少仁人志士?创造出多少脍炙人口的人间神话?吴文冠,一位新世纪神话的创造者,以他一腔火热的情怀在这块土地上大显身手,创造出一段美丽辉煌、神话般的奇迹……

大同市东昌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是从1989年一个拥有固定资产55万元,年产原煤70000吨的乡镇煤矿逐步发展起来的。到2005年底,已拥有5个下属核算企业,包括左云县小京庄煤炭运销有限公司、大同市东昌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车队、山西全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大同市永丰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左云县树儿里煤矿,总资产达5.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3.1亿元,流动资产2.1亿元。2007年公司共完成销售收入10.2亿元。这家企业的董事长,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山西省人大代表吴文冠。

吴文冠是个典型的北方汉子,身材魁梧,浓眉大眼,平头短发,步履稳健。他性格刚直,思维敏捷,说话办事求真务实,是地地道道的北方汉子的性格。在他的心目中,干不好工作丢人现眼,争创一流那才叫英雄好汉。

1960年6月,在“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夏日,这个创造神话般奇迹的人,我们的主人公吴文冠出生了。因为父亲是单传,是爷爷的独生子,当他呱呱坠地时,吴家上下沉浸在喜得贵子的喜悦之中。之后的几年中,母亲又接连生下了三个弟弟。

那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所有在那个年代出生的孩子一生下来就遇到了饥饿的困扰,这样的困扰一直持续到文化大革命最疯狂的年代。坐落在左云县店湾镇井儿沟村的人们也不例外,村里的老百姓很穷,他家自然也一样。一家人住在几孔破窑洞里,尽管父母辛勤劳作,但还是入不敷出。老四因为没钱看病,得了脑膜炎一直没去大医院看,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还是俗话说得好,小孩子是只愁养不愁长。尽管是困难时期,但我们的主人公吴文冠还是生机勃勃地生长着。吴文冠从小就是一个不怕吃苦,肯动脑子的小机灵。也许因为他是家里的长子,父母对他的管教格外严;也许是因为天生就结实,他吃饭从不挑肥拣瘦,和同龄孩子比起来,他总是高出一头,阔出一膀。他总是活泼好动,一到假期的时候,总是尽力帮父母干一些农活,割草锄田喂猪喂鸡。他的一双机灵的眼睛总在滴溜滴溜地转,小脑袋里的“鬼”主意特别多。当时农村的孩子,没什么好玩的,特别是男孩子,没法排泄过剩的精力,总凑在一起争梁山好汉玩摔跤,玩着玩着就玩出真格的来了,吃苦的都是其他孩子,他准能把比自己高大的孩子摔倒。偶尔被别人摔倒了,他也不服气,站起来重来,直到把对方征服为止。记得一年过“六一”节,学校准备开运动会,事前同学们在操场上练百米跑,吴文冠一开始就被一位比自己低的同学超出半截,很不服气。中午,别的同学都回家了,他还独自在操场上练,跑了一趟又一趟。随后的日子,他干脆腿上绑着沙袋练习跑,小伙伴们都笑他找累,他却笑容满面地说:“累有累的好处。”母亲心疼他,悄悄把沙袋藏了起来,可是他还是找到了母亲藏起来的沙袋,一直坚持不懈地练习着。功夫不负有心人,到后来,这个机灵的小男孩儿跑起来身轻如燕,健步如飞。半个月后,在“六一”节运动会上,他不仅战胜了练习时超过自己的同学,还拿了冠军。

小时候的吴文冠最羡慕的是公社的拖拉机手,他们开着拖拉机为大队耕田,吃的是大队专门找人准备好的白面馒头炒鸡蛋;最向往的是农历五月十三城里的传统庙会,进县城看看热闹开开眼界,买一把水萝卜和几个麻叶子。可是因为交通不便,来去上百里的路全凭步行,又加上自己人小,这个愿望很长时间没能实现,只有羡慕他人的份儿。每当父亲去城里办事,他和弟弟们总是急切地盼望着父亲早点从城里回来,为自己买回麻叶子、粽子,然后和弟弟们一起分享。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向往着,何时能够学会开车,自己开车进城。他钟情于车,膜拜于车,魂牵梦萦于车。车是他的梦,车是他的理想,车是他永远不解的情结。于是,他立志要学会开汽车。他父亲是个深明大义的人,他疼爱儿子,支持了儿子的这一人生选择。

那年,吴文冠参加了左云最早的汽车学习培训。培训的性质是半培,熟悉驾驶的人都知道,“半培半训,半途而废。”学车没车等于纸上谈兵,到了桩考路考准得砸锅。学习培训期间,由于他勤奋努力,顺利通过了驾车理论考试。回到家中,父母托人到有车的单位拜了师傅,他天天去帮师傅们洗车擦车,有时还带上一包“大前门”给师傅们抽。时间一长,师傅们便喜欢上了这个小伙子。终于,他通过了路考拿到了驾照,拿到驾照的时候,他的兴奋之情无法言表。

在创业的道路上,吴文冠也像他学开车一样,不懈地探索着寻求着。他做过小生意,从呼市贩过熟食品,每每贩上熟食品,在返回的路上自己舍不得吃一点,回到家中先给亲人们吃。

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这只雏鹰的羽翼终于丰满,开始扑腾着并不十分结实的双翼要跳要飞。在父亲的支持下,他倾其几年辛劳苦挣的血汗钱,买下了自己第一辆心爱的运输车。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他淘取了自己事业的第一桶金。

上世纪80年代初,他家乡光秃秃的山坡上,沟沟岔岔里,三步一个井,五步一座窑。国营、集体、股份、承包、私开一起上,本省、内蒙、浙江、山东等省及全国各地的民工蜂拥而至,前来“淘金”。这时店湾镇的两个村上张家坟村和西沟村,先后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走上了致富之路,而相邻并不远的吴文冠所在的井儿沟村,许多乡亲们还依旧过着苦日子。瞧着乡亲们没完没了的苦日子,吴文冠产生了办企业的打算,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创造财富,使乡亲们摆脱困境,走上富裕之路。

哲人说过:性格决定命运。回首企业的发展历程,吴文冠感慨万端,头脑聪明、坚韧吃苦、不服输的等等性格和品质,在不经意中塑造着他的命运,改变着他的人生轨迹。

公司成立以来,在董事长吴文冠的带领下,全体员工团结一心,奋发努力,抓住机遇,稳步发展,以煤炭产、运、销一条龙为主体,大力发展非煤炭产业,逐步向跨地区、跨行业全面发展的思路迈进,开拓进取,与时俱进。2001年投资400万元创建了大同市永丰肉制品公司;2002年投资8000万元兴建了左云县树儿里煤矿,投资8500万元收购了山西全盛化工公司全部股权,同年又投资2200万元进行了二期改扩建工程即粉状乳化炸药生产项目;2004年投资1.8亿元创建了小京庄煤炭运销有限公司;2006年投资5000万元兴建了年产精煤280万吨的小京庄煤炭运销有限公司洗煤厂;2007年投资1900万元在树儿里煤矿和小京庄煤炭集运站建起9000多米的环保项目防尘抑风墙。就这样,一步一步地使公司从一个小型乡镇煤矿逐渐发展成为跨煤炭生产、运销及化工、食品加工等行业和拥有80多名各类中级以上专业管理人才、1000多名员工的较大型民营企业,并获得大同市“优秀民营企业”、“重合同守信誉企业”和山西省“优秀中小企业”等荣誉称号。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企业家,领导着一大批具有高学历的优秀专业人才,这不也是一个让人惊叹的奇迹吗?

期间,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吴文冠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努力加强公司领导班子建设;转变了经营机制;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充分挖掘潜力,积极开拓市场;加快技术进步,努力改善服务;设法降低成本……总之,在朝着现代民营企业建设方向的路上,他的每一个脚印都是那样踏实而坚定,充分体现出一位优秀企业家的高瞻远瞩和大刀阔斧的魄力。

他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他吸纳了一批有专长的人才。因为他的坦诚,别人都愿意跟他打交道;因为他的坦诚,他的下属兢兢业业;因为他的坦诚,别人都心无顾忌地信任他;因为他的坦诚,在他困难时国营煤站可以放心地借钱给他;更因为他的坦诚,所以他能容人用人,拥有了一批精兵强将,像他的得力助手王亮,像他办公室的武主任,都是公司茁类拔萃的人物。在采访时,武主任说:“因为文冠这么信任我,所以我必须卖力地工作,自从我来到这儿,我几乎没有在晚上12点以前休息过。”由于这些,吴文冠的办公室有了一个视企业如家庭的守摊子的武主任。

坦诚的另一面,吴文冠说,就是对员工一定要守信用,他对员工的工资从来不拖欠,每个月都按时发放。这种对于承诺的严格兑现,证明了他的公司是一个很有原则的公司,不会在任何困难之下丧失信用。所以公司员工也会变得简单,如果他有能力的话,就什么也不用多想,只是往前冲就行了。更重要的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公司,它对他的员工守信,也一定会对客户守信。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吴文冠常说的一句名言,这句话许多年来一直激励着他,激励他一定要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来。他抓住了一切过往的机遇,演绎着成功,演绎着神话般的奇迹……

吴文冠就是这样在人们的注视下,不可思议地创造了神话。他的奋斗经历,验证了鲁迅先生几十年前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专心致志于一个领域,积之十年,可成大家。”机会和成功,只会留给具有战略眼光的人,一个人的现在,其实是过去的一种延续。不论是小学同学还是中学同学,都知道吴文冠是一个勤奋的人,一个不怕吃苦的人,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十多年的打拼,使他更加坚定了搞好自己企业的信心,要一路扬帆地走下去。

中国有句老话,叫商场无父子;还有句老话,叫为富者不仁矣。年富力强的吴文冠是不是也应了这些老话而人一阔脸就变了呢?大到一个国家经济上去了,而道德沦丧了是悲剧;小到一个人富裕了,而道行失去了也是悲剧。像这样的悲剧,时下比比皆是,一说到煤老板,人们便和贪图私利、黑心矿主联系起来。那吴文冠也是这样吗?不是,完全不是。从1995年开始创办民营企业,他改革创新,严格管理,艰苦奋斗,脱贫致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多次被上级领导表扬,并被授予“民营企业家”、“先进个人”、“劳动模范”称号,成为当地建设的风云人物。面对成绩,吴文冠没有丝毫骄傲,他深知自己使命重大,也深知事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更时时牢记父亲的嘱托,正派做人,不做有违法律道德的事;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受到员工及社会各界的尊重和好评。在他的人生中,他最看重最讲究的是“忠孝修身,见利思义”。他忠的是一个企业家应有的良知,一个企业家应具有的奉献,仅2007年一年,他的企业就上缴税金1.4亿元,累计已完成上缴利税4亿多元,成为当地第一纳税大户,为国家建设作出了贡献。

一位名人说过,重要的不是你获得什么,而是你为社会付出了什么,这样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上世纪80年代初,有那么多人在左云这块土地上办企业,而现在大部分已经烟消云散了,我们的主人公却成功了。衡量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固然与他创造的财富有着密切关系,但更为密切的,是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吴文冠就是这样,他所拥有的是比金钱更宝贵,更为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所付出的辛勤,他所给予别人的快乐,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就像塞尼加说的一样:“拥有任何事物,如不能与人共享,是毫无乐趣的。”

在吴文冠办公室的一个隐蔽处,存放着一双运动鞋。那是几年前,公司刚刚开张时,他与助手经历过的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见证。那时,为了节省开支,每天下班后,他和助手一起,把堆在公司院内的垃圾一锹一锹铲起,通常一干就是一个通宵。那时,他们穿的都是运动鞋,如今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助手已成为公司的骨干,有车有房,而他也身价上亿了。但那双鞋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弃,因为它记录了他创业时的艰难和脚踏实地的故事。

在县里的一次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吴文冠曾这样说过:“在自己富起来的时候,一定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就是要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承担更多的义务。既然党的好政策让我先富起来了,那么我就应该出钱为党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多办一些实事。”他庆幸自己是个遇到改革浪潮幸运的先行者。正是由于有了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才使他的企业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因此要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给后来者创造比自己当年更优越的发展条件,先富帮后富,共同富裕。扶危济困,他总是走在前面,每年都要拿出大量资金投入慈善事业。从2002年起,先后拿出12万元供养3名贫困大学生完成了学业。义务修路,他慷慨解囊,捐献了50万元。四川汶川大地震,他支援了110万元。从1995年至今,个人拿出修路、建学校、救灾和捐赠慈善事业的资金达390多万元,吸收安排下岗职工、贫困农民子弟836人,帮助更多的人走出困境,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魏文廷,是一位刚考上大学的学生,父亲在他上中学时就已病逝,欠下一大笔外债。在他考上大学之前,姐姐已先他一年考上了大学。就在一家人一筹莫展,为他的学费犯难之际,吴文冠向他家伸出了援助之手,帮他顺利圆了大学梦。事后,吴文冠一再叮嘱魏文廷和他的家人,不要对外人说起此事。像这样得到吴文冠资助,又很少为人所知的事,对吴文冠来说,实在是太多了。

2008年,围绕创建和谐大同的目标,为了以工补农,带动农业区域的农民脱贫致富,吴文冠又投资2000万元,在左云县小京庄建起了现代化的菌类生产基地,主要生产白灵菇。项目完成后,不仅可使当地年增加产值500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可带动周围100余户农户脱贫致富。

面对环保优先,对经济运行的自利原则和企业家道德良知的严峻挑战,吴文冠坚定地抱着“开发一方,造福一方”的宗旨,坚持以“开发未动,环保先行”为原则,始终高擎环保的大旗,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环保工作。他努力加强公司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把环保真正当作一件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来抓。他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并认为依靠科技来搞好环保是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左云县城由于没有统一的牲畜屠宰场所,大街小巷随意屠宰的现象到处可见,极大地影响了市容的整洁和食品卫生,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面对这种现象,2001年吴文寇毅然做出决定,投资400万元在左云创建了大同市永丰肉制品公司,使长期以来困扰在各级领导面前的难题得到解决。

茫茫宇宙,大至日月星辰,小至花鸟鱼虫,事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空间定位,并按照自己特有的轨迹运行着。作为宇宙万物之灵的人类,有着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时空定位,曾经来到过,现在生活和以后将要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人生定位——人生坐标。有的人把自己的人生坐标定位在了权上,有的定位在了金钱上,有的定位在了碌碌无为无所事事上,也有的定位在了名利上,定位在了为社会造福上,人生定位的多样性,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性。大同市东昌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文冠的人生坐标是“辛勤耕耘,甘于奉献”。从他那充满哲理带有辩证色彩的语言中,从他走过的一行行深深的足迹里,我们就已经看到了,他给自己确立的人生坐标并不是虚夸,并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有目共睹的、令人起敬的“闪光坐标”。

多少人有了钱就变坏,游山玩水,吃喝嫖赌,挥霍无度瞎折腾,而吴文冠依然是那样地节俭,那样地实在,他不会跳舞,也不下歌厅,一如既往地过着俭朴而平凡的生活。

煤炭资源是有限的,总有枯竭的一天。左云境内长城绵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只是没有得到开发利用,锁在深闺人未识。吴文冠从长远出发,又把目光投向了新兴的旅游产业,着手旅游业的开发利用。吴文冠这个办事稳重的汉子,仍不知疲倦地奔走在他的人生之路上,迎着梦想,迎着希望,续写着自己神话般的金色年华。改革开放30年,他是受益者、参与者,也是实实在在的奉献者,从一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位卓有成效的民营企业家。一个人取得成功是艰难的,但是更艰难的是在成功的光环下,能够保持清醒,在走出光环时能依然如故。吴文冠这个憨厚坚毅的黄土地上的男子汉,他以坚实的步履走出的每一个足迹,都散发着光辉,散发着神话般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