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09-02-16 08:26王崧舟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09年2期
关键词:斧头树木村庄

金 萍 王崧舟

很喜欢这么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我们的课堂也应是诗意的课堂,为孩子搭建心灵放飞的教学舞台,让孩子自由地和文本对话,积淀语文情感,提升语文素养。本节课的设计我以“斧头”为贯穿整堂课的词眼,以对斧头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让孩子梳理斧头和小村庄的联系,得和失,孰轻孰重,波澜相助,层层递进,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最后深化主题。

[理念是一课之魂。但理念与设计却存有两种境界,一种是“隔”的境界,即理念与设计是两张皮,是井水不犯河水的隔离关系;另一种是“不隔”的境界,即理念与设计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是盐和水的关系,理念的盐融化在设计之水中,我们看不到理念,但在设计中却处处能品尝到理念之味。理念的行走当取“不隔”的境界。]

一、一层画面铺感情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来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师生齐读),让我们静静地欣赏一下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谁能用书上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介绍?(音乐)

1生介绍。

2说说面对如此美丽的村庄的心情。

[金老师开宗明义,“情”是本课的主线。课始,未成曲调先有情。但是,这“情”既非空穴来风,亦非无病呻吟,这“情”附丽于小村庄的美丽形象,入境情始生;这“情”根植于文本优美的言语笔触,披文以入情。语文课的情,只有和“文之像”“文之境”融在一起,只有和“像之文”“境之文”合在一处,才是切实的、本真的。]

二、一柄“斧头”悟感情

师:孩子们,不知你们注意了没有?课文中三次提到了锋利的斧头(画图:斧头),可老师一直在纳闷,你说这锋利的斧头跟美丽的小村庄到底有什么关系?

1生自由读全文。

2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来回答。

板书:得到和失去。

[课从“斧头”纵深切入,气势峭拔、意象奇崛。一柄小小的斧头,太不显眼了,它一直默默地藏在文本的角落,鲜有人去打探它、发现它。然而,“斧头和村庄到底有什么关系”的发问,却大有“声震林木、响遏行云”的思考力量。于是,“斧头”这一重要意象,成了全课穿针引线、一唱三叹的支架和道具。]

(一)斧头一砍得多少

师:你们从哪句话看出靠着锋利的斧头他们得到了?

1反馈

(1)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师:“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是什么意思?用树木干什么?

生:把树木当柴烧了。

(2)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2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3师生接读。

师:看,有了斧头多方便啊!

句式训练:谁家_______,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生接说,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谁家想做各式各样的工具,谁家想做应有尽有的家具,谁家想要大捆大捆的柴,就(生接说,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去年,谁家想拥有这一些,就(生接说,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今年,谁家想拥有这一些,还是(生接说,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明年,谁家想拥有这一些,照样(生接说,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4那面对着一栋栋房子,面对着各式各样的工具,面对着应有尽有的家具,村民们认为这是一把怎样的斧头?

5他们从心底里涌起怎样的情感?

[此为正读“斧头”。通观全课,这一步欲抑先扬、迂回包抄,在教学节奏的处理上,金老师极尽铺排皴染之能事,连用“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句式、“去年、今年、明年”的段式,将斧头在村民心目中的种种功劳做足做透。教学在“感受村民从心底涌起的感激之情”中画上了休止符。然而,梅花一弄风波起!]

(二)斧头一砍失多少

1感受“慢慢地失去”

师:村民们喜爱斧头,感激斧头,依赖斧头。可他们根本没有注意,也正是因为这把斧头,小村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也在慢慢地失去,聪明的你注意到了吗?文中哪些句子告诉了我们答案。

课件出示: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裸露的土地是什么意思?

(2)说说失去了多少树。感受省略号的作用。

(3)小村庄失去的仅仅是不计其数的树吗?还失去了什么?

(4)补充阅读资料。请孩子们快速阅读这一段话。

你知道吗

你知道吗?

郁郁葱葱的树木可是我们地球最好的朋友。

风沙来临时,它是勇敢的守卫者;

雨水咆哮时,它是坚实的阻挡者;

空气污染时,它是神奇的过滤器;

气候多变时,它是奇妙的调节器;

噪声满天时,它是厚厚的隔音墙;

2感受“最后的失去”

师:读一读,说说从这些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4段)

(1)抓住“没喘气儿”体会雨大。

(2)抓住“咆哮”“卷”体会洪水急。

师:做一下卷的动作,这时候的洪,水已经形成了一个个旋涡,像……把小村庄给吞没了。

(3)想象说话。

师:那是一场怎样的大雨,怎样的洪水呀,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听一听,想一想。

课件出示:风声、雨声、雷声……

我们听到了隆隆的雷声,呼呼的风声,哗哗的雨声,听着听着,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

师: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能告诉我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吗?

(4)指名读。

(5)读第5段。

你悲痛地看到了什么?男孩子说。

你绝望地看到了什么?女孩子说。

那是多么凄惨的一幕呀,一起说。

3如果现在叫你来形容一下这把斧头,你会认为这是一把怎样的斧头?

[有了前文的正读“斧头”,自然就有了此刻的反读“斧头”。对“斧头”作用的正反解读,正是对人类发展的辩证思考、科学判断。反读“斧头”,是全课的重心所在、枢纽所在,对此,金老师在处理上层层推进、步步攀升,处理得颇有章法。第一步,咀嚼文本,解读失去树木;第二步,拓展文本,猜读失去其他;第三步,创生文本,解读最后的失去。在学生悲痛地看着、绝望地看着、恐惧地看着中,仿佛是末日的降临,又仿佛是最后的审判,斧头成了这场浩劫的唯一祭品。正是,梅

花二弄断人肠。]

(三)得失孰重究责任

师:同样的斧头,让村民们得到了很多,让他们失去的更多。同样的斧头让村民们笑,又让他们哭。

1同样的斧头……

2面对如此惨痛的结局,我们能说罪魁祸首就是斧头吗?能将责任都推给斧头吗?

板书:村民

3读补充资料

(1)师:也许,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树有多大的作用,让我们大声地提醒他们。

(2)地许,他们知道树有这么大的作用,可还要大量地砍伐,让我们大声地告诫他们。

[正反之后,到了合读“斧头”的境界。是的,斧头是道具,斧头是工具。真正的罪魁祸首乃是手操斧头的村民。合读斧头,读出的不再是斧头本身的所作所为,而是村民的无知、贪婪、自私、愚昧。一样的斧头,不一样的结局:一样的斧头,不一样的感情;一样的斧头,不一样的言说。应了那句:梅花三弄费思量,云烟深处水茫茫。]

三、一抒心声融感情

1师:曾经美丽的小村庄因为村民不加节制地乱砍乱伐,被洪水卷走了。听到了小村庄的哭泣,我们感到痛心;看到了洪水中小村庄的垂死挣扎,我们感到愤慨。此时琳们肯定有很多的话想对村庄里的人说。把它写在课题的上边吧。(生写、说)

2结课:同学们说得多好呀!我想我们不但应该对小村庄里的村民说,还应该对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地球上,这里有郁郁葱葱的森林,‘这里有清如明镜的湖水,这里有活泼美丽的小动物们。可是,我们身边却有许多人如同村庄里的村民们一样无知、无情,他们肆意破坏我们的家园。于是,我们听到了大树的哭泣,听到了黄沙的怒吼,听到了大海的咆哮。孩子们,地球只有一个,那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让我们都来做小小环保宣传员,你可以用诗、用歌、用画来告诉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来拯救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地球,好吗?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细细品来,颇多意味。教师的文心和课心,均凝聚在一个“巧”字上。

其一,课脉灵巧。全课的脉络走向为情肿动、循情而行、悟情则止。用金老师的话来说,课始,一展画面铺感情;课中,一柄“斧头”悟感情;课尾,二抒心声融感情。文本蒸腾的忧患之情、救赎之情始终是本课安顿步骤、采取行动、考量目标的教学主线和课堂主干。一个“情”字,将文本、作者、学生、教师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包容在一起,它不仅成了师生共同行走在故事地带的精神动能,也成了师生直面生态、痛苦思考的最后家园。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情”是言语学习之器,更是言语发展之道。

其二,课局精巧。抓住“斧头”,正反相交,先扬后抑,一唱三叹。这样的切入、这样的布局,让人大有出乎意料之叹,又有尽得情理之感。正读斧头,见其利端;反读斧头,豆其弊端;合读斧头,方为人与自然相安无事的和谐之道。课局之巧,可圈可点。尤为可赞的是,读“斧头”始终不忘读“村民”。或角色置换,或感时身受,成冷眼质问,或移情体验,将“斧头”的方董和“村民”的命运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我们说,入选教材的课文是教学的“一级文本”,经过教师二度加工的课程内容是教学的“二级文本”,依托“一、二级文本”引起学生注意的学习内容是教学的“三级文本”。只有“三级文本”才真正具有教育学的意义和课程论的价值。我们在金老师的课上,目赌了“三级文本”的美丽诞生。

其三,课艺细巧。金老师的课堂技术别具一格、细腻巧妙。“复沓”技术的运用是其一例。其实,三读“斧头”的处理本身就囊一种大跨度的复沓技术,而在具体环节上,这种技术更是被她运用得从容不迫、挥洒自如。“谁家想……就……”的数度列举,突兀地将斧头的作用和价值呈现在人们眼前,其气势如风过松林、阵阵逼来,又如浪涌沙滩、叠叠盖过。“置换”技术的运用又是一例。学生读文本,不外两种姿态,一轩是站在文本的门外张望,一种是走进文本的家里端详。引领学生组“门外”而入“家里”、由“看客”而成“家人”。这就是一种角色的置换。在历数斧头的种种罪孽后,金老师让学生敞开诉说,或悲痛地看到了……或绝望地看到了……此刻,学生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已经被深深地卷入到逸群村民的凄惨境遇中。他们感同身受、心心相印,在与文共舞、多元解读中获得了言语和精神的双重确证。我们说,没有思想的技术是盲目的技术,没有技术的思想是苍白的思想,只有思想与技术的高纯度合金,才能锻造出啸傲语文的倚天长剑。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小学311800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310011)

猜你喜欢
斧头树木村庄
金斧头和银斧头
初 春
树木之最
遗失的斧头
没造成船,却刮了脸。
锋利的斧头
村庄在哪里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树木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