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心理教育及并发症的护理

2009-02-16 09:51
中国医药导报 2009年1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冠心病护理

徐 宏 章 琼

[摘要] 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心理教育及并发症的护理,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让更多的患者了解并接受介入治疗。

[关键词] 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41.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1(a)-091-02

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性诊断和治疗已成为临床上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但介入治疗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措施,不可避免地会在术中及术后发生多种并发症[1]。因此,护士应充分了解并做好术前、术后护理,认识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掌握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消除或减少其危害。我科2007年1月~2008年8月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共209人,经对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术后患者预后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概述如下:

1临床资料

209例患者,男性126例,女性83例,年龄38~79岁。平均(56.42±14.32)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67例,陈旧性心肌梗死85例,心绞痛38例,胸痛原因待查19例。术后发生血肿7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急性冠脉闭塞并左心衰1例,术后低血压2例,发热3例,尿潴留5例。

2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PTCA和支架植入术是近年才开展起来的新技术,患者往往存有忧虑、恐惧和紧张心理,担心手术风险、治疗费用、术后康复等问题,对此,术前需做好心理护理。

从患者确定行介入治疗开始,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护理教育及指导[2]。包括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冠心病的定义及概念、发病原因及介入治疗的目的、意义和手术方法、手术环境、手术的周密安排及安全措施。详细介绍术前的饮食要求、床上排尿的方法,术后注意事项,如:多饮水有利于造影剂的排泄,及术后平卧、穿刺处加压包扎、沙袋压迫的时间、目的,介绍术前的用药要求、焦虑对疾病及手术的影响。患者拔管后穿刺肢体完全制动,指导患者练习有效的咳嗽和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鼓励性、启发性的心理护理和细致周到的护理指导等人文关怀,让术前患者和术后患者多接触、多交流,尽量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做到泰然处之。

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常规术前备皮、抗生素过敏试验、普鲁卡因过敏试验、碘过敏试验、Allen试验,并注意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3]。术前完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出凝血四项等检查。术日适当静脉输液。

2.2具体心理护理

2.2.1焦虑、恐惧心理患者由于发病急、缺乏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担心介入治疗造成躯体痛苦,担心手术能否成功、会否有并发症,害怕发生意外,对疾病的预后产生恐惧、焦虑心理。因此,需要护士热情接待,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地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时为患者排忧解难。消除其对环境的陌生感,同时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及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制定合适的健康心理指导计划,从患者自身的健康利益出发,使之认识到做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和可靠性,从而消除患者对自身疾病、介入治疗的焦虑、恐惧心理,愉快地接受治疗。

2.2.2自卑、无助心理患者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加上介入治疗费用又高,表现为孤独自卑,独自落泪,渴求得到同情、关心和帮助。护士应尊重他们的人格,以良好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思想动态,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家庭经济实在困难者,我们为其减免部分治疗费用,捐款捐物,给患者以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

2.2.3抑郁、悲观心理患者由于自身疾病原因对未来消极不安,担心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甚至表现为哭哭啼啼、唉声叹气甚或对护理人员发脾气。尤其是在少数离退休干部身上更加明显,固执己见,甚至拒绝饮食及治疗。护士应有高度的同情心,积极主动关心他们,耐心地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和勇气,增强患者心理的承受能力,让其认识到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存在价值,正确对待疾病,同时动员其家属的力量,让他们细心照料、尽心尽孝,使患者消除心理负担,愉快地配合治疗。

2.3术中配合

按手术要求准备好各种型号的鞘管、导管、导丝、球囊和支架等。手术中熟练准确地传递各种器材,做好各种应急的抢救准备工作,如除颤器、临时心脏起搏器、氧气、吸痰器、气管插管及抢救药品的准备,顺应医生的操作程序,反应敏捷、迅速、准确,并随时观察患者的动态变化,监测血压、呼吸、脉搏,观察面色等。

2.4术后观察与护理

术后安返病房,患者取平卧位,穿刺部位用沙袋压迫8 h,穿刺侧肢制动8 h,24 h后方可下床活动。注意监测血压、观察心率、心律,注意观察有无胸闷、胸痛,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及足背动脉搏动、皮温情况。鼓励患者多饮水,加速造影剂的排泄,24 h内尽量不吃高蛋白饮食,24 h内尽量不移动做手术的腿并自己注意观察穿刺压迫的地方有无血液渗出。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以防感染。遵医嘱服抗凝药如阿司匹林,用阿司匹林时要注意随访白细胞水平。支架术后一般术后1周可以正常活动,避免做核磁共振检查,出院后根据医生的医嘱回院随访。同时一定继续控制冠心病的诱发因素,治疗相关疾病。

2.5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护理措施

2.5.1拔鞘综合征的预防及护理拨鞘综合征,表现为突然面色苍白、大汗、心率变慢、血压下降,分析原因,认为迷走神经反射和低血容量同时存在,立即静推阿托品1 mg,并加快液体滴速(其中2例静推多巴胺10 mg),约10 min后上述症状缓解。鞘管拔除后,穿刺点压迫止血30 min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8 h,并注意观察穿刺局部有无渗血和血肿形成,观察远端肢体供血及静脉回流情况,注意术侧肢体皮肤颜色、温度,24 h后撤除绷带。

2.5.2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术中应用肝素、压迫止血不当、更换体位不当或局部加压的沙袋移位等均能引起穿刺部位血肿,因此,术后需绝对卧床8 h,以1.5 kg沙袋压迫穿刺侧腹股沟6~8 h,穿刺侧肢体保持平直状态,避免弯曲。指导患者咳嗽、大、小便时用手压迫穿刺点,以防穿刺点大出血。本组有2例穿刺点周围有小血肿,经局部热敷,3~5 d吸收。一般皮下血肿可自行吸收,一旦发现大出血,立即用拇指在针眼上方1~2 cm处用力压迫止血,要注意肢体远端供血、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双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以防加压过大动脉血栓形成。

2.5.3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术中、术后发生低血压,是由冠状动脉痉挛、心肌收缩无力、造影剂扩张外周血管所致[4]。为此,护士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测血压、脉搏,1次/15 min,监测4 h。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持续心电监护,一旦发现早期症状如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应立即做到:使患者头部放平或头低脚高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可通过应用阿托品、适当快速输液等处理使其恢复[5]。血压明显下降时,可静脉推注多巴胺,快速补液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术前备好阿托品及多巴胺,记录心率、血压,对预防低血压也具有重要意义。

2.5.4心绞痛的预防及护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的患者易引起心绞痛。应立即记录发作心电图,并与术前心电图进行比较,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同时给予患者氧气吸入,指导其缓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并给予止痛、镇静治疗。

2.5.5心律失常的预防及护理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高。发生原因与导管跨瓣膜及导管机械刺激左室心内膜,导管嵌顿或造影剂刺激冠状动脉,导致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有关。在造影的全过程中,要连续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道,常规准备除颤器、临时起搏器及各种急救药品。护士在术中要严密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及时准确地向术者提供心电变化情况。发生心律失常后,应立即给予吸氧、静脉对症用药、及时电击除颤等处理。

2.5.6伤口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要加强无菌观念,根据医嘱应用抗生素药物,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监测体温变化1 次/4 h,出现感染征象及时报告医师。

2.5.7心功能障碍的预防及护理心功能障碍发生于AMI患者术后,因此,AMI患者术后应密切观察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变化,备好抢救用品和药物,及时发现患者有无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特别是术后3 d应注意多休息,避免一切可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根据患者的疾病和心功能情况合理制定患者的活动计划。

2.5.8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尿潴留多由于患者不习惯床上排尿而引起。术后让患者在床上练习排尿,是预防该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如发生术后排尿困难,可给予下腹部湿敷[6],听流水声及心理暗示,为患者提供隐秘的排尿环境,或行导尿术解除尿潴留。加强患者术前训练床上卧位排尿,可减少排尿困难的发生。如上述方法无效,应在无菌操作下行留置导尿术。

3小结

本文209例患者,术后发生血肿7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急性冠脉闭塞并左心衰1例,术后低血压2例,发热3例,尿潴留5例,余无其他,患者满意度达95.69%,平均住院(10.94±4.28) d。因此,通过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正确的术前护理、心理干预、术中积极配合及术后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让更多的患者了解并接受介入治疗。一旦发现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少数患者,立即进行对症护理,可以防止并发症的恶化,促进患者的康复,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高润霖.正确应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J].中华血管病杂志,1996,(5):330.

[2]仲俭平.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M].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172-2173.

[3]李影.介入性心脏病与护理和健康[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4):13.

[4]张建军,胡大一.心脏介入性治疗引起低血压和心率减慢的原因分析和处理[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2,6(6):337.

[5]汪小华,惠杰.心血管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39-358.

[6]郑耀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预防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56.

(收稿日期:2008-09-10)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冠心病护理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