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脓疱疮的护理体会

2009-02-16 09:51
中国医药导报 2009年1期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

徐 芳 马 琦

[摘要]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脓疱疮的护理。方法:对29例新生儿脓疱疮患儿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消毒隔离、控制感染、对症治疗、心理护理及皮肤护理,疗效显著,所有患儿全部治愈,无一例入院后出现并发症,治愈率达100%。结论: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宣教正确的育儿知识、卫生常识及皮肤护理等;加强护理是预防和治疗新生儿脓疱疮的主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 新生儿;脓疱疮;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1(a)-099-02

新生儿脓疱疮(impetigo neonatorum)又称新生儿天疱疮(pemphigus neonatorum),为发生在新生儿的一种以大疱为主的急性传染性、化脓性皮肤病,发病急剧,传染性强。如不及时治疗,常在数小时或1~2 d波及全身。有瘙痒感,患儿哭闹不安,重者可有发热、腹泻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并发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危及生命。2006年7月~2007年6月,我科共收治29例脓疱疮患儿,采取了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并对家长进行了健康教育、护理指导及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科2006年7月~2007年6月共收治新生儿脓疱疮患儿29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入院时年龄为5~28d。在本组29例中,与诱发本病的相关因素有:长期给患儿使用一次性纸尿布11例,患儿颜面部有蚊虫叮咬病史5例,家长给患儿衣服穿得过多,包得过紧,很少给患儿洗澡13例。

1.2临床表现

本组29例中:针尖大小至豆大的红色斑点9例,水疱2例,脓疱12例,脓疱破裂后露出潮红、光滑的糜烂面1例,结成薄痂3例,成片糜烂2例。损害发生于头面部7例,手部1例,发生于躯干和四肢21例。全身症状:发热3例,腹泻2例,肺炎10例,败血症5例。

开始为针尖大小至豆大的红色斑点,其上迅速出现水疱。水疱迅速扩大,由豌豆到核桃大或是更大,疱周有炎性红晕,疱膜较薄、易破。1~2 d后,大疱内液体变浊,或是疱底先有些黄色脓液,但整个大疱大多会化脓。大疱先很饱满,以后不断扩大而松弛。疱膜破裂后,露出潮红、光滑的糜烂面,以后结成薄痂。其他部位又可新出现脓疱,可以成片糜烂而像一般的天疱疮,损害多半发生于面部、手部等暴露部位,也可广泛发生于躯干和四肢,而掌跖部位常无损害,有时损害也发生在黏膜上或波及手指而引起化脓性甲床炎或甲沟炎。本病开始阶段全身症状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发热、腹泻、肺炎、肾炎、脑膜炎甚至败血症等,导致患儿死亡[1]。

1.3治疗措施

包括局部用药和全身使用抗生素。可先用75%酒精将脓疱部位的皮肤消毒,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的针头挑破脓疱表皮,并用消毒棉签吸干脓液,或以镊子除去原有痂下感染的结痂,然后涂以抗生素软膏(如新霉素或金霉素软膏),保持干燥,不需包扎,涂药次数应以疮面稍湿润而不浸渍,始终保持药物供给为宜。

注意新生儿的皮肤清洁卫生,立即对患儿进行床边隔离,并对新生儿室、患儿的衣物等进行消毒。及早使用足量对细菌敏感度高的抗生素如青霉素、新型青霉素、红霉素、先锋霉素等。局部严格无菌消毒下,剪破脓疱壁,吸取脓疱液,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每日一次,每次5~10 min[2],洗浴后,在患处用0.5%碘伏或0.5%~1%新霉素乳剂涂抹。

2结果

29例新生儿脓疱疮全部治愈,其中,5 d内治愈者15例,8 d内治愈者14例,无一例入院后出现并发症。

3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

向患儿家长作入院宣教,消除家长的焦虑、紧张心情,帮助家长熟悉就医环境,介绍病情,要向其解释脓疱皮肤损伤表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脓疱疮会痊愈,不会留下瘢痕[3],病灶位于颜面者不必担心会损害容貌。

3.2加强临床观察,做好生命体征、感染的监控[4]

本病初始时全身症状不明显,常在洗澡或换衣服时才被发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发热、腹泻、肾炎甚至败血症,导致患儿死亡。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尿液量、尿液颜色、大便情况及全身皮损情况,特别是在初起时,要严密观察皮疹形态、部位、大小、颜色及有无瘙痒等。若有新发现的脓疱,尽量减少摩擦,给予保护,防止破裂、糜烂。

3.3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认真做好床边隔离,必要时安排住单间。保持病室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室温22~24℃,相对湿度55~65%。病室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1 h,地面、门窗用1∶200浓度的“84”消毒液擦拭,严格消毒患儿衣服、毛巾、尿布、包被,洗净后用开水烫,然后放在太阳下晒数小时,实行专人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接触患儿前后均用洁灭净溶液消毒双手,每次1~2 ml均匀涂布,按照洗手六步骤进行,时间3 min,然后用清水洗净。另外,腹泻患儿增加换尿片次数,预防红臀,严禁探视。

3.4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卫生,患儿包裹不宜过紧、过热,衣服要穿宽松、凉爽,用吸湿性强的全棉、丝织品,不穿化纤服装,勤换内衣,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纸尿布,及时更换尿布。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肚脐部有脓性分泌物者,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后以0.5%碘伏涂抹,对腋下、颈下及皮肤皱褶易藏污垢处,应重点护理,严格控制脓液播散[5]。挑破大脓疱时,从脓疱的最低点进针使脓液更易引流。在行头皮或四肢静脉穿刺时,要注意避开皮损处,动作轻柔,不要碰破皮疹处皮肤,以防止脓液外溢,引起周围正常皮肤自体接种或通过手搔抓而播散。避免蚊虫叮咬,即使皮肤有极细小的破损,也应及时积极治疗,防止发生继发感染。

4讨论

新生儿脓疱病又称新生儿天疱疮,为发生在新生儿的一种以大疱为主的急性传染性、化脓性皮肤病,发病急剧,传染性强。由于本病传染性强,对免疫力差的新生儿威胁更大,因此注意新生儿的皮肤清洁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做好消毒、床边隔离工作是防治本病的关键。大便后清洗臀部,肚脐部有脓性分泌物者,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后,以0.5%碘伏涂抹,对腋下、颈下及皮肤皱褶易藏污垢处,应重点护理,严格控制脓液播散。同时要做好家长的心理干预,特别是对于病灶位于颜面者更应向其解释脓疱皮肤损伤表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脓疱疮会痊愈,不会留下瘢痕,不必担心会损害容貌。

向患儿家长作入院宣教,消除家长的焦虑、紧张心情,帮助家长熟悉就医环境,介绍病情。在本组病例中,大多数患儿是在气候湿热时发病,可能与出汗多、汗液浸渍皮肤有关。其中,11例患儿长期使用一次性纸尿布;5例患儿颜面部有蚊虫叮咬史;7例患儿虽在冬季发病,但由于家长害怕着凉,给予患儿衣服穿得过多,包得过紧,加之很少给患儿洗澡,导致卫生状况过差而引起感染。由此可见,大多数新生儿患病与其家长缺乏正确育儿知识有关,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宣传正确喂养、适度保暖、皮肤护理等知识。由于本病起始时全身症状不明显,常在洗澡或换衣服时才被发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发热、腹泻、肾炎甚至败血症,导致患儿死亡。因此应加强临床观察,做好生命体征、感染的监控。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52-953.

[2]毛华芬.1∶5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治疗新生儿脓疱疮的护理观察[J].安徽医学,2004,8(5):386.

[3]胡丽君,管龙志.新生儿脓疱疮的护理[J].重庆医学,2001,30(1):93-94.

[4]杨世杰.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4-95.

[5]邢梅英.0.5%碘伏治疗新生儿脓疱疮的护理[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5,4(1):79.

(收稿日期:2008-09-12)

猜你喜欢
新生儿护理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