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肿瘤15例误诊原因分析

2009-02-16 09:51单慧勇杨振伟
中国医药导报 2009年1期
关键词:共济小脑眼球

单慧勇 杨振伟

[摘要] 目的:总结小脑肿瘤误诊的常见原因,以减少本病的早期误诊误治,提高小脑肿瘤的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亲诊15例小脑肿瘤的误诊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主要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体检不仔细以及临床缺乏综合分析病情有关。结论:早期小脑肿瘤容易误诊,临床医生应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关键词] 小脑肿瘤;误诊

[中图分类号]R730.2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1(a)-112-02

小脑肿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本文将2003~2007年在神经内科确诊的小脑肿瘤15例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5.3岁,>20岁的11例,>45岁的9例;病程2 d~6个月;有高血压病史3例。

1.2 临床表现

1.2.1 症状头昏9例,呕吐8例,头痛5例,走路不稳5例,其他有癫痫发作、视物模糊、复视四肢乏力、耳鸣、颈痛、枕后部痛各1例。

1.2.2 体征肌张力减低4例,肌张力增高2例,颈项强硬3例,眼球震颤3例,言语及书写障碍2例,意向性震颤2例,共济失调5例,巴氏征阳性1例。

1.3 辅助检查

全部病例行头颅CT(12例)或MRI(5例)检查,CT检查12例中,有2例报告正常,2例报告小脑梗死,后经头颅MRI证实为小脑肿瘤。肿瘤部位:小脑半球9例,小脑蚓部6例。第4脑室受压5例,其中2例并发阻塞性脑积水。脑脊液检查3例:细胞生化均正常,但蛋白均增高分别为1.00 g/L,1.26 g/L,1.90 g/L。

1.4 手术及病理

手术6例。病理报告:胶质瘤3例,转移癌2例,脑膜瘤1例。

1.5 误诊情况

①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5例,年龄50~64岁,经扩管、改善微循环治疗,仅1例头昏稍减轻,但其体征仍持续存在,其他4例均无效。②误诊为小脑梗死2例,年龄均超过50岁,均有高血压病史,按脑梗死治疗无效。③误诊为小脑出血2例,年龄分别为45岁和54岁,均为急性发病,表现为头痛伴眩晕呕吐。④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急性起病,表现头昏呕吐并癫痫发作,检查颈抵抗,脑脊液呈血性,手术后病理是小脑胶质瘤。⑤误诊为病毒性脑炎2例,急性至亚急性起病,2例均有呕吐和颈抵抗,1例查脑脊液只有蛋白增高,但细胞数正常。⑥误诊为偏头痛2例,1例27岁,1例68岁,均表现为头痛,年轻者伴呕吐,年长者伴血压偏高,2例按偏头痛治疗均无效。⑦误诊为颈椎病1例,以颈痛起病,伴呕吐,有眼球震颤,颈抵抗。

2 讨论

2.1 临床特点

本组的临床特点有:①发病年龄以成年人居多,占84.6%,中年以上者占69.2%。②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头昏呕吐,但头痛及走路不稳却占不到一半的患者(38.5%)。③一些有特征性体征如有检查时其阳性率较高,如共济运动失调阳性率高达75.5%~88.0%,眼球震颤57.1%,视乳头水肿80.0%。④锥体束征不明显。

2.2 误诊原因

①早期症状不够典型:小脑由于其解剖结构特点,早期损伤后症状常常缺乏特异性,往往是“一般”的肿瘤症状和体征(颅高压征)先于“特定”(局部)的表现[1],本组有2例误诊为偏头痛的患者,只是表现为头痛(其中1例伴呕吐),查无眼球震颤,共济运动也正常(其中1例经观察后来出现共济运动失调)。②体检不够仔细全面,对小脑的特征性症状体征以及颅高压的表现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对病情未能进行动态观察分析,本组资料显示与小脑损害有关的一些特征性体征如眼球震颤、共济运动失调有检查的其阳性率是很高的,此外能够反映颅高压的有力证据:视乳头水肿阳性率也相当高,但本组却只有1/3~2/3的患者接受了这些检查,本组还发现有2例开始体检时其共济运动是正常的,经过观察从阴性到可疑最后转为阳性。还有1例初诊时视乳头可疑水肿,以后发展至较明显的水肿。③对鉴别诊断不够重视,对部分体征认识不足,如1例误诊为颈椎病的患者表现为颈痛伴呕吐,查颈有抵抗呈强迫头位,并且有眼球震颤,颈椎病引起强迫头位比较少见,而呕吐和眼球震颤用颈椎病是难于解释的,此时就应该考虑可能存在别的原因;另VBI患者发作过后其体征一般均消失[2],而本组5例诊断为VBI的患者经治疗后其体征却仍持续存在,不符合一般规律。④年龄问题:本组平均年龄较大,小儿只有2例仅占15.4%,一般认为小脑肿瘤常见于儿童,实际上小脑肿瘤根据其病理特点可分为许多类型[3]:转移瘤、星形细胞瘤、成神经管细胞瘤、血管网状内皮瘤、室管膜瘤、脑膜瘤等。前三者分别占小脑肿瘤的36%、28%、16%,后三者共占20%,星形细胞瘤、成神经管细胞瘤、室管膜瘤常见于儿童,而转移瘤、血管网状内皮瘤、脑膜瘤却常见成人,可见小脑肿瘤可发生于各年龄组,成人小脑肿瘤也不少见。本组5例误诊为VBI、2例误诊为小脑梗死的患者年龄均较大,且2例合并有高血压,所以不要片面地考虑中老年与脑血管病关系。⑤对脑肿瘤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认识不足,只注意了其常见原因如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忽略了肿瘤也可能是其原因之一,后者不但血运丰富,而且其血管结构多畸形壁薄,所以易破裂而引起颅内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上常见报道[4]。

2.3 体会

由于小脑肿瘤是一种进行性侵袭性的疾病,对于良性病变,如果早期切除病灶,预后良好,但如果当病变影响到周围结构尤其是脑干受累后,将严重影响其预后,所以尽早确诊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当临床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昏、呕吐、头痛、颈项痛、以及走路不稳时,应该仔细进行体检,并动态观察其体征变化,必要时行CT或MRI检查,因CT对后颅病变分辨率低,有时会造成一定的假阴性,故有条件时应该检查MRI。

[参考文献]

[1]王新德,唐镇生.神经病学[M].第10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82-289.

[2]陶志敏,杨洁.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探讨[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1:67.

[3]Roger P, Simon, Michael J Aminoff, et al. Clinical Neurology fourth edition[M].The McGraw-Hill,2001.128-129.

[4]刘保华.误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小脑肿瘤1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5,3:185.

(收稿日期:2008-09-09)

猜你喜欢
共济小脑眼球
抓人眼球
抓人眼球
新生儿小脑发育与胎龄的相关性研究
生命伦理学视域下共济术语的使用与辨析
——对《共济:对一个在生命伦理学正在兴起的概念的反思》报告中关于发展共济术语工作的评介
蓄能共济 再振信心——Intertextile面辅料展重任在肩
如何在1分钟之内抓住读者的眼球
动动小手和小脑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心手相牵 风雨共济
1例以小脑病变为主要表现的Fahr’s病报道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