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2009-03-05 02:57何易洁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想象音乐

何易洁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社会生活中处处有音乐,欣赏音乐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而高中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也在于通过欣赏古今中外名曲名段,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里愉悦地接受“求真”的科学教育,“布善”的道德教育,“至美”的艺术教育。把真、善、美的价值标准渗透进学生的整体素质中,真正体现素质教育。

1 启发教学,诱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它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主动地感受音乐,积极地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事实又表明,并不是每一个音乐作品都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而作为教师,就必须启发教育,可以讲些跟作品有关的鲜为人知的小故事中历史资料等,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2 以诱达思,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想象指人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形象的心理过程。联想指感知或回忆某一事物,连带想起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也是欣赏作品不可缺少的环节。例: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引子部分及结尾部分,都有长笛奏出一段美丽动人的旋律。有位同学站起来说:引子部分长笛演奏,就好象把我带入了春天的感觉,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风过处,扬抑依依,大地一派生机,而结尾部分又好象是在另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里,两只蝴蝶翩翩起舞,但是,这部分的内容让我感觉到似乎用了一种手法“虚写”,给作品增添了一份色彩。

3 动静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为声音的艺术,它诉之于人的听觉,是通过声音对人的心灵产生直接的影响。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这就充分肯定了音乐对人的直接影响力。当一个人在欣赏一段音乐的时候,除了拥有较好的音响效果外,还必须“静”。所以听音乐的过程相对来说是“静”的。但音乐欣赏的过程不是纯粹被动地听,还必须让欣赏者作出思考、反应,化被动为主动。教学论提出S-O-R法则,即刺激——个体因素——反应。其中个体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欣赏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让他们更好地表音乐,这就需要“动”。课堂教学中有动有静,动静结合,这是音乐学习的特点所决定的,也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例:欣赏管弦乐曲《卡门序曲》,为了能够更好地表现音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欣赏完曲子后,可以让几位同学上讲台随音乐一起作现场指挥,最大限度地把学生融进音乐作品中。

4 听讲结合,缩短学生与作品的距离

事实证明:每个人由于性别、年龄、学历、知识面、兴趣爱好等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他们对于作品的理解程度也有所差别。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是一个好的导演,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必须加入一定的讲解,使作品离学生更贴近一些。例:欣赏二胡与管弦乐队演奏的《江河水》,在欣赏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用缓慢、沉重的语调诉说这样一段故事:在旧社会,有一对新婚夫妇,丈夫被抓去服劳役,后死于异地,妻子闻讯,赶到送别丈夫的江边,面对滔滔江水,思绪万千,号啕痛哭。这无疑给学生正确、深刻理解这段作品的本质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

总之,高中的音乐欣赏是为了培养广大的具有一定鉴赏能力的音乐欣赏者、爱好者,而非音乐家。所以,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就应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这一进行首先应该体现在音乐欣赏心理的反映过程中。音乐欣赏时,要引导学生经过这样一个心理反映过程:外部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即从喜听到动情,从动情到理解。使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发展。

收稿日期:2009-05-19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想象音乐
快乐的想象
一生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钢琴音诗化的广西壮族民歌音乐浅析
从叛逆到妥协的音乐巨人
音乐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浅谈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