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心萝卜是这样种成的

2009-03-07 03:07孙苏岚
孩子宝贝 2009年2期
关键词:王先生情感母亲

孙苏岚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人生的历程好似个向时飘升的风筝,不管风筝飞多高,只要还未断线,他总是通过那恨几乎看不见的线与地面放风筝人的那双手紧紧地连在起,那双手就足人的童年。中国民间也有“从小看苗,三岁知老”这句有极强科学性和丰富的内涵的俗语,可见3岁以前的养育质量在孩子整个人格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故事一:

土先生无论身高、长相、才气还是经济状况都应是女孩了心中的白马王子,可不知为什么,谈了近十位女朋友,一个也没有成功。王先生说,和女朋友在一起喝咖啡、谈天说地倒挺投缘,可一谈到结婚字眼,他就莫名其妙地恐惧、焦虑,于是找各种借口拒绝她们。

王先生心中,他的母亲很完美,而现实中女孩有太多缺憾,曾有两个女友交往过程还算顺利,可见母亲的时候,一个过于随意不懂礼节,一个不会干家务活,从母亲眼里读出了不满后,坚决中断了关系。现在想起来,那两个女友也没什么大错,有点后悔。

在单位里,女同事私下叫他“花心大萝”,不愿跟他走近,王先生很委屈:“我一不是怕花钱,也不是有生理缺陷,更不是感情不专一,究竟是害怕什么,我也说不清楚。”

童年经历回放:

王先生一岁时父母离异,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培养成人。母亲哀怨的眼泪和期待的目光,成为他从小到大的奋斗动力。印象中母亲对他的关心无微不至,各方面要求也很严。小时候他胆小怕黑,一直跟母亲住在一间卧室里,上高中才分开。记得上幼儿园时由于总是受别的小朋友欺负,妈妈为了保护他,主动要求从小学调到幼儿园当保育员,三年后又陪伴他升到了小学,感觉妈妈的呵护是他幸福的源泉,目前他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对妈妈最好的报答。

心理透视——王先生:害怕妈妈离开我

孩子学步到入园前的阶段,是家庭教育重要关键期之一,这时父母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孩子轻柔的推动。鼓励孩子探索他周围的世界。

然而一些父母特别是母亲,由于对孩子过度关爱以及自身情感的需要,迟迟不肯割断与孩子连接的“心理脐带”。母子长期“共生”,家长省事孩子也省心,特别是经历家庭破裂的孩子,更怕体验再一次的分离痛苦。但正是这种“模式”剥夺了孩子安全感建立以及自我成长过程中的阵痛与快乐,对孩子情感发展极为不利。

王先生长大成人但心理年龄仍是个孩子,连个人情感也要看父母脸色行事。他是用“长不大”来取悦母亲以此消除内心深处对分离的恐惧,逃避成年人应尽的责任。这就解释了他为什么一边渴望与异性有亲密关系,而另一边又极力摆脱这种关系而产生的焦虑和恐惧。

如果一个母亲在孩子的依恋期不能满足他对母亲的依恋要求,又在孩子的探索期严重地限制了他对独立和探索的需求,就有可能造就一个未来的感情不专一的“花心大萝卜”。

故事二:

小茜是个高个漂亮女孩,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有个毛病,跟谁都能自来熟,哪怕陌生人对她笑笑,她就会缠上人家说个没完。高一开始恋爱,朋友换了多个,都是人家看她过于黏糊而主动逃离的。前一阵去游泳,一个管理员给了她一点小小的帮助,她就发狂地爱上了人家,缠得那个管理员连班都不敢上了,后来她居然放弃学业,天天哭着喊着到处寻人。同学们私下叫她“花痴”,纷纷疏远她,可她不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里。

在家里她特别任性,说要什么立马就要得到,否则家里鸡犬不宁。前几天喜欢上电视里推销的项链,妈妈刚说了一句“学生带那个样式不适合”。她就大吵大闹,把鞋柜给掀翻了。

“这孩子来得不是时候,天生就是来找麻烦的,真后悔当年心太软。”妈妈提起孩子就满脸怨气。

童年经历回放:

17年前,小茜母亲争取到一个国外进修的机会,节骨眼上却怀孕了。在要不要孩子的问题上,她与爱人以及父母产生了严重分歧。最后爱人下了“不要孩子就离婚”的最后通牒,她才妥协。孩子出生后,她感觉是完成了任务,没有丝毫做母亲的喜悦,一看孩子哭闹就心烦发脾气,不到三个月就断了奶。

小茜两岁时,她妈妈辞职去外地创业,由于事业一直不顺,在女儿小学二年级时她回到了家里。感觉女儿跟她很生疏也很冷漠,但小茜生活能自理,学习也还自觉,所以这方面的问题就没往心里去。

近三年小茜她爸调到外地工作,小茜妈才接过教养女儿的重任。没想到女儿几乎天天找茬,把她当成出气筒,她委曲求全尽量满足小茜种种要求,但她仍不满意。特别是高一开始早恋,小茜每一次失恋都让她很伤神,小茜妈说,感觉自己是在跟魔女打交道,现在折磨得快要崩溃了。

心理透视——小茜:寻找缺憾中的母爱

面对养育者的冷落。有的孩子会以哭闹来吸引注意和争取呵护,有的孩子由于长期求助而逐渐失望,慢慢就不再表达自己的情感了。如果孩子始终成长在这种“情感营养不良”状态下,导致他毕生都会处在种“婴儿状态”下,出现“过于冷漠”或“过于依恋”两种偏差,两种状态都不利于正常人际关系特别是婚姻关系的建立。

或许小茜妈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许多负面情绪对她本人的伤害,小茜却在与母亲接触中自然地接收了许多不安怨恨等信息。孩子的世界很单纯,她无法了解成人世界的竞争和能力,她只能从母亲那里读到“我不好,我不被人喜爱”等信息。小茜好可怜,她成年后所有的反常行为,其实是在寻找多年缺憾的“母爱”。

如何做个好妈妈?

爱孩子是许多动物母亲都具备的天性,但如何才是真正地爱孩子,则是人类对母亲以及养育者的特殊要求。就像孩子身体发育中离不开各种营养成分样,母亲在婴幼儿各阶段给予的“情感营养”质量将直接关系着孩子毕生幸福。

0~1岁,好妈妈是温暖的摇篮

0~1岁是孩子形成依恋感的最佳时期,他需要母亲的乳汁和爱抚将自尊和信任的“情感蓄水池”填满,这是孩子产生安全感利基本信任感的良好开端,喜欢养肖者特别是妈妈搂抱,是婴儿最重要的心理渴求。

此时的妈妈是孩子最温暖最安全的摇篮,应无条件接纳孩子的一切,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如:肚子饿了有食物,特别是有和妈妈肌肤相亲的母乳喂养,有人跟他唱歌说话逗他开心,受到惊吓或哭泣时能被拥抱和问候,尿湿了有人及时清理等等,让孩子知道他的重要性以及大家是多么地爱他。

1~2岁,好妈妈是丰满的羽翼

周岁以后的孩子面对着断奶以及学步等新:果题,在情绪上较为成熟,他们将通过子己的身体,如用爬、走、摸、尝、闻等形式来接受新事物,尝试与他人交往。

好妈妈除了一如既往地疼爱孩了外,还应该像有丰满羽翼的鸟妈妈那样,一边轻柔地推动孩子探索他周围的世界,学会简单交往以适应社会,同时在孩子遇到困难和危险时又能及时地保护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我可以大胆去玩,但我需要时,妈妈一定就在身边。

2~3岁,好妈妈是辛勤的园丁

孩子2~3岁时是情绪、情感发展的敏感期。孩子想动手动脚乱摸东西,喜欢到处乱跑,一切要求“自吃”、“自玩”、“自睡”等,特喜欢说“不”。此时获取自主自立并适当地学习控制自己,学会爱自己爱他人,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课题。

此阶段好妈妈应是有责任的辛勤园丁,父母最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孩子建立基本的规范意识,学会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排泄大小便,开始尝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在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学会爱。

还可以设计一些以情感体验为主的场景和游戏,如“给爸爸妈妈过生日”、“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自己分苹果”、“关心生病的小朋友”等,为孩子提供表达情感、体验情感、调节情绪并产生相应行为的机会,允许并教会孩子恰当地诉说自己的委屈、表达自己的负性情感,对孩子的种种出格行为多一点理解和耐心,少一些训斥,更切忌打骂。

猜你喜欢
王先生情感母亲
不速之客
情感
台上
给母亲的信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悲惨世界
寻狗启事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见鬼了
见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