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

2009-03-08 02:37陈洪远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初中教师教学能力途径

陈洪远

[摘 要]本文通过对农村初中教师教学状况的调查分析,着重对提高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进行了探索,并总结出提升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的若干途径。如政策引导、愿景激励、构建规划、读书学习、结对帮扶、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区域联动、课题驱动、网络教研、研训结合、评价激励等。以期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途径,使农村初中教师专业知识更加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等方面都得到更大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 初中教师 教学能力 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已拥有初中专任教师300多万,且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地区。据调查发现,农村初中普遍存在教学条件比较落后,师资水平较弱,教师的教学能力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等问题。笔者对浙江省江山市农村初中的相关调查显示,到2008年8月止,浙江省江山市17所农村初中共有电脑1358台,平均每所学校达59台,供教师使用的电脑平均每4人一台;只有10 所学校配备了1至2个多媒体教室,且平时也很少使用。通过对部分校长的访谈了解到,近几年由于师范类优秀本科生严重缺乏,农村教师拔高使用以及大量优秀教师选调进城(包括不少进入城区小学)或流失(考入公务员或其他事业单位等),直接影响了农村初中师资的整体水平。调查还显示,广大教师对目前的教师培训方式也不太认可:有56.5%的教师认为全员培训对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作用不大,有70.1%的教师认为在业务发展上最需要的是改进教学实践。可以说,教师的教学能力制约了农村初中的新课程改革,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已成为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瓶颈。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从而造就高质量的教育。

二、提升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

针对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笔者认为,提升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引导。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引导、促进和激励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并搭建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开展系列相关活动。如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评比、说课比赛、作文指导课比赛、阅读教学比赛、命题比赛、教学设计比赛、案例评比、论文评比、写字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教育教学大比武等。通过各种活动和比赛,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如浙江省江山市的“青年教师培养1358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2.愿景激励。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是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所以,学校的领导,特别是校长,要千方百计地激励全体教师产生一个坚定的信念——我要成长。让他们深知作为一线的普通教师要成长、发展,首先要强化自己的愿望,有强烈的愿望和明确的目标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力量源泉。例如,一位校长曾这样对教师说:“各位老师,大家都知道一所学校要生存和发展,最关键的就是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这就需要我们每个教师首先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教师。为此,学校已制订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规划,今后将加强教师的培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或校本教研等多种形式,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构建各种有利的平台,加大教师培训学习的经费投入。希望每个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平台,抓住机会,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说实话,很多教师都想晋升职称或职务或进城,享受更优的待遇,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这是人之常情,无可非议的。但只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把自己修炼得更优秀,才能为早日实现这些理想与目标,提供更大的可能性。”校长的一席话,激起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强烈愿望。

3.构建规划。每个学校都应努力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每个教师也同样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对既定目标的执着追求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发展的保证。教师生活在现实中,常会有各种困难和挫折,顺时可能满怀豪情,逆时可能灰心丧气。因此,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师的现状以及外部环境,制定一个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整体规划。各科室或教研组也制订出相应的规划。同时,加强教研制度、教师培训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职业道德的建设,创设有利于教师发展的良好环境。教师应根据学校的规划,结合自身的特点,相应地制定个人的提升和发展规划。有了规划,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也就减少了行动的盲目性。

4.读书学习。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匪浅。因此,读书学习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理论,阅读专业期刊和书籍,还要学习教学实际经验和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教师应是终身学习的先锋,因为教师的职业比任何其他职业都更需要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教师要从“讲”师转变为“导”师,要教育学生从“学会”转变到“会学”,这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

5.结对帮扶。

(1)师徒结对。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来说,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虽然农村学校近几年有大量的骨干教师流出,但各学科仍应有几位相对比较优秀的教师。所以,学校应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把一部分新教师与校内的骨干教师结对,长期手把手地进行帮扶、研讨,使新手能很快入门,并渐渐成熟。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与校外的骨干教师甚至是名师结对。如浙江省江山市目前实施的“青蓝工程”,就有1231名中小学教师结为师徒关系,使大部分农村青年教师与城区的骨干教师结成了师徒关系。

(2)对口帮扶。要大力提倡城镇支援农村,近郊支援边远,强校支援弱校的对口帮扶工作,努力“构建城乡共同体”,这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的有效途径。如城区条件好的学校,送教学设备、设施给农村学校;城区学校的骨干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农村初中开设讲座、听课评课、上示范课等,积极支持农村初中的师资队伍建设,既经济又实用。这种对口帮扶,既可促进农村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又能促进城区教师的发展,从而实现双方共同进步。

6.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研究为主体,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入的以校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这种以校为本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教研活动,能有效地营造学校的教研文化,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1)以课例为载体,激活教研活动。课例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策的再现和描述。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学研究,其实质就是回到教学现场,进行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它是校本研究的基础和重点。

(2)同伴互助,骨干教师引领的教研。学校充分发挥校内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成立专门的工作室或研究小组,与一般教师组成一个实践共同体,教师们在面对一个复杂、真实的教学问题的讨论与处理过程中,取得知识、技能与相应的体验。教研活动中的同课异构和磨课就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

(3)自我反思。教师反思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反思的重点是课堂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每天面临许多教学现象,每天要解决许多教育问题,总会有许多的体验和感悟,其中又必有蕴含教育哲理的行为和思考。如果能对成功的闪光点加以保存,对失败的历程加以剖析,捕捉师生、生生精彩互动生成,记录教学环节的细节刻画和情景的创设、练习的设计等,都将成为教师今后进行系统教学反思和总结的重要依据。

7.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由学校组织实施的满足学校和教师发展需要的培训。学校要把利用校内外资源、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教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校本培训项目的内容要有助于帮助教师解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要围绕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能力进行。校本培训项目可采取集中辅导和自修反思的形式进行,主要以举办讲座、专题研讨、课题研究、资源共享、示范观摩等方式开展。

8.区域联动。

(1)中心学校辐射的教研。主要利用中心学校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支持周围的一般学校,共同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这对解决农村、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问题,具有突出作用。

(2)联片教研。学校之间共同合作,相互开放,相互交流,在立足于自己学校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不同学校的潜力和资源,从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学校之间的交流、协作,可以弥补学校师资参差不齐的缺陷,有利于加大教研合力,形成1+1>2的效应。

9.课题驱动。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路。”课题研究是促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必由之路。因此,学校要鼓励支持教师承担各级各类课题研究项目,教研室要确立教研员专业引领责任制,建立教研员与农村学校学科教研组挂联制度,定期组织交流经验与困惑,不断总结阶段成果,在实践的摸索与总结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10.网络教研。网络教研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的跨时空的教学研究活动方式。它突破了原有地域的限制和经费的问题,扩大了教师进行研究的渠道和途径,在今后影响将越来越大。

在条件相对比较落后的农村初中,虽然办学经费紧缺,但学校的电脑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并且都能上网,这就为实现网络教研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现在的网络也很发达,有的网站内容十分丰富,如“二十一世纪教育网”、“中学学科网”等,上面栏目丰富多彩、内容齐全详细。同时,教师可利用教育博客将自己的教学信息及时存储,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或将一些个人成果发布在网上,与他人进行方便而快捷的分享与交流,从而达到共同提高。

11.研训结合。调查表明,目前培训、教研、科研未能实现资源整,培训、教研、科研单位各行其政,致使很多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中存在着两种倾向:教研训分离,教研训脱节。教研训分离指学校的教学工作、科研和培训工作,各做各的事,造成相互抵触的局面。所谓教研训脱节,指的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重教学研讨轻培训,重结果轻过程,搞虚假科研,或将科研当门面。

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使“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综合性地开展校本研修。融合学校“教研”“科研”“培训”三条线,以“新理念”促进“教学行为”的提升与改进。

12.评价激励。构建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师训部门、基层学校、各学科教研组和教师个人之间立体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切实有效的奖励和评价,能极大的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许多学校在制订一些评价或奖励办法时,就不是光看分数、升重点高中的人数,而是以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为目标,为教师创造宽松多元的评价环境。对教师评价强调对教师行为的诊断和矫正,使评价更像“教练”,而不像“裁判”。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少用一把尺子横向量,多从个体变化纵向看,发挥教师的自我评价并结合教研组的团队捆绑评价。

总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所有参与者和执行者的共同努力。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政策制度上保障教师发展的宏观动力和正确导向;教师教育机构要从提高培养培训质量上发挥基础性的教学引领作用;任职学校要优化发展的平台;教师个体要提高自身的发展自觉性,实现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美)玛丽·伦克·贾隆格,(美)琼·P·伊森伯格.是什么让教师不断进步——教师故事启示录[M].张涛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1.

[2](美)Carolyn Orange.避免课堂失误的44招[M].赵悦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

[3]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0.

[4]蔡铁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教程[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

[5]王晞.基础教育评价[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3,10.

[6]刘永胜.做最好的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55个途径[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8.

[7]张万祥,万玮.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8]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5.

[9]何经旦.校本“研训一体化”的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8,(4).

[10]刘堤坊.谈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与运作[J].教师教育,2007,(3).

[11]姚宏昌.关于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衢州教育,2008,(10).

[12]周建国.教师专业成长四步曲[N].中国教师报,2007-2-12.

猜你喜欢
初中教师教学能力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初中教师职业倦怠与激励机制
陕西省初中教师教育科研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教育方式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
如何提高初中教师物理课堂管理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