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淳水陆画略论

2009-03-13 09:20陶思炎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年6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

陶思炎

摘要:南京高淳的水陆画被当地人称作“斗牌”,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不仅是宗教学、艺术学、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也是探究生命伦理的重要资料。作为宗教绘画,它与水陆法会的仪式联系在一起,其基本功能在表达人伦追求和寄托生死情结。高淳水陆画以五色重彩对乡人的精神世界加以想象的描绘,已成为不可多得的非文字资料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文化遗产;南京高淳;水陆画;人伦追求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63(2009)06-0048-04

一、引言

高淳县位于江苏省的西南边陲,与安徽省的当涂县、宣州市、郎溪县,以及江苏省的溧阳市、溧水县接壤,总面积802平方公里,下辖9个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3万。高淳县在行政区划上隶属南京市,距南京市区100余公里,现有高速公路相通。高淳地势呈东高西低,东部丘陵山区为茅山、天目山的余脉,西部为江湖怀抱的水网圩区,并有固城湖、石臼湖两大天然淡水湖泊。高淳物产丰饶,生活富足,素有“日出斗金,日落斗银”之说。

高淳的历史文化发轫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属溧阳县,隋代以降属溧水县,明弘治四年(1491年)始立高淳县。高淳地处吴头楚尾,兼有吴、楚风韵,作为江苏省民俗文化的“富矿区”,在宗教文化和民间信仰的传承方面尤为突出。它不仅有佛、道庙宇、古塔和其他宗教文物,而且还有数以百计的神祠小庙和多种神巡、傩祭的仪式。

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在高淳县还发现了339幅明清时期的水陆画,其中包括“神轴”和“斗牌”两种基本形制,所绘神图有佛系神、道系神,也有民间诸神。在339幅水陆画中,“斗牌”占302幅,其规格为长0.56米,宽0.33米,这批水陆画重彩绘制,画工精细,数量众多,保存甚好,是不可多得的水陆画历史遗存,也是宗教艺术和生命伦理研究的重要资料。

二、水陆画与水陆法会

水陆画是随水陆法会的兴盛而出现的宗教绘画,其题材包容了水、陆、空诸界,涉及天上、人间、地狱三界,包罗着释、道、儒及民间信仰中的各路神、佛、仙、祖,成为展示宗教艺术、宗教伦理和宗教民俗的独特类型。

所谓“水陆法会”,又名“水陆道场”、“悲济会”,其全称为“法界圣凡水陆普渡大斋胜会”。至于“水陆”之名,始见于宋遵式(公元964-1032年)的《施食正名》中“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句。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东川杨锷采纳密宗仪轨,将唐代的“冥道无遮大斋”和梁武帝的《六道慈忏》(又称“梁皇忏”)相结合,撰成《水陆仪》三卷行世。

作为佛教的一项重要的经忏法事,水陆法会起始于梁武帝天监四年(公元505年)。据宋宗鉴《释门正统》卷四说,所谓水陆者,乃因梁武帝一梦,他知六道四生,受苦无量,遂于润州金山寺修设水陆大斋以普济群灵。水陆法会的盛行并流布全国是在宋代。据宗赜《水陆缘起》载:今之供一佛、斋一僧、施一贫、劝一善,尚有无限功德,何况普遍供养十方三宝、六道万灵,岂止自利一身,独超三界,亦乃恩沾九族……所以江淮两浙、川广、福建,水陆佛事,今古盛行。或保庆平安而不设水陆,则人以为不善;追资尊长而不设水陆,则人以为不孝;济拔卑幼而不设水陆,则人以为不慈。由是富者独立营办,贫者共财修设。

不论是“独姓水陆”,还是“众姓水陆”,都以“善”、“孝”、“慈”为追求,既超度逝者,又关爱生者,体现了中国的讲人伦、重生死的文化传统。

水陆法会分外坛和内坛,佛事要持续七昼夜。以镇江金山寺的水陆法会为例,其外坛包括“大坛”、“华严坛”、“法华坛”、“楞严坛”、“诸经坛”、“净土坛”,内坛的活动则主要有洒净、结界、遣使发符、请上堂、请下堂、供上堂、供下堂、奉浴、授戒、施食、送圣等仪轨。

在水陆法会的仪式中有悬挂水陆画的传统,其一堂水陆画的数量前后有所变化。北宋元祐八年(1039年)苏东坡为亡妻宋氏修设水陆道场,并作《水陆道场法像赞》16篇,当时的法会可能挂水陆画16轴。南宋末年志磐法师的《水陆新仪》,规定悬挂水陆画26轴。到了明、请时期,法会上所用的水陆画愈来愈多,有36轴、72轴、120轴、200轴、500余轴等多种。

水陆画通常分为上、中、下三堂,其中上堂绘的是诸佛、菩萨、天帝、天神、天仙;中堂绘的是天王、明王、七曜、二十八宿、五岳大帝、十殿阎王、门神城隍等;下堂绘的是三教九流、忠臣烈士、阵亡将士、三贞九烈、各种灾难中屈死的亡灵孤魂等。显然,上堂和中堂的水陆画绘的是超度者,而下堂水陆画所绘的则为被超度者。

水陆画的形式主要有壁画、卷轴画、纸板画数种,在高淳县所发现的水陆画除少数卷轴画外,绝大多数属于纸板画。由于这些水陆画是画在用一层层纸糊成的厚厚的纸板上,自重较大,不适合悬挂,在法会时便插于盛有稻谷的笆斗内,故民间以“斗牌”称之。

水陆画一般为工笔重彩人物画,色彩鲜艳,人物突出,线条明晰,对比强烈。其颜料多用矿物颜料和金属颜料,诸如石青、石绿、雄黄、白垩、云母、赭石、金银箔料、金银泥料等化学性质稳定之物。就高淳水陆画说,在用色上,以红、蓝、黄为主色调,另用绿、褐、黑、白为辅色调,画面用色饱满,不留空白,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水陆画渲染了水陆法会的宗教气氛,既营造了宗教活动的背景与环境,又点画出法会的主题与功能。

三、高淳水陆画的人伦追求

高淳水陆画作为集释、道、儒之大成的宗教绘画,虽应用于作法的道场,但仍充溢着人生的诉求和浓郁的人伦情感。就水陆画中的各路神佛仙人而言,他们在益寿、得财、护民、护童、入仕等功能方面,表现出对生命的敬重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益寿长生方面,寿神、寿仙的水陆画最能表达俗人对延生、长寿的企盼。其中,西王母作为主生杀的大神,有“不死药”和“三千年一生实”的蟠桃,能使人永生不死。晋张华《博物志》卷八曰:汉武帝为仙道。时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当来。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紫云车而至于殿西,青气郁郁如云。有三青鸟,如鸟大,使侍母旁。王母索七桃,大如弹丸,以五枚与帝,笑日:“此桃三千年一生实。”

此外,东方朔盗桃的传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天宫吃仙桃的情节,都将西王母与“仙桃”联系在一起,从而用文化象征的方式表达了不死、长生的主题。高淳水陆画中的西王母虽不像《汉武帝内传》所写的年约三十、容貌绝世,但显得慈爱而笃实。

麻姑,又称“麻姑元君”,传说为东海建昌人,其年十八、九,为衣着锦绣、光彩照人的美丽天仙。她自言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可见寿高无比。传说,每到三月三日王母娘娘的诞日,麻姑总要在绛珠河畔用灵芝酿酒,并作为寿礼献给王母,因有“麻姑献寿”之说。民间女性过寿,有挂麻姑寿幛或画轴的风俗。高淳水陆画中的麻姑和侍女均绘为V形小口,

具有明代绘画的典型特征。这一水陆画在法会中的启用,旨在满足女事主们的延生添寿之求。

此外,南极仙翁、八仙、葛仙等水陆画,也都意在点画信仰中的益寿主题。

在祈福得财方面,武财神赵公元帅、关公,文财神比干、范蠡,此外,专司赐福的天官和被称作“福德正神”的土地公等,都被民间视作获财得利的信仰对象而收入高淳水陆画系列之中,成为幸福生活、生命价值的通俗体现和文化符号。其中,赵公元帅在各地的历史影响最大。

赵公元帅,姓赵名朗,字公明,原为“督数鬼下取人”的“三将军”,至隋代又主秋瘟事宜。明代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称其“头戴铁冠,手执铁鞭”,“面色黑而骺霸”,“跨虎”,有“龙虎玄坛”,“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因他管“买卖求财”,便有了“财神”的身份。在小说《封神榜》中,赵公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率部下四位,即“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遂形成武财神的系列。在中国传统的“五福”位序中,“寿”为一,“富”为二,体现为对生命和生活的关注。

在护民护童方面,天妃娘娘、九天玄女、祠山大帝、盘古、神农,以及观音菩萨、慈航真人、碧霞元君、月神等,均有佑生护命的神能,他们都汇入了高淳水陆画中,成为生命伦理的信仰基础。其中,“天妃”妈祖在海峡两岸人民中尤受敬重。妈祖,又有“灵女”、“夫人”、“天妃”、“天后”、“天后圣母”、“天上圣母”等尊称,作为中国的海神,其信仰起始于北宋,在民间传说中她被赋予了解救海难、除寇平患、助人济困、护国保民等神能。在北宋至清末这段帝制时期,妈祖先后被20个皇帝加封了40次,其中清代同治十一年的封号长达62字,即:“护国庇民、妙灵照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嘉佑天后”。这一封号概括了妈祖作为海神的主要神能与恩泽,而“护国庇民”则列于首位。

妈祖实有其人,她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诞生在福建省湄洲湾中的湄洲岛上的林姓人家,出生后因“弥月不啼”,故取名“默”。林默本为小岛上的渔家姑娘,也是一个懂法术的女巫,她识水性,有善心,救海难,抗匪寇,生前就被视作“神女”、“龙女”,死后则被尊为护国救民的“天妃”、“天后”。由于宋代以降,近海渔业和远洋海运的发展,以及倭寇等匪盗的猖獗,国家安宁、海上平安成为沿海人民最大的渴求,而驱除虏寇、消除海难对保障漕运和渔盐生产,沟通与域外的联系,维护国家的生命线和主权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受到历代朝廷的重视。明末清初的《天妃显圣录》林友兰“序”云:天妃之英灵非独著于江淮河海已也。上而国家之大事,下而草野之细故,凡竭诚致敬而祷者,如影之随形,响之随声,……是功德不在一方,而在天下,不在一时,而在万世。

“天下”、“万世”的追求使帝王与臣民的意志、信仰高度统一,因此,妈祖的庙祭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并成为水陆画的表现对象。

在南京市下关天妃宫有一方明代的巨碑,名“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立于永乐十四年(1416年),其上刻诗一首,末两句为:神下土兮福苍生,民安乐兮神悠宁。海波不兴天下平,于千万世扬休声。

诗句点画出妈祖安民福生的功绩。高淳水陆画中的妈祖形象端庄,色彩艳丽,当地人又把她视作佑生护童的女神。

此外,高淳水陆画中的梓潼文昌帝君表入仕升迁的世俗追求,而《群仙图》则寄托着长生长乐、相聚相亲的人伦情感。

四、冥府构想中的生死情结

水陆画是点画水陆法会主题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渲染着法会的宗教气氛,更因其对比强烈的色彩、执掌明确的形象、圣俗交融的效果而联系着广大的民众,并成为他们情感与心理的寄托。水陆画中的东岳大帝、北斗星君、酆都大帝、十殿阎王,以及金刚狱、普掠狱、溟冷狱、火翳狱等地狱诸相,不论来自佛教还是道教,其构想总是生死情结的直率表达。

来自佛教的“十殿阎王”因成组出现,在水陆画中可谓阵容强大。所谓“十殿阎王”,又称“冥府十王”,他们是一殿阎王秦广王、二殿阎王楚江王、三殿阎王宋帝王、四殿阎王五官王、五殿阎王阎罗王、六殿阎王变成王、七殿阎王泰山王、八殿阎王平等王、九殿阎王都市王、十殿阎王转轮王。古人在十殿阎王的名称、次序、姓氏上说法略有不同,但其形象与名称的汉化是共同的特征。他们分管不同的地狱,或司人的寿天生死,或司阴间的各种酷刑,或司魂灵的投胎转世。

高淳水陆画中的“十殿阎王”,每幅均有题额,其上用汉字注明他们的各自身份,分别叫做:“秦广大王”、“楚江大王”、“宋帝大王”、“忤官大王”、“阎罗天子”、“变成大王”、“泰山府君”、“平等大王”、“都市大王”和“转轮大王”。画中阎王的殿堂形同人间的官衙,他们端坐公堂,前有摆放尺牍、笔墨的案桌,后有绘为山水、花卉的壁画,旁有文武侍从,上挂殿名匾额,下绘炼狱鬼隶所施的酷刑。这组水陆画以惩恶扬善、化变再生的无声叙说引导信众的生死幻想,直观地表达出古人对生命与道德所怀抱的既渴望又敬畏的复杂心理。

拿冥府与人间相比附,本来自生死相联相转的信仰。十殿阎王一类的水陆画,作为人世心理的曲折表达,乃以宗教与艺术的方式表现对生命伦常的训诫与追求。十殿阎王在高淳地区不仅见之于水陆法会和水陆画,也以泥塑的形式见之于城隍庙和十王殿等神祠小庙中。庙中所塑的阎王和地狱中的小鬼虽也威严、狰狞,却不及法会仪式中的十王水陆画,更能调动审美的情感,并透过死亡传导生的气息。可以说,水陆画及其法会的艺术与人伦氛围所引发的想象和情感,要比简单、生硬而又夸张的宗教惩戒更易于让人接受。十王信仰作为汉化的密教文化早在宋代已传人日本,其木雕造像在镰仓至今犹存。可见,有关冥府构想的生死情结能超越时空,并推动生活与艺术的思考与创造。

五、结语

高淳水陆画作为水陆法会营造背景、渲染气氛的宗教绘画,成为当地宗教艺术中最有价值的遗产。高淳的水陆法会在当今虽已消歇,但幸存下来的三百余幅明清水陆画,却让人看到它过去的兴盛和恢宏。高淳水陆画集释、道、儒为一体,其庞大的神系队列反映了信仰与生活的多重联系。它动静结合,显潜互见,圣俗交融,主要以宗教的、民俗的与艺术的方式,展现对生的热望和死的玄想,并表达生者对逝者的眷念。可以说,对生命伦理的关注是水陆画及其法会的主题。不论是益寿、得财、护民、入仕等追求,还是超度亡灵,佑生助化的祈愿,其实都表现出对生命的敬重和对人世的热爱。正是从这一角度讲,水陆画虽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却是入世乐生的文化象征。

高淳水陆画作为非文字的图像资料和宗教文物,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它对宗教艺术学、宗教民俗学、宗教伦理学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它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乡土美术的调查与整理,对当代绘画创作的实践,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淳水陆画并非来自古寺名刹,从其纸板背面的题记看,它出自民间画师之手,并由乡野信众所捐。其上往往祖辈、父母、夫妻、兄弟、子女、侄儿等合家留名,以祈“子孙兴旺,诸事大吉”。从高淳水陆画的题记我们也不难看出,从其绘制开始就离不开家族伦常,其事由也总是为着本宗的延绵不绝,反映出潜在的生命伦理观的强力推动。实际上,高淳水陆画是用五色重彩对乡人的精神世界加以了想象的描绘,并透过浓郁的宗教氛围传导出为生存、求繁衍的生命伦理信息。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Task 4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
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的思考
Tough Nut to Crack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