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职教育文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2009-03-13 09:20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年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办学高职

王 磊

摘要:本文运用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在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同步持续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63(2009)06-0075-02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文化管理是管理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现代职业教育要想培养出现代职业人,高职院校应当重视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管理功能和育人功能,对高职教育实施文化管理。近年来,各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从内涵建设出发,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文化管理的途径,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对文化管理的规律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从精神、制度、物质三个层面,探索出高职学院构建现代高职教育文化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具体实施办法。

一、对文化与管理的认识

1、文化与教育管理历来密不可分

古代,《周易》有所谓:“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西汉刘向《说苑·指武》篇中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可见“文化”本来就是管理的一种手段,即“人文教化”,天生就与教育和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管理界经常把“文化”定义为“文明化”、“人性化”、“美化”,直指教育、管理的方向和结果。所以,文化与教育管理历来密不可分,文化为教育、管理提供了方法和手段。纵观历史,人类社会由野蛮走上文明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物质“文化”推动各种社会制度不断“文化”的过程。

2、“文化管理”是管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清华大学张德教授在《企业文化建设》一书中,把企业管理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经验管理阶段(1769-1901年),基础是生产力不发达,企业规模小,最大的特点是人治,即靠“一把手”的经验和强势领导来管理企业;第二阶段是科学管理阶段(1901-1980年),基础是“经济人”的假设,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最大的特点是法治,即靠制度来管理企业;第三阶段是文化管理阶段(1981至今),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温饱问题的解决、脑力劳动的增加、企业规模的扩大、战略管理的崛起、服务致胜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会人”与“文化人”的判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文治,即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重要的手段。张德教授就此断定: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第一次飞跃,而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第二次飞跃。

3、文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对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哲学思考,人们不难发现管理科学的发展不是哪个学派的主观臆断,更不是个别人对时髦的追逐,而是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理论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飞速发展,生产方式由粗放到集约,生活由温饱到小康,人们脑力劳动的比重逐年增加,以生存为目的的劳动比例逐年减少。可以断言,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大多数组织已经符合管理发展的第三阶段的要求,文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现代高职教育文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高职教育文化管理理论的主要基础是组织文化理论,其研究内容是如何通过形成组织文化亦即通过形成组织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达到对组织进行有效管理的目的。按照组织文化建设的理论,现代高职教育文化管理须要对校园文化的“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进行系统的构建。

1、精神文化的提炼与认同

学校精神文化是指导办学的一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学校最高层管理者思想系统和战略系统。具体包括办学宗旨、学校精神、管理理念以及教育理念、办学方针政策等。精神层文化建设是一个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和统领,要反映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精神层文化建设重在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群体意识。为此在出台各项精神文化成果之前,要敞开沟通渠道,让全院教职员工充分发表意见,通过网络交流、文章争鸣、会议讨论,确立了学院的愿景、核心价值观、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提炼了校训、教风、学风,使之成为学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统帅。在内部形成一股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励教职员工为学校的办学目标而奋斗,起到文化管理的关键作用。

2、制度层文化的逐步推行与系统软化

制度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在日常工作管理、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渗透,是学校运行规章制度的文化。不仅包括准则、章程、机构设置、人员岗位规范、行为方式、管理方法、教育手段、学生培养方式,还包括固定的典仪、人际交往活动、学校教育成果展等文化专题活动,规范着学校的教学、科研以及一切社会活动。制度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在日常工作管理、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渗透,是学校运行的规章制度文明化、人性化改造。要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制度上具体细化为:肯定个人尊严,实施充分的培训,创造无偏见的工作与学习环境,关心每个人的成长,创造事业成功的条件,实施论功定酬的薪酬制度,让师生员工体验成功的成就感。

(1)软化一般制度。文化管理的核心是管理制度的软化。在这方面,高职院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全面审核的基础上,对多年形成的管理制度进行“废、改、立”,废除一批惩罚性的行政制度,改造一系列僵化的运行规章,建立一套催人奋进的激励机制。把教学质量的控制前移,注重对培养方案的精心设计,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从关心教师的职业成长人手,帮助教师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选准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研究方向。在教师选课、上课过程中,实现学校需要、个人爱好,自身专长的三统一。对考评制度实施人性化的运行机制,如变评优为创优,变督导为示范,提高了教师的自主性,大大减少了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各种矛盾。

(2)固化特殊制度。如书记、院长接待日“六必访”(生日、结婚、生育、生病、退休、死亡时要访问员工家庭)年度庆典,表彰大会等促进员工情感交流、信息沟通、激励先进的制度,以及与学生能力培养有关的校园文化节、读书周、知识竞赛、艺术节等活动,当作学校每年的工作计划固定下来,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科技活动,并将文化建设与管理纳入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3)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从培养方案制定人手,研究改变人才培养方式,课程安排以就业为导向,厚基础,宽口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工作为载体,工学结合,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融“教、学、做”为一体,创设职教文化育人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职业人才培养方式。

3、物质层文化的长远规划与基本保障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形象化、具体化。与学校的精神文化层面相关联,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核心价值观、文化特质、专业特点、规范制度等语言转换为具体形象符号、设施设备,要通过长远规划,系统化建设,以形成独具职业特特色的育人环境。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因此其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具有自身的鲜明的职业特色。教育设施的文化不仅要更好地实现教育设施应有的功能,还要充分体现文化的导向功能和熏陶作用。各系部要在装饰上,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营造真实的企业化实训场景。体现“安全、健康、环保、真实”的理念。学校在公共场所装饰方面,要反映各系相关行业最新动态,展示行业杰出代表人物,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安全、健康、环保宣传,展出与系相关行业发展历史,介绍合作企业等。

4、构建校园文化、系级文化、团队文化相贯通的文化建设体系,有效促进文化建设进程

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有质组成部分,推进系级文化建设非常重要。一方面,要将学校的愿景、校训、校风、学风等内化成本专业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和专业水准;另一方面,要与行业、企业文化相结合,以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内涵为建设内容,在实习、实训、工学交替、开办订单班等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体验企业文化,并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专业文化建设中来,形成专业、行业、职业特色鲜明的系级文化。重点推进职业文化,打造团队文化,如“团队型”教研室、“团队型”处室、精品专业建设团队、精品课程建设团队、实训基地建设团队。重视团队精神培养,突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实现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统一。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办学高职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