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华尔街捞人

2009-03-16 09:57何雄飞
新周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华尔街裁员高管

何雄飞

华尔街头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来自上海、南京和北京的中国招聘团,混迹于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这条长不超过一英里、宽仅11米的大街上的落魄者,能给中国带来金融奇迹吗?

“到东方去!”法新社在报道华尔街失业精英纷纷将中国作为新淘金首选之地时,用了一个极具煽动性的标题。

“在找海外工作机会?欢迎来中国开启新的职业生涯!”2008年11月26日,一则1/4版的招聘广告在《华尔街日报》美国版上向华尔街精英们发出邀请,广告主是一家来自中国北京的猎头公司科锐国际。

华尔街在历经一系列的倒闭、合并、裁员、重组潮之后,西装革履的投行经理,不再是急着上班,而是挤在职介所门前纷投简历抢洗盘子、打零工的机会,或者,他们会安祥地靠在华尔街三一教堂、圣彼得教堂的长木椅上,听牧师讲解“在不确定时期如何应对压力”和“职业生涯导航”。

中国招聘团出击

2008年12月6日,英国伦敦金融城。

2008年12月9日,美国芝加哥。

2008年12月13日,美国纽约华尔街。

上海市赴英美招聘高层次金融人才工作团,带着29家金融机构的人事经理及170个职位,一周内辗转两个国家三座城市,带回了300斤重的简历,他们为的是在金融危机的废墟里抢回一批在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控制、资产管理、产品研发、金融衍生品、合规、保险精算等领域有专长的精英。

在纽约,有1000多名当地华人或专门乘飞机,或开车6个多小时赶来面试,很多过去的金融高管,排一个多小时的长队,只为获得3到5分钟的谈话机会,为了能有份工作,之前年薪在50至100万美元的高管们自降身价到150万元人民币(约合21.9万美元)。

此前一周,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亲自带队,低调前往旧金山、波士顿和纽约举行3场“南京之约——南京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暨经贸恳谈会”,为的是抢300名金融专才,将河西CBD打造成“金融强市”。北京、杭州、深圳、广州也闻风而动。

此前一个月,杀入华尔街的中国招聘团还包括中国银行业协会,它旗下的81家会员单位需要21名金融高管。中投公司、华夏基金高管也带队赴美招贤纳良,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金公司蠢蠢欲动。

今年1月17日至19日,中国证监会在纽约花3天面试了150位华尔街金融高管,之后又赴芝加哥等地举办招聘会。不久之后,银监会、保监会和央行也将赴美挖人。

华尔街,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一条长不超过一英里,宽仅11米的大街,因为虚拟经济泡沫的破灭,从2008年年底起便哀鸿遍野:高盛集团10月宣布裁员3260名,花旗集团11月宣布裁员5万名,瑞士信贷5300名,摩根大通4000名……这些数字在不断增加中。

华尔街就像个大超市

据全球再就业咨询公司Challenger和Gray&Christmas统计,2008年以来,美国金融行业裁员已经超过了10万人,其中华人金领失业率超过30%。该公司预计这种深度裁员将至少持续到2009年年中,华尔街失业人口将超20万人。

彼之砒霜,我之甘饴,在中国,从猎头公司到金融机构再到地方政府,不约而同启动了自己的“抄底华尔街金融专才”闪电行动,目标直指华裔。

事实上,华裔也在积极行动。2008年11月7日,陈迅勇赶上了一大早从纽约直飞中国的飞机,他的行李箱里拖着200多份简历。

陈迅勇是美国最大的华人金融协会之一“华尔街人”(WaliStreetRen)的创始人兼主席,“华尔街人”汇集了华尔街几乎所有的华裔高管,其中包括74个华尔街大型金融机构的董事总经理或合伙人,160个执行董事或资深副总裁等,但至少有10%的人已经失业。

陈迅勇花了两周时间,跑遍香港、深圳、广州、北京和上海五座城市,将这200多份简历一一摆在中国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负责人的桌前。

北京猎头科锐国际原计划在今年1月中旬组团出击华尔街,至今未能成行,科锐国际市场部经理吉莉解释,“因为刚刚开年,目前正在进行紧张的筹备工作”。

“对中国金融行业和企业而言,目前是去华尔街猎取高级金融人才的最佳时机。”科锐国际总裁高勇分析,华尔街的深度地震,让华尔街精英不仅对年薪降低了期望值,而且还把中国、印度等作为职业首选。与此同时,积极与国际接轨的中国金融行业和企业,金融人才的缺口很大,其中国际性高级金融人才更是因为成本太高等原因更为紧缺。华尔街这个曾经的世界金融中心,现在犹如一个被抢购的超市。

从“抄财”到“抄才”

“100年前英国人只有两个选择,投资美国或者不投资;现在人们也只有两个选择,投资中国或者不投资。欢迎大家回国参与伟大的博弈。”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在全美华人金融协会(TCFA)年会上号召台下的数百名华裔回国创业。

在2007年经济危机在美国引爆之时,中国商人热衷于抄底海外资产,但日本野村证券2.25亿美元投资美国雷曼兄弟的惨败让人惊醒,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

韩国《朝鲜日报》如此评价中国招聘团杀入华尔街的行动:外汇储备居世界首位的中国把超强的“中国美元”实力摆在首位,面向饱受雇用不稳定折磨的当地金融专家展开了“侦察”攻势。他们的本意是借华尔街金融机构掀起失业暴风之机,“低价,雇用金融专家,从而汲取先进的金融技术。但部分中国企业在招揽人才方面并不吝啬。

全球500强企业、跨国猎头公司万宝盛华在《2009年一季度雇佣前景调查》中指出,中国净雇佣前景指数为9%,明显高于美国的3%及英国的5%。

华尔街人才与中国公司不可避免地将在薪酬、工作环境、文化习惯上发生冲突,许多时候,招人不难,难的是如何留人。更何况,“外来的和尚”不一定能念好经。

上海市政协委员蔡家琪就指出,“德隆事件”就是中国金融史上一大教训。德隆从华尔街引进一批投行职业经理、金融分析师,他们用华尔街的“金融炼金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操纵证券价格,最终酿成德隆事件。

中国建设银行曾在2005年全球招聘首席风险官,最终还是选择从内部选拔。建行方面表示,要找出具有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经验,又比较熟悉中国国情和文化,并且语言交流比较畅通的优秀人才非常不易。

“我不反对引进些高端金融人才,但我建议金融人才应重点以本土人才培养为主。对于华尔街金融人才的引进,应重点放在金融产品设计专家方面,数量不宜多而在精。”《次贷危机》作者孙兆东认为。

路透社专栏作家顾蔚指出,“海外抄底人才还需人尽其用。”他评价,“国内机构热切希望能趁机招募有海外经验的人才,走国际化捷径。中国摸着‘黑石过河,抄底海外资产已经狠狠呛了几口水,现在改变策略直接挖人才,是一种进步,金融企业最大的资产就是人。”

顾蔚分析,“对于海外人才来说,回国往往不是想要更好的待遇,而是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对国内机构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实际的需要,给人才发挥能力的机会,否则难免一拍两散。”他提醒,海外分工比中国更细,因此很多人才就算有多年从业经验,可能也是在一个相当狭窄的领域,而国内最需要的则是可以统揽全局的人才。“考虑到现在中国企业急切想走出去,但又奇缺了解海外情况的人才,请当地人才为中国海外派出机构服务,可能是一个双方比较容易接受的安排。”

全球大裁员风暴

国际劳工组织发出警告,到2009年年底,金融危机可能使世界失业人口从2007年的1.9亿上升到2.1亿,这将是10年来全球失业人数首次突破2亿大关。

金融业率先掀起裁员潮,美国首当其冲。花旗集团裁员规模达7.5万人,占集团员工总数20%。摩根大通银行削减7000人,并从收购的华盛顿互惠银行裁员9200人。高盛集团和摩根士士丹利分别裁员10%。美国银行也宣布裁员3.5万人。

实体经济受波及最严重的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德国大众裁减2.5万名临时工,博世集团裁员2000人,日本丰田裁减3000人。有机构预计,如果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巨头倒闭,将导致汽车制造以及相关产业数以百万计职位消失。

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广告支出急剧下滑,印刷媒体业也面临挑战。美国最大报业集团甘尼特公司在裁减近千名员工后,再裁减报纸部门10%的员工;《时代》周刊发行商时代公司也裁员600人,占员工总数的6%。日本读卖新闻社也宣布,旗下有65年历史的《读卖周刊》受发行量减少的影响将停刊。

猜你喜欢
华尔街裁员高管
比裁员更可怕的,是我知道了新同事的工资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华尔街“海盗”
华尔街铜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