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大裤衩”和新国家主义建筑

2009-03-16 09:57
新周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裤衩体量哈斯

朱 其

库哈斯们的“新国家主义”建筑是专为当代中国设计的,最终满足了政治的、艺术的、国际的各类要求,算是对中国政府交出了一份及格的答卷。

近期央视的新楼着火又引发了我跟朋友的争论,话题是西方建筑师在中国设计的建筑。这当然是旧话重提。

库哈斯的央视主楼“大裤衩”、安德鲁的国家大剧院“鸟蛋”、赫尔佐格的国家体育场“鸟巢”,我称为“新国家主义”建筑。这些建筑的共同特征是:跟50年代以后新中国的十大建筑比,在建筑造型上“去政治象征化”,即建筑形式没有任何历史、革命和民族的符号特征,全部采用国际新前卫建筑的抽象和构成形式。

但并不是说就真的没有任何联系,实际上这些建筑是一种没有象征装饰的象征,没有政治特征的政治。这表现在,其体量上采用了纪念碑和超级空间的规格,造型上不是西方现代建筑的抽象几何形式,而是使用了东方式的有机抽象,即自然意象,比如国家体育场的鸟巢模仿,国家大剧院的水滴模仿。从建筑观念讲,这些国际知名的前卫建筑师在中国做建筑也是费尽一番心机,他们既要保持建筑设计跟国际前卫脉络的联系,又不能重复中国以前的国家主义建筑风格,比如苏式建筑、戴绿帽子等;同时还要满足中国人目前掩饰不住的大国崛起的心理。这些“新国家主义”建筑最终满足了政治的、艺术的、国际的各类要求。

有人说,看不出这些建筑跟政治的联系啊?其实“新国家主义”建筑的政治不是毛泽东时代的政治文化,而是一种全球化的非政治的政治语言:尽管削平了任何象征细节,但实际上通过建筑的体量来表现象征性,即建筑表皮虽然抽象化了,看不出社会主义文化特征,但是其纪念碑式的巨大体量和超级空间的占有,实际上象征着社会主义的空间美学传统。

试想当前世界哪个资本主义国家还有财力或者胆识造这种巨无霸的纪念碑建筑,那一定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莫属。这样理解的话,库哈斯们就建立了一套“新国家主义”建筑语汇;去符号化的抽象形式的国际新前卫语言,代表了中国的全球化和国际化;纪念碑式的体量又是社会主义的空间隐喻。建筑的抽象形式则采用了东方的自然拟像,意指现代抽象跟中国传统美学的内在联系,不完全是在模仿西方现代艺术。库哈斯们的“新国家主义”建筑是专为当代中国设计的,尽管还谈不上是一种真正的国际建筑语言的创新,但还是做到了介于国际新前卫和中国主流建筑之间的造型“差异”,算是对中国政府交出了一份及格的答卷。这些建筑未必是他们建筑生涯中最有创意和学术水平的,但肯定比中国的当代建筑语言成熟。

当然,这些洋建筑师也有一些水土不服的致命伤。比如从单栋建筑看,设计水平不俗,但每栋建筑跟周边环境的文脉毫无关系。这些建筑大都采用玻璃幕墙和银光色铝合金材料,远看就像一个个外星人空降的“异型”金刚。更要命的是,中国北方其实不适合玻璃幕墙和水环境的建筑。北方多灰,玻璃幕墙今天清洗干净了,第二天又布满灰尘。北方一年里有一半时间缺水和结冰,国家大剧院整个放在水环境里,天安门广场的冬天根本不可能有水波荡漾的江南气韵。最后说到库哈斯的“大裤衩”。库哈斯是一个西方的文化左派,据说比中国人民还崇敬社会主义,而且他在西方设计的大部分是中小型建筑,但是概念都非常前卫,所以名声传到中国。中国也真的给了他搞这个超级项目的机会,这个机会在西方都拿不到。

国内建筑界有过一些争议,即这些外国建筑师其实只是设计一个外型,真正的结构设计和工程材料力学设计还是由国内建筑师来做的。我曾听清华建筑学院的一个教授说,央视大楼的精华其实不是外观设计,而是结构设计。这个扭来扭去的“大裤衩”的结构难度高,必须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电脑集成软件才能设计,人工根本无法完成。这也意味着中国人的建筑结构和丁程力学的设计水平一点不俗,无非是外形设计太土,所以请库哈斯们来设计一件前卫的全球化外衣。但是这件时髦的外衣最终还是被网民非常形象地叫做“大裤衩”,我等精英还真不曾想过此楼跟大裤衩的符号联系。为此我还专程开车去东三环现场核实,在高架桥上放慢车速一看,还真像。

猜你喜欢
裤衩体量哈斯
它就是塔哈斯克
让自己强大
越强大,越幸运
越强大,越幸运
哈斯佩尔成为美国中情局首位女局长
嫌疑人X的童年照大献身
声东击西等
摔跤王
穿好裤衩
大裤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