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就《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答记者问

2009-03-17 09:14
农民科技培训 2009年2期
关键词:布局优势农产品

经国务院审批,《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正式由农业部发布。这是农业部在认真总结《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实施情况、深入研究新时期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工作思路和重点的基础上,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需要编制的重大规划,对未来8年优化我国农业区域布局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进行了总体部署,是今后一段时期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稳定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文件。为使广大读者更全面了解《规划》,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规划》的总体结构是如何设计的?

答:《规划》主要按照分析现状、理清思路、合理布局、明确重点、提出措施的线索逐步展开,共设计了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考虑《规划》是《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的延伸和拓展,对上一轮规划实施的主要成效与问题进行了全面总结和认真分析评价。第二部分,着眼于农业农村经济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分析了继续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第三部分,从谋划整体发展思路出发,提出了新时期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第四部分,按照“一个产品一个产品分析,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梳理”的思路,对16种优势农产品从发展现状、区域布局、主攻方向、发展目标四个层次进行了概括和提炼,并提出了复合产业带的概念,明确了三类复合产业带的发展方向。第五部分,从加强科技研发与推广应用、完善设施装备、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强市场和信息体系建设、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的政策措施。五个方面层层递进、相互联系、相互支撑,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问:《规划》如何看待2003年以来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工作?

答:为应对入世挑战、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部于2003年编制完成并启动实施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 年)》。规划实施5年来,喜逢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三农”工作,实行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强农惠农政策。在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一是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2007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集中度分别达到98%、80%、70%和59%,棉花、甘蔗、柑橘、奶牛集中度分别达到99.9%、 63%、54%和50%。二是优势区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四大粮食品种九个优势区域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85%,优势区域棉花、油菜、甘蔗、苹果、牛奶产量占全国比重分别达到99.9%、90%、72.4%、63%、60.7%。三是优势农产品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国90%以上的甘蔗制糖企业位于优势区域内。优势区域内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乳制品加工企业达到256家,年销售额近630亿元;深加工出口水产品贸易额占出口总额的 46%。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四是优势农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2007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品种优质化率分别达到 72.3%、61.6%、47.1%、70.3%;苹果、柑橘优质化率由30%分别提高到55%、50%。两大苹果优势区鲜苹果出口量、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的54%和70%;对日鳗鲡出口量已占日本鳗鲡进口的90%以上,对美罗非鱼出口量占据美国60%的罗非鱼进口市场。五是优势区域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据对八个优势区域的监测,2006年优势农产品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比2002年提高了1.2%~12%。2007年,甘蔗优势区蔗农、优势出口水产品“两带一区”内渔民人均收入比2002年分别增加500元以上和1100元以上。

实践证明,《规划》的实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顺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潮流。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规划》的引导功能尚未充分展现,区域布局仍不尽合理,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化服务相对滞后,产业化、组织化水平不高,扶持政策尚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有待我们在实施新一轮规划过程中努力解决。

问:新时期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规划》提出,新时期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总体要求,准确把握我国农产品供需的阶段性特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按照“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强化基础、壮大产业”的总体思路,明确优势产品和优势区域发展定位与主攻方向,推动产品空间集聚和产业升级整合,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加速农产品产业带发展进程,把优势区域建设成为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骨干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行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示范区,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规划》提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区域合理分工、产业整体构建、统筹协调推进、尊重农民意愿五条基本原则。

问:围绕中央提出的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部署,《规划》提出了哪些发展目标?

答:《规划》根据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时期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发展思路,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力争经过8年的努力,使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更加优化,优势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优势区域对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15年,重点培育 16个关系国计民生、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农产品,形成一批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一大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优势农产品生产重点县,形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通过区域布局的优化,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在区域农业功能、农产品基本供给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资源高效利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5个方面得到强化。

问:《规划》确定了哪些优势品种?

答:2002年农业部在编制上一轮规划时,根据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和提高国内农产品竞争力的需要,选择确定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甘蔗、苹果、柑橘、肉牛肉羊、奶牛、生猪、出口水产品等13种优势农产品。

这次新一轮规划的编制,在优势品种的选择上,体现了既继承又发展的原则。一方面除将上一轮规划的肉牛肉羊品种分开作为2个品种外,保留了其他的12个品种;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增加了马铃薯和天然橡胶2个品种。这样,最终选择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棉花、油菜、甘蔗、柑橘、苹果、天然橡胶、肉牛、肉羊、生猪、奶牛、出口水产品等16个品种,作为新一轮规划的优势品种。

问:《规划》对16种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和功能定位都作了哪些安排?

答:《规划》在逐一分析16个优势品种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地发展基础和潜力,划定了各品种的优势区域,明确了主攻方向和发展目标。其中,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4个优势品种,强调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突出保障粮食安全,划定了16个优势区;大豆和油菜2个优势品种,从食用植物油国内供给不足的实际出发,强调提高自给率,划定了7个优势区;棉花、甘蔗、天然橡胶3个优势品种,强调突出保障产业安全,提高国内供给能力,划定了 9个优势区;苹果、柑橘和出口水产品3个优势品种,强调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继续扩大出口,划定了10个优势区;肉牛、肉羊、奶牛和生猪4个优势品种,强调转变养殖方式,保障基本供给,划定了16个优势区。同时,鉴于我国大多数农业生产区域适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产品生产,部分优势农产品的优势区域在空间上出现重叠,在同一区域内需要处理好品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统筹好产业协调发展,为此,《规划》提出了复合产业带的概念,并提出了各类复合产业带的发展方向。

问:《规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农业部将如何组织实施,使之变成现实?

答: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要通过规划编制理清思路,达成共识,形成一个针对性强、更具操作性的规划。为此,《规划》专门用了一部分的篇幅,在认真梳理近年来的5个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强农惠农政策及各部门、各地区实践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新时期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政策措施。《规划》发布后,农业部还将发布指导意见,提出更加具体、详实的实施方案。

围绕《规划》的贯彻落实,初步考虑,我们将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多种媒体和宣传手段,让社会了解《规划》的主要内容,不断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在编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过程中,注意与《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重点、措施进行衔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三是认真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及时发现《规划》实施中的问题,根据变化的形势、区域布局的特点与要求,对规划进行适当调整或修订。

猜你喜欢
布局优势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矮的优势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画与话
VR布局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Face++:布局刷脸生态
农产品争奇斗艳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