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崛起需要有份量的哲学

2009-03-19 04:37王建华
船山学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解放思想哲学思想改革开放

王建华

摘要:哲学思想无论是在西方大国的崛起过程中还是在中国历史上自身的发展当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对此有非常系统深刻的阐述。改革开放又到了一个需要解放思想的关键阶段,中国的崛起更需要有分量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哲学思想;改革开放;解放思想

中图分类号:G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87(2009)01-0221-04

哲学自从在古希腊诞生开始,就被赋予“智慧”、“思辨”、“爱智”的内涵,其产生和发展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有思维能力以来对人类思维活动精华的记载。哲学思想是人之所以为人而与其他物种相区别的标志之一,简要地说,有人类社会就会有哲学,存在哲学的社会才能被称之为人类社会。而且。一个国家哲学的发展高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思维水平和高度,中西方历史发展中的几个例子就是这个观点的最好说明。

一、西方大国崛起的一个规律

在17世纪世界舞台上,国土面积只有四万平方公里的荷兰,曾经造就了被历史学家称为“黄金时代”的辉煌,成为了欧洲经济强国和大国,在诸多方面都创造了历史记录。比如,1670年,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拥有的船队比当时英、法、德三国的总和还多;1602年荷兰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公司和第一家股票交易所;1609年荷兰阿姆斯特丹银行的成立,大约比英国早了100年。荷兰之所以能够小国成大业。其中因素有很多,但极为关键的是荷兰人开拓性的思维。正如有关历史学家总结的“一是因地制宜、化害为利、扬长避短。二是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胆略和智慧。”荷兰人在崛起的过程中,其开拓性思维和智慧是促使其如何变资源匮乏之短、多自然灾害之弊为扬海上交通便利之长而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其实,以开拓性思维为代表的哲学思想作为一个民族智慧发展水平的标志。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优秀的民族发展中均起着无可言喻的作用。从16世纪初开始至今的500年中,全球曾经先后产生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前苏联等九个世界性强国。总的来看这九个大国崛起的过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一个国家哲学思想的进步往往会带来该国家生产力的全面进步。并且大大地提升该国的综合国力是一条不变的规律。再举两例为证。

在荷兰崛起之前,以哥伦布为首的航海家探险活动的成功带来了葡萄牙、西班牙在16世纪中叶先后进入大规模海外扩张并最终促成了两国的迅速崛起。历史学家在反观这段历史时,曾经多次反思“为什么葡萄牙、西班牙能够展开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海外航行,是不是生产力特别发达的国家?”然而,历史学家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却是:葡萄牙、西班牙能够航海成功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这两国当时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表现出来更为发达的生产力,比生产力因素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于当时它们国民头脑中更为先进的思想。以哥伦布为例,“西方古代中世纪的文化遗产中。有三种观念对哥伦布发生过重要影响,缺乏任何一种他都不可能萌发往西航行到达东方的念头。这三种观念是:地球是圆的;地球上海洋连成一片;地球上陆地居多,海洋并不大。”由此可见,西方古代中世纪的三种观念(哪怕其中有今天被科学证明是错误的认识)在关键进程中对于人类迈出关键性的一步,其作用有多么巨大。

又如。法国作为现代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是近两个世纪以来席卷全球的政治民主化浪潮的源头。其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最初源于启蒙运动和其后在启蒙运动影响下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非常值得注意的是,以卢梭为代表的法国启蒙运动先驱思想家的思想及其影响不仅仅只限于法国国内和当时。而是借助于18、19世纪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人类交往方式的发展而扩散到了此后世界其他民主国家。尤其是法国启蒙思想传到美国之后就像一种催化剂一样直接加速了美国的民族革命及以宣扬自由、博爱、平等精神为基础的美国宪法的产生,更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因为此后的美国之所以能够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原因之一是建国初奠定了相对完善科学的宪政体系框架,而美国宪政精神的来源不能不说是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从这点来说,卢梭代表的法国近代思想至今影响着全世界,也恰好再次证明了一个国家崛起过程中必然呼吁一种伟大的思想与其相适应。

二、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一点启示

虽然哲学是人类思想的最集中反映。却并非每一个民族、甚至每一个文明的民族都产生过一种哲学。“许多民族都有圣人、先知和宗教改革家,但只有极少数民族拥有哲学家。”不过,幸运的是,中国是少数几个拥有自己哲学家的国家之一,尽管如王国维先生所认为的“中国古代没有哲学之名。但是有哲学之实”。或许正是因为古代中国先进且丰富的哲学思维作为历史遗产不断的传承和创新而促成了中国农业文明一直持续到现在。

中国古代长期的辉煌史和近现代一百多年的兴衰史也就是中国哲学的兴衰史。比如,在那个被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所称的“轴心时代”,处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的中国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和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说等哲学思想,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此后延绵数千年的哲学根基。正是由于百家争鸣时期中国哲学大出成果所带来的超前发展和空前繁荣而促成了此后秦汉两代长期的大一统局面乃至为隋唐两代中国创造出世界最先进的农业文明奠定了思想前提。从这点来看,先进思想其影响绝不仅限于它产生的当时。而是要深刻影响到长远的将来。

隋唐之后,中国哲学思想由于宋明理学、心学误人了另一个极端而开始了衰弱,则给人们带来了思想上的极大禁锢。也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这时期尽管也不乏朱熹、王阳明等这样的大儒,但是主流思想却逐步走进了压抑人性的极端。它必然不利于社会的开放和交流,必然引起整个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衰微,这种状况至清朝中后期之后使中国发展更达到了最低点。

中国一百多年的近现代史更是深刻启示我们:一个国家要想富强。必需有一套先进的思想作为先导。试想。如果没有洋务运动以后西方近现代思想在中国的开始传播,尤其是如果没有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和1919年五四运动对人们思想的启蒙,没有民主和科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那么旧中国能否及早摆脱亡国的命运?如果20世纪初的中国没能及时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先进的理论武器。能否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它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两个凡是”大行其道、思想极“左”的徘徊时期,假如没有用那场勇于探索真理的理论大研讨来解放思想。中国人的行为现在是否有可能还在“左”的教条束缚之中?

历史不容假设。答案不言自明。和西方大国崛起一样,中国自身的发展始终是伴随着哲学思想的起伏而起伏的过程。一般而言,当我们没有正确促进哲学思想发展的时候,差不多也是我们民族发展要受不良影响的时候。

三、唯物又辩证地看待哲学思想与物质基础

以哲学为代表的思想意识在推动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其作用绝对不是能用物质力量来衡量的。更不能被物质力量代替。关于物质力量与思想意识的关系问题,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也就是指哲学思想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生产力基础之上,物质力量对哲学思想起决定作用。即便如此。马克思仍辩证地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而且在认识哲学思想意识与物质基础之间的辩证关系时,恩格斯在《致康?施米特》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基于马恩的这三个命题,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认识。第一。一个国家的发展在注重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同时,必须同时注重发展其精神生产力,也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发展相应的哲学思想。第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它的哲学思想发展水平不具备直接对应的必然联系,也就是哲学思维的发展相对于经济基础有一定的独立性。一个国家哲学思想的发展完全有可能超前或者落后于它的经济发展状况。第三。哲学思想与经济发展的不同步还表现为:在一个经济不很发达的国家,只要充分重视哲学思维的发展。它完全可以拥有一流的哲学。一旦当这种先进思想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精神的力量就会转化为巨大的现实生产力。这个规律在西方大国崛起中,体现的很是明显,其实质也就是所谓精神生产力对物质生产力的反作用。

综合以上,可知“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正是这样,“一个民族哺育出来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是这个民族理论思维的领头羊。他们的见解如能获得尊重。他们的创新思维如能被付诸实施,对社会无疑会起到一种巨大的牵引作用。

伟大的思想和思想巨人之所以伟大,原因在于他们都是可遇不可求,因为稀少所以才显得伟大。之所以稀少。是因为有很多思想可能在它产生当时根本不能付诸实践、派不上用场而被埋没于历史的墙角成为了一种被浪费的“黄金”。或者说。很多思想在它产生之时未经历史检验之前都因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难免被时代埋没。少数得以幸运地传承下来的思想在若干年之后一旦有现实的条件转化为生产力成为了真理之后,则凸显出伟大,这时候其创立者也就自然成为了思想巨人。比如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其实,在星河灿烂的思想家队伍中。这样的例子又何止马克思和恩格斯?

四、抓住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

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综合国力获得了非常迅速的提升。据有关专家预测,如果中国能够牢牢抓住未来整个21世纪的上半叶的发展机遇期。世界历史上必将产生又一个崛起后的强国。不过,客观地看,中国现在远未成为崛起的大国,只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生产力并不发达,正在朝着强国方向迈进,或者说中国正处于崛起的量变过程。在这种形势下,依据西方大国崛起的经验和中国自身历史发展经历,中国在未来崛起过程中必然会极度呼唤伟大思想的出现。

从1978年至今,中国经历了至少两次有巨大价值和深远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每一次思想解放基本上都是源于哲学思想内部的发展,然后再扩散到全社会的各个角落,最后形成互动。这个互动过程又总是会反过来带动相关哲学思想自身的发展,也加速了整个改革开发的推进。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推进生产力的进步就是我们改革开放最主要的经验,

但是,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走到今天,又面临着一次解放思想高潮的来临。目前改革开放面临问题丛生、社会多种不和谐因素交错复杂的客观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又一次地解放思想。才能探求到进一步克服阻力、推进改革、持续开放的新勇气和大智慧。正如温家宝在2008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所说:“就是在30年前,邓小平先生提出来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从而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有人可能会问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还要进行多久,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将永不停止,一直到中国现代化成功。到那时也还需要解放思想。”我们民族的思想又到了一次大提升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思想智慧集中体现的哲学思想必然要先行,必然要有所作为。

宏观来看,这三十年来,中国哲学思想界产生了很多优秀的理论家,他们在探求治国理政真理和实践上的群策群力、实事求是、孜孜以求才成功产生了适应时代需要的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同时在积极吸收西方思想文明的优秀成果和努力复兴中国传统哲学精华的基础上,共同创造了今天中国主要的思想宝库。而且,我们现在对哲学思想的重视程度也是历史上以前从未有过的,这些都是非常难得的进步。但是同时我们不可否认:在中国越来越多元化发展的社会,很多现实问题是我们现有理论所无法做出回答的,至少是不能够做出令人相对满意的回答:中国目前虽然有很多理论家,却极度缺乏有重大价值的思想大家:思想理论研究方面虽然每年都有大量学术成果,但是真正能够显示巨大理论魅力的似乎太少。这些现象说明目前中国理性思维的发展尚存在巨大的空间,尤其是作为理论思维标志的哲学思想仍有待于全国人民尤其是哲学理论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解放思想,终归要落实到具体可操作层面。最基础的应该是先尽力改变目前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诸多不利于思想原创的因素,然后踏踏实实地遵循思想规律、扎扎实实地研究社会问题。单就目前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诸多不利于思想原创的因素而言,比较明显的有:因为学术浮躁而带来的论文作假、因为片面追求量化而在学术研究上急功近利、哲学等学术性探讨有时候还难免受到学术之外的干扰、同行之间过分迷信学术权威的论资排辈现象等。它们均不利于哲学思想的健康发展,尤其是不利于创造性思想的萌发和培育。试想,如果我们有哲学研究试图总是避开现实问题,如果我们有些哲学工作者还在侧重为传承学术而学术,如果我们有些理论工作者总是试图用已有理论来论证现实合理性而继续缺乏原创性思考,那么中国在崛起过程中所需的伟大思想究竟何时才能出现?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但是,不管怎样,或许哲学自从其诞生之日起,它就被赋予要勇于担当起解放思想的重任。现在又一次思想解放的号角已经吹响,解决哲学思想自身这些问题的时机似乎也已经到来。我们希望这次能够再一次地把握住这个机遇先从哲学思想内部解放自身的思想开始,最后实现中国的进一步思想解放和真正崛起!

猜你喜欢
解放思想哲学思想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西风颂》中的矛盾与调和
论中国养生文化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拓宽思路 加强企业党员思想教育
解放思想,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如何搞好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