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从这里走出

2009-03-25 02:51李梦华李俊波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技术培训教育局全县

李梦华 李俊波

濮阳县在2007年成功创建了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这是河南省政府对濮阳县职业教育工作的肯定。面对取得的成绩,全县干部和群众戒骄戒躁、开拓创新,终于在2008年的职业教育工作中,又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一、濮阳县职业教育概况

濮阳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北岸。县域面积1382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997个行政村,1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3万人),耕地135万亩。近几年,濮阳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以工兴县”、“科教兴濮”和“人才强县”战略。全县职业教育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了新跨越。截至2008年,濮阳县的职业学校由原来的4所迅速发展到7所,其中民办学校2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0所,农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026所。全县职业学校占地面积约228948平方米,在校生13126人。2003年被省教育厅、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经贸委表彰为“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在县职业技术学校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后,濮阳县又相继被评为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7年成功进入了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行列。

二、加强职业教育重在政策保障

为加强濮阳县职业教育工作,县政府首先确立了濮阳县职业教育工作目标,然后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编制了全县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建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为召集人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由人大、政府、政协有关人员组成的职业教育督导团,并将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纳入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的目标管理,严格督导考核,认真兑现奖惩,从而保证职教工作的顺利进行。县教育局为巩固创建“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成果,强化职业教育工作,出台了《濮阳县教育局关于建立职业教育工作奖惩机制的有关规定》和《濮阳县教育局关于对初中毕业生分流工作奖惩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文件,保障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多措并举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一)、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对职教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为使职业教育更加深入人心,让更多学生报考职业学校,确保2008年招生任务圆满完成,濮阳县教育局加大了宣传力度。一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系统宣传。如利用濮阳县电视台“文化生活”栏目详细介绍了濮阳职业教育的辉煌历史和创建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的成果等,并集中展示了7所职业学校的校容校貌。濮阳市电视台“聚焦教育”栏目两次播放了濮阳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二是教育局领导与工作人员深入全县60多所初中学校,向大家系统阐述了国家、省、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及优惠措施,全面介绍了濮阳县职业教育的现状、发展趋势和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安置情况。三是各职业学校成立招生宣传队,到全县20个乡镇巡回宣传。四是设立咨询台,为群众解疑释惑。为使更多的初中毕业生了解职业教育,报考职业学校,在全县人口较多的集市设立了30个咨询台,接待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共2万多人次。同时还发放宣传手册4万余份,张贴招生标语3200余条。由于宣传到位,在社会上营造了关注职教、参与职教的良好氛围,提高了群众对职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濮阳县内的职业学校招生6315人,县外的职业学校招生近1836人,实现了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

(二)实行“双线”目标责任制,落实奖惩措施

2008年年初,濮阳县政府同各乡镇政府签定了职业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把各乡镇完成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纳入到年度工作考核中。濮阳县教育局也同各乡镇中心校签定了职业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年底县教育局根据职业教育责任目标,对全县所有乡镇中心校进行了评估验收,其中有14个乡镇中心校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受到不同程度的奖励。通过实行职业教育“双线”目标责任制,层层抓落实,有力地保障了县职业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大投资力度,增强职业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2007年的基础上,濮阳县政府单列的职业教育经费达到了20万元,重点用于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建设和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确保了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并做到了逐年增长。全县每年从扶贫资金中拿出10%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用于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积极吸纳社会资金,2008年吸纳社会资金2000多万元建成了濮阳县中龙职业学校。县财政对职业学校收费不予调控,不冲抵财政拨款,允许职业学校的所有收费纳入预算外管理,全额返还各学校。近三年来,县职业技校,累计投入2000万元,新建了办公楼、教学楼、培训楼、实验楼、图书楼、师生公寓楼、学生餐厅等,更新改造了通用电工电子实验室、智能电气综合实习室、机电实习室、财会模拟室、钢琴房、练功房、画室、多媒体语音室、电子阅览室和VCD教学主控室等,基本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大大改善。

(四)加强师资培训,提高职业学校师资总体水平

2008年,濮阳县教育局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把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与职业道德,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师队伍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一是从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入手,让广大教师充分认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学分制和分类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实施的艰巨性,增强其参于教学改革的信心和热情。二是以提高教师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为目标,以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三是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进修等途径,获取达标学历。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第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提高教师的实践性教学能力。目前,在濮阳县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中,具有第二专业技术资格的“双师型”专业教师达203人。四是大力开展科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五是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国家和省、市举办的各种业务技能竞赛。2008年,濮阳县职业学校共有65名专业课教师参加了10个专业省级培训,18名教师参加了7个专业的国家级培训,45名教师参加市级职业技能培训。以上措施的实施,使濮阳县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专业课教师已占职业学校教师总数的50%,“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0%。

(五)改革办学机制,增强办学活力

濮阳县教育局结合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化改革,走出了一条适合学生多元发展、培养“合格+特长”人才的办学之路。一是改革公办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鼓励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学校,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效率。二是创新办学机制。濮阳县政府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出台了职业教育助学金、奖学金制度。另外,劳动、人事等部门加强了劳动准入管理,认真执行了“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督促企业从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人员中优先招录员工。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对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采取年薪制、技术奖励津贴、一次性奖励等激励措施,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全县职业技术学校还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如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就初步形成了前校后厂、校企合一的办学体制。三是积极发挥职业教育集团优势,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的办学路子。四是进一步深化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全面推行了职业学校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教学工作增添了活力。

(六)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濮阳县教育局在濮阳县政府的指导下,围绕当地经济的实际需求,下大力气狠抓初中毕业生的职业技术培训工作。一是建立了培训网络。以各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依托,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县20个乡镇的职业技术培训网络,对全县的所有初中毕业生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二是不断创新培训模式。进一步推行“订单”培训,积极主动与沿海发达地区一些有特色的中职学校和规模较大的行业企业实行联合办学,让行业企业参与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为学校提供一定的培训经费、必需的设备、生产实习场地和选派专业教师、承担部分实训项目和教学任务。三是县教育局组织召开了“濮阳县职业技术培训工作会议”和“濮阳县初中毕业生职业技术培训工作会议”,出台了《濮阳县教育局关于加强初中毕业生职业技术培训工作的意见》,并对各乡镇的培训目标进行了分解,把培训任务落实到人,保证了未能升学的初中毕业生全部参加了职业技术培训。2008年,共完成初中毕业生一年职业技术培训12000多人,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县职业技术学校除了抓好各项正常教学外,还在校外建立了多个劳动实践基地,经常组织专业人员指导农民进行果树栽培、棉花种植、家禽养殖等,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

猜你喜欢
技术培训教育局全县
《科教新报》2020年度十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名单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深化农业技术推广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UGNX软件技术在农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中的应用
奚爱国
浅谈高职院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要强化现代化教学设备实用技术培训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江苏省第十二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优秀组织奖名单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