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产业集群优势分析

2009-03-27 08:17陈培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7期
关键词:竞争优势产业集群浙江

陈培阳

提要浙江产业集群化发展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本文从历史文化、区位优势、地方政府的推动等方面分析浙江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总结产业集群发展的竞争优势,并试图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创新、政府引导等方面探讨提升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浙江;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浙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现象,就是某种产业在一个地区的集聚发展,形成一个个在企业规模结构、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化产业区,即产业集群。浙江经济就是建立在区域基础之上的集群经济。我国最早专注于产业集群研究的学者是王缉慈,她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经济地理现象或实践经验,又可看作是一类产业空间组织或经济理论模式——产业集群反映了企业及相关机构在商务基础上所存在的地理群居现象。”陈滢、陈柳钦考察了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历程,认为产业集群对小城镇的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提出我国小城镇发展产业集群要注意:统一规划,加强管理;重视城镇的“要素聚集功能”;提高小城镇产业集群的技术含量;增加小城镇产业发展种类,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提高集群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强产业集群小城镇的环境保护,等等。从我国学者对产业集群与竞争优势关系的研究可知,产业集群对于促进某个固定区域的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作用。实践经验也表明,产业集群正在推动着区域经济增长,其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经济体,或其中某个区域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浙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形成原因

(一)独特的区域历史文化底蕴。浙江地处东南沿海,长期有着历代相传的“义利并重”、“工商皆本”的历史文化传统,奠定了浙江人重实际、讲实利、求实效的思想文化基础。历代相传的“重视工商”的传统文化使得求生存、求发展的浙江人具有善于依靠聪明才智和专业技能经营工商业的独特优势。如绍兴借“日出华舍万丈绸”的传统经济,建成了闻名全国的中国轻纺城;永康利用“百工之乡”的优势,大力发展小五金;温州更是利用“其货纤靡,其人善贾”的特点,建立了各种专业市场,逐步形成了皮鞋、低压电器、打火机、眼镜等全国知名的特色产业群。

(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浙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最初得益于利用海洋、港口和毗邻上海大市场的有利区位优势。浙江位于我国的沿海地区,大陆海岸线长达2,250km,沿海港口已达40多个,港口的发展为浙江腹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便利。浙江又毗邻上海,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发展区的“龙头老大”,不仅为浙江的商品提供了大市场,还为浙江的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网络,带动了浙江专业化产业区的发展。同时,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整个宏观经济还没有走出短缺经济的阴影,全社会对低层次产品需求旺盛,收益相对较高,于是生产中低层次产品的中小企业不断涌现,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中小企业集群。

(三)地方政府的促进作用。浙江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与良性发展,与其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正确引导是分不开的。地方政府的引导与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提供市场和技术信息服务。政府有关部门牵头组建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出资组建相关产业研究所,为企业提供产业发展的市场和技术信息,并与区外技术部门搭桥引线,加强企业对外联系。二是合理规划产业园区、特色工业园区,把散、乱、小的工业企业引入统一规划的工业区中,促进产业集聚。三是建立和规范原料、成品托运市场,把分散无序的企业聚集起来,制定行业法规与制度,使其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四是树立良好的区域形象,改善区域投资环境,针对产业区内中小企业实力有限的特点,重视区域整体形象设计,举办国际、全国商品博览会, 如义乌小商品博览会、永康五金博览会等,推出区域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

二、浙江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一)集群的外部性经济优势。中小企业集群可以带来包括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外部性经济,集群内厂商能得到本行业竞争所需要的信息,更稳定地得到供应商的服务,并以较低的成本从公共机构获得公共产品和服务等,这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与专业化分工水平。随着市场的扩大,生产和销售环节更加紧密,市场信息反馈更快,又有利于集群中的企业及时改进技术,更快地为市场提供合适产品,获得先发优势。

(二)集群的区域性品牌优势。中小企业集群易于形成整体品牌效应。整体品牌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具有广泛、持续的品牌效应。在浙江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集群成长”模式已成为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并成为浙江经济快速发的主流模式之一。(表1)

(三)集群的全球化市场优势。浙江中小企业集群充分利用自身区位、技术、产销、网络分工体系,形成同一产品及配套服务在本地区高度集中,为专业化市场的形成创造了前提条件。如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专业化市场的形成,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采购商,这些采购商的到来带来了全国各地的市场需求信息,从而为集群内企业的生产决策、库存控制、产品设计提供了依据,进一步促进集群的发展。

(四)集群的创新优势。创新优势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知识创新及其创新范围成为影响浙江地区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技术创新改变集群产业的特征,从而提高其适应能力;制度创新会改变本地的环境或解决集群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从而减少本地环境对其产业的约束力。浙江中小企业集群中存在着由于家庭作坊延续下来的由人际关系联系起来的非正式网络,也有成立公司后形成的正式网络,区域网络的存在使得一系列的创新活动得以不断出现,并在区域网络内传递,这种内部创新网络优势,是其他区域很难效仿的。

(五)集群的社会网络优势。集群网络是一种难以模仿的、持续的竞争力,也是一种无形资产。产业集群往往可以凭借畅通的关系网络通道进行各种资源的交流与分配,可以弥补企业集群内部相关行为主体之间在信息、资源上的不对称,使得信息资源与社会资本在集群内共享。

三、推动浙江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集群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培育高级生产要素。浙江大部分产业集群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发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原有的产业基础和技术条件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现有产业层次不高的现状。因此,要促进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只有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不断提高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科技产业和用高科技改造现有传统产业,才能使集群对企业和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使集群的竞争力持续提高。浙江的产业集群要注重提升产业结构水平,逐步改变低成本竞争策略,转向为客户提供独特价值和优质服务的“差异化竞争策略”。特别是应通过培养高素质劳动力、举办商品博览会以及提供市场信息服务等举措,来培育产业集群升级所需的高级生产要素。

(二)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推动集群企业进行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国际经验表明,产业集群要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要谋求可持续发展,必须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对特定产业的核心技术拥有足够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才能保证集群在全球竞争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浙江集群大多数都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而且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研发和创新能力普遍较弱。同时,由于集群成长的自发性,大量集群和企业都是以现有市场需求作为创新的目标,创新活动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滞后性。要保持浙江集群的长期竞争力,必须提高集群的研发和创新水平。为了尽快形成浙江集群的创新能力,必须发挥政府在推动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上的积极作用,在企业之间、企业与市场之间,以及产、学、研、官之间建立起合作互动的网络化联系和制度安排。

(三)促使集群从“资源消耗型”的生产制造基地向“资源节约型”的创新基地转变。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发展角度来看,“资源消耗型”的集群都不可能在长期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甚至这类集群能否长期生存,本身都是一个问题。目前,浙江集群主要仍集中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层次和创新能力都比较低,对资源投入的依赖程度还很高,尤其是对土地、水资源、能源、原料、劳动力的依赖程度更为突出。而浙江作为一个土地面积小、资源紧张的省份,如何减轻经济发展对资源消耗的过度依赖始终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长期性问题。因此,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传统制造业集群,实现“清洁生产”以节约能源和各种资源已经成为浙江集群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四)积极推进浙江外贸出口市场多元化,降低集群出口市场过度集中的风险。近年来,浙江出口的市场多元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浙江出口市场总体上仍过于集中,尤其是过于依赖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过于集中对于少数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直接后果就是使浙江与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多,这些国家或地区对浙江的贸易保护和限制措施不断加剧。他们对浙江的贸易限制从原有的反倾销向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壁垒发展,目前还有进一步向保障措施和劳工标准发展的趋势。推行市场多元化战略要求浙江企业在保持对现有主要发达国家出口的稳定增长的同时,还要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其中,与浙江经济结构具有较强互补性并且潜力较大的市场主要有俄罗斯、东欧、中东、非洲和拉美等。

(五)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积极作用。不少地方重视抓好产业集群发展的引导工作,积极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如,金华市2006年以来推出了《关于培育产业集群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制定了省内首个市级产业集群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创新发展、产业升级、市场接轨、空间拓展、系统配套和开放带动等产业集群发展的六大工程,重点培育企业集聚度较高、产业竞争力较强、区域品牌效应较明显的优势产业集群。再如,绍兴市2007年制订了产业集群培育提升工作方案,将发展提升块状经济作为推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点。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盛世豪,郑燕伟.《“浙江现象”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唐根年,徐维祥,罗民超.浙江区域块状经济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产业优化布局研究[J].经济地理,2003.4.

[3]王缉慈.简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的研究意义[J].经济地理,2001.5.

[4]陈滢,陈柳钦.产业集群与小城镇建设[J].重庆社会科学,2006.3.

[5]陆立军,朱海就.浙江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3.

[6]叶建亮.知识溢出与企业集群[J].经济科学,2001.3.

猜你喜欢
竞争优势产业集群浙江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