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2009-03-30 04:52
新媒体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练习题课堂练习公式

杜 杰

[摘要]分层次教学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前预习、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和布置作业等方面加以区别对待,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智力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实践与体会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210161-01

“分层次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依一个班级优、中、差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施教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前预习、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和布置作业等方面加以区别对待,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智力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要分层次制定

数学课堂“分层次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分层教学目标,掌握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个性差异,分清学生层次(如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困生),做到心中有人,从而因材施教。要以“立足全体,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以数学教学“大纲”和“新课标”、“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精心设计教案,立足教有所别,学有所得,研究“丰收”因素,合理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c层学生达到①③;B层学生达到①④;A层学生达到①⑤。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c层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层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A层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二、教学内容要分层次安排

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精神、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设置悬念,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类型采取不同的复习引入。当新知识引出后,应及时出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对目标做适当说明或解释,以引起学生注意。

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各层次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尽量使c层学生不作陪客。如在教学高一的“函数概念”过程中,要求学生复习相应的旧知后,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

1.什么叫函数?映射?

2.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

3.为什么说:“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

4.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

5.你能从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函数吗?

6.函数记号如何?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

然后让C层学生回答1、2题,B层学生回答3、4题,A层学生回答5、6题。通过提问解答,既复习了旧知识,让学生见证概念的形成过程,又基本上弄懂函数的概念。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所遵循,明确主攻方向,“对号入座”,把主要精力放在适合自己层次的那部分知识的学习上。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内容的设计都要兼顾各层次学生思维能力的现状。

三、课前预习要分层次组织

由于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学习目的性、自觉性不断提高,教师应不断学习掌握“大纲”、“新课标”和“考试说明”的精神,根据已定的教学目标,向学生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要求,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效果。如让高一学生预习时,可要求c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尝试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的学生,或作个记号带着问题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仿效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受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来解决问题:A层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主动推导定理、公式,先行独立解答例题和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这样,使课前预习各尽所能,量力而行。

四、课堂提问要分层次设计

课堂提问既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还能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提问要筛选不同的内容,做到分层次提问。对c层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回答较为基本或较浅的问题,不论回答的对或错,都应鼓励他们思维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对A层学生,让他们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有时对他们故意施加压力,训练其能力。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即把一个问题分解成识记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分析三个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角色意识,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达到个体的发展,整体的优化。

五、课堂练习要分层进行

课堂练习时,教师要精选内容,设置分层练习题,考虑分层指导时间。题目应具有弹性、可攀性,“跳一跳”够得着。通过课堂练习使A、B、c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思有所进,同步发展。课堂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层次性,即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对c层学生,设计基本练习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些基本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促使知识的内化。对B层学生,设计发展性练习,让其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A层学生,设计综合性练习,检查其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的层次性,是“分层次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六、课外作业要分层次性布置

课后布置作业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选择作业题时,要适当扩大习题跨度。分层次布置的作业,可分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等几种,必做题和选做题结合。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作题只要求A层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布置课后作业切勿一刀切,否则会使c层学生吃不消,导致抄袭作业;A层学生吃不饱,挫伤积极性。为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的放矢地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作业量与难易程度要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如,A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并用;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

在批改作业时,对B、c两层学生的作业要特别仔细些,有时进行面批。对A层学生可同他们探讨较深奥的问题,或向他们推荐一些课外习题集,帮助他们钻“牛角尖”。

猜你喜欢
练习题课堂练习公式
“减负” 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优化
一道练习题中的一题多解
浅谈小学低年级课堂练习的设计原则
条形磁体附近磁通量的最大值分析
“两两三三”解决天体问题
三角函数式的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