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汽车文化

2009-04-01 09:52
汽车与运动 2009年4期
关键词:主路车厂特权

刚刚从欧洲试车及采访日内瓦车展归来,所见所闻令人感慨颇多,不免让我想再谈一次汽车文化。

欧洲是汽车的发源地,历经百年,汽车已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中,成为社会不可分割同时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那里,路上的汽车会减速停车,让斑马线上的人先走;进出主路的车辆会自觉排队,没车加塞;道路上有很多限速标志,后面却没有监控的摄像头。大家认真遵守所有的交通法规,因为人们懂得这是整个社会高效运行的基准。而在国内,却总有人以“灵活”、“变通”为借口,将私利与特权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

一个国家,在汽车快速、大范围进入百姓生活时,首先应该被确立的,是正确的人车关系。汽车可以彰显消费者的个性与品位,但它不应该是权、钱的代名词。汽车是工作、生活的工具,却不应该是享受特权、超越人权的工具。无论你走在路上,还是坐在方向盘后面,都应该遵守社会的基本准则,比如排队,比如遵守交规。如果谈汽车文化,这是最应该宣传和认知的汽车文化。

日内瓦车展上,感触最深的是对汽车节能环保的关注。绝大多数车厂都将拥有环保动力、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车辆列为展出的主角,这些车不是十年、二十年后才问世的概念车,而是即将或已经在市场上销售的传统内燃机车型。这不是什么广告,也不再是宣言书,而是货真价实的节能减排行动。在一个汽车社会里,人们享受汽车带来的舒适与便捷,也应该直面解决它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努力降低污染。这不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汽车文化吗?看看我们又在做些什么呢?难道只是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在电动车或混合燃料车上跨越发展吗?

面对发布的奔驰新E级,中国记者最热衷的是这款车有没有加长版。在一个资源紧张的国家,倡导加长消费,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种正确的汽车文化,纵使一时有市场,也不会长久。而身为汽车媒体的我们,更不应该助长它。

汽车文化向成熟发展,不是纸上谈兵,是扎扎实实的行动。

猜你喜欢
主路车厂特权
无聊是一种特权
一种多功能膀胱冲洗引流管路的设计与应用
别忘了这位身陷囹圄的大佬 传奇经理人卡洛斯戈恩被捕背后的法日政治角力战
心战
住在繁忙主路旁或会增加患痴呆症风险
法雷奥48V动力总成系统多种创新解决方案为车厂排忧解难
试论现阶段特权问题及其治理
『人大代表』不该成为特权符号
城市快速路主路与辅路间出入口设计探讨
“订单培养”不能成为“特权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