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浅析电影《角斗士》的美术语言

2009-04-01 06:38胡京武
电影文学 2009年5期
关键词:角斗士人物造型色调

胡京武

摘要电影美术本质上说就是造型艺术。银幕上除了演员自身之外,凡是摄影机所能拍到的地方,都是电影美术工作者艺术的天地。好莱坞大片《角斗士》就是一部有着优秀的美术设计的电影,电影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吸收了戏剧、音乐、文学、美术等各种艺术手段,诠释了一个悲情英雄的神话,其美术效果直接提升了影片的艺术质量。

关键词罗马斗兽场,光线,色调,人物造型

史诗一般的电影,奥斯卡大奖得主,古罗马题材的好莱坞大制作,极具震撼力的视听效果。恢宏的战争,凶猛的角斗,激烈的古战车,伟大的阴谋与爱情,古罗马时代经典影像的数码时代全新复活。历史就像刺在身上的文身。承载着痛苦与荣耀……这就是曾在2000年热播的美国电影《角斗士》得到的评价。时至今日,依旧有人把这部电影奉为经典,不仅仅因为它获得的众多荣誉和奖项。

在一部电影中,除了演员的表演,其他所有出现在镜头中的事物,都离不开电影的美术设计。什么是电影美术?本质上说就是造型艺术。电影美术经过从设计的人物背景发展到真实的生活环境,从局部的生活环境发展到全片总体空间造型。从单层次的场景空间的再现发展到全景空间、人物、色彩、音乐、音响、画面合成等相互渗融并构成多层次系统的全片的立体造型。电影《角斗士》就是这样一部电影美术设计十分优秀的电影,影片美术的成功值得重温和研讨。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部电影的剧情:公元180年,罗马帝国的老皇帝马库斯奥里利乌斯对外宣称,他希望立罗马军队里最有威望的将军马克西姆斯为自己皇位的继承人。这一表态立即引起了马库斯的儿子卡默多斯的强烈不满。权欲熏心的卡默多斯竟然弑父篡位,并下令杀死马克西姆斯。马克西姆斯潜逃埋名,被迫成为竞技场里用性命的搏杀来娱乐观众的角斗士。他本身丰富的作战经验,使他逐渐成为最受欢迎的最著名的角斗士之一。为了向剥夺自己的自由和家庭幸福的邪恶的卡默多斯复仇,马克西姆斯开始用自己的声名和角斗技术引导罗马人民起来推翻暴君,卡默多斯终于发觉了马克西姆斯向他发起的挑战,决定与马克西姆斯展开一场一对一的生死决斗……

了解了剧情,我们就可以谈到作为影片大背景的古罗马斗兽场。影片中的斗兽场气势恢弘,这应感谢如今发达的电脑数字技术了,先进的电脑特效帮助电影复原了这个宏大的遗迹,从功能、规模、技术和艺术风格各方面来看,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庞大、雄伟、壮观。斗兽场基本上分为三个部分,最下一层有储存道具和野兽存放的地方,当然也用来作为角斗士表演前的

“休息室”,这个地方向上就是斗兽场,斗兽场周围就是观众的看台,当然,看台也是有座位的区别的,看台越高,观看得效果越差,观众的地位也就越低。时至今日,每一个现代化的大型体育场都或多或少的烙上了一些古罗马斗兽场的设计风格的烙印。不管怎样,古罗马斗兽场的场景再现强化了影片的视觉震撼,丰富了影片的场景空间,使得影片在历史的真实性上贴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影片中有一组斗兽场的俯拍镜头,在这一组镜头里,斗兽场内外都是黑压压得一片人头攒动的景象,体现了篡位的皇帝卡默多斯企图通过斗兽活动麻痹人民的昏庸统治下的歌舞升平。尽管这一景象是利用数字技术制作出来的,然而银幕上的场景,再现了古罗马时期的繁荣。在叙事场景的空间中又很好地加入了表意元素。同时使观者在视觉上对古罗马时期的繁盛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对理解在大背景下的各种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起到了烘托氛围及铺垫作用。

影片的打斗镜头拍摄的十分炫目,打斗场景中很多腰斩、头飞、血浆冲天的镜头通过快速剪辑的方法拼接在一起,不但没有过分血腥带来的观影者心理上的不适感,反而使得观众血脉喷张。这种快切快剪的MV风格的处理手段,让角斗的视觉震撼力更强。在这部影片中,为制造角斗刺激的效果,打斗场景中几乎摒弃了全景镜头,与大量的使人刺激的特写镜头相比,全景镜头相对来说就使人感觉比较的乏味,这些特写镜头也模糊了整场角斗的战术,毕竟,观众不是军事家,观众看电影是为了得到视听上的享受。而这部作品恰恰能站在观众的角度上换位决策,知道观众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这也是学术阵营应该理解并学习商业电影在视听语言上如何找到雅俗共赏的契合点。

影片中光线和色彩的运用有着非常独到的地方。导演在片中运用冷暖两种色调来表现危机与希望,掠过身下的砂石、奔腾的白马、流逝的薄云,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中的王子卡默多斯与自己的姐姐有着不伦之恋,导演可能想借此来表现卡默多斯的奢靡,但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缺乏母爱、一直生活在老国王阴影下的可怜虫。当马克西姆斯成了角斗士,在角斗场上的所向披靡,使它能一如既往的感受众人景仰的荣耀。这时马克西姆斯意识到,其实在他成为士兵时就已经是一名角斗士,这点从他迷茫的眼神中以及影片的所涉及的色调都能显现出来。在光线上,马克西姆斯作为角斗士的时候,每当在斗兽场“休息室”的时候,都会有几束光线射入,这几束从高处射下来的光线,是有其目的的,应该是导演的有意为之。马克西姆斯从一个为罗马帝国出生入死的将军,沦为角斗士,他的情绪一定是黑暗的,斑驳的光投射到马克西姆斯的脸上,这个光,我认为是他仁慈的心中不杀的念头。与其他嗜杀的角斗士相比,马克西姆斯的杀戮似乎有一些无奈。

在斗兽场中的打斗场景中,都是亮白的场景,这种高调的用光不柔和,甚至可以说有一些刺眼,这种刺眼给人的感觉是不适的、生硬的。马克西姆斯不是没有能力杀戮,但是他的杀戮是基于对罗马帝国的效忠,对老皇帝的忠诚,而不是这种为了取悦贵族的杀戮,或者可以说,马克西姆斯的杀,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甚至,他都不曾想到过自己能够有机会杀死卡默多斯为妻儿报仇。这种高调的亮光与他心中灰暗的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影片中布光的控制和光质、光的方向、强度以及光调,在今天看来依旧有许多经典手笔。

电影中,当卡默多斯回到罗马会见元老院的情节中,影片的色调始终是偏蓝、偏紫的,这种暗化的色彩流露出的一是种丑恶的情绪。在这个情节中,一位元老院的议员的一句话很有特色:“他以凯旋英雄的姿态进入罗马,可是他到底征服了什么?”这句台词精彩的回应了这场戏中的色调。这是一种嘲笑的口气。卡默多斯的所谓的“凯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小丑的回归,他的嘴脸,在这种色调下更显苍白、丑恶。

然而,在影片的最后,当马克西姆斯最终完成了复仇,却也战死在角斗场。这段情节中,也是以一种偏蓝偏灰暗的色调叙事。画家、电影艺术家往往用蓝色表现人类幻想的另一个世界,在这段叙事中,这种暗蓝色调所产生的静谧,就与前一段所说的那种压抑的感受不同,这种暗淡的色调,给人以安静感。色彩,是一个可感悟的充满欢快与悲哀、温馨与幸福、阴险与狡猾、聪明与智慧、狂热与宁静的多意的无形的语言。

影片中人物造型无可挑剔,其中又以反派角色卡默多斯得化妆最具特色。客观地说,卡默多斯是一个星目剑眉的美男子,他的眉眼中,都透露着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但是他黑黑的限线又使他的形象中透露着一股邪恶的气息,配上他始终苍白的面颊,无论如何也很难让人接受这样一个人作为皇帝。而相反的,马克西姆斯虽然在外形上没有卡默多斯的英俊,但是马克西姆斯形象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很有男性的阳刚气息,很好地体现了人物身份,提示了人物性格,暗示了人物的情绪及命运变迁。

另外,影片中的贵族的服装可以说是极尽华丽之势,华丽无比,美艳照人。闪光的金饰,紫色、金色的服装色彩亮丽,而角斗士的盔甲也是各具特点,尤其是头盔,可以想象,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战斗中,使敌人感到害怕是多么的重要,因此,一些头盔的造型也是非常有威慑力,其中最有代表性得就是影片中马克西姆斯倒数第二个对手的虎头头盔。影片中服装造型及道具体现了时代感,参与了全片色彩的构成。

总之,《角斗士》是一部值得重新回望的电影,它能让其所蕴含的艺术美去感染、去感动或震撼观众的心灵。让视觉的画面去传达和感受某种审美经验的意蕴。电影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吸收了戏剧、音乐、文学、美术等各种艺术手段,诠释了一个悲情英雄的神话。

猜你喜欢
角斗士人物造型色调
山西面塑人物造型动态概括法
苗家织女(123cm×122cm)
湖光水色调
色调会说话
分离色调与色调曲线
宏伟建筑里的残忍表演
In Spring!春之色调
罗马惊魂
罗马角斗场上的最后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