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科技 打造绿色园区

2009-04-01 04:32滕璐璐汪烈鑫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22期

滕璐璐 汪烈鑫

摘要: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绿色高新区”为发展理念,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采取政策引导、绿色科技项目引进、文化氛围营造等措施发展园区的绿色科技产业,努力打造一个科技创新型园区。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绿色园区;绿色科技项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33-0008-02

一、发展理念:绿色高新区

近年来,如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在各国政府、经济界、科技界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共同推动下,全球正在兴起一股开发绿色科技、发展绿色经济的革命。

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它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强调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文明和永续利用,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由于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度一致,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亟须新的增长引擎,近两年来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都高调推出绿色经济发展计划,我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在200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正式提出中国要加快发展绿色经济。

发展绿色经济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科技、政策、金融等多方面的长期共同努力。发达国家也都是从部分领域和个别区域开始探索和积累经验,目前已建成了若干示范性的绿色经济区,例如美国犹他州的生物技术谷、日本的筑波生物产业区、德国的慕尼黑生物产业区和英国的剑桥生物产业区。

作为国务院首批的54所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年来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建区宗旨,充分发挥自身条件和优势,结合“二次创业”和争创“创新型园区”建设,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谋划和打造绿色高新区。

二、发展优势:天时、地利、人和

发展绿色经济,南京高新区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三大优势。

(一)天时

天时一:南京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长期以来,南京一直以科研资源密集、科技人才众多而闻名中外,但是由于科技体制改革滞后,科研资源优势并没有充分转换为经济发展优势。2009年4月10日,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正式批复南京市成为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南京市委、市政府并制订下发《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随着该方案的落实推进,南京市雄厚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必将焕发生机,南京高新区也将从中受益,成为南京市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重要平台。

天时二:高新区面临“跨江发展”、“区区整合”的发展机遇。

为加快江北经济的发展,实现建设新南京的迫切要求,2006年南京提出要加快推进跨江发展战略的实施,使江北成为南京科学发展新的战略空间。2008年底,南京市委、市政府对南京高新区、浦口区的体制创新、融合发展做出了重大部署。这两项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出台,将给南京高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地利

地利一:南京是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生态环境优越。

作为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南京具有“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区位优势,被国家9个部委列为中国首批投资硬环境“四十优”城市之一,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位居2009年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的行列。

南京高新区地处南京江北,长江环绕其前,滁河逶迤于后,老山风景区横亘其南北,珍珠泉风景区紧邻其旁,生态环境非常宜人。多年来,南京高新区积极保护园区的生态环境,区内已建成多座大型绿色休闲广场,绿化覆盖率达40%,远远高于其他地区。2002年,南京高新区通过了ISO14001环境质量体系认证。

从地理环境、生态资源两方面条件看,南京高新区适宜发展绿色科技产业,是投资绿色科技项目的最佳选择之一。

地利二:随着“五桥一隧”的建成,江北交通将更为便利。

目前,南京市已有南京长江大桥、长江二桥、长江三桥3条过江通道,按照南京市的建设规划,未来将建成南京长江四桥、长江夹江大桥、纬三路过江隧道、纬七路过江隧道、地铁三号线等数十条的过江通道。

因此,随着“五桥一隧”的建成,江北交通条件将得到很大的改善,南北交通更为便利,位处江北的南京高新区在南京的绿色科技产业空间承载上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人和

人和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完善,发展绿色科技产业的基础较为雄厚。

建区21年来,南京高新区积极发展高端产业、创新产业和绿色科技产业,相继建成了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南京软件园,江苏省“三药”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科技园以及南瑞工艺研究与设备制造中心、航空机电液压工程中心等一批重点研发中心。近期,南京高新区还与美国加德研发中心、南京工业大学合作,共建南京绿色科技研究院,以此增强园区在绿色科技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人和二:南京科教和人才资源丰富。

南京是全国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重要的高教、科研基地,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目前,在宁高校有59所,各类研发机构近600家,2008年底在宁工作的两院院士达到87名,在校生规模近60万,科技人员近40万,为南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智力资源。

南京高新区地处南京江北,周边有13所高等院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分设在高新区的南北两侧。“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使高新区源源不断地获取到高水平的研发和管理人才资源,且在一定程度上兼得大学科技园的优势,在一些重大项目上组织“产学研”、“区校企”联合开发,共同推进绿色科技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举措

(一)优化园区产业结构,提高项目准入要求,重点发展低碳产业

现阶段,南京高新区已发展形成四大主导产业:软件、生物医药、车辆制造、化工新材料。未来,南京高新区将重点发展低碳产业,包括电子信息与软件、生物医药、现代交通设备、文化产业、节能环保及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产业。

(二)大力引进绿色科技研发机构和技术

绿色科技是绿色经济的技术支撑。南京高新区将继续发挥南京科研资源密集的优势,围绕低碳、环保、节能、智能等概念,引进和培育一批绿色科技研发机构,构建绿色科技研发高地,并依托绿色科技研发资源,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今年以来,就先后与相关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成立了“南京大学南京生物医药研究院”、“南京绿色科技研究院”。

(三)发展绿色生产方式

引导区内企业发展和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推动公共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部门的低碳化,实施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节能措施,解决污水处理与循环再利用问题。

(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文化氛围

南京高新区将出台一系列鼓励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环境保护引导机制,利用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和规范企业与居住人员的行为,在区内社区、企业中宣传和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定期开展绿色系列宣讲活动,为园区绿色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园区形成浓郁的生态文化氛围。

作者简介:滕璐璐(1983- ),女,江苏连云港人,南京高新技术经济开发总公司研究院项目专员,硕士,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与管理;汪烈鑫(1978- ),男,湖北黄石人,南京高新技术经济开发总公司研究院高级项目经理,硕士,研究方向:公司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