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改变

2009-04-01 02:58吕志青
山花 2009年6期
关键词:敌对阵营飞翔

吕志青

牛海堂是湖北宜昌地区的作者。作为本地一个文学刊物的编辑,十多前,我曾编发过他的小说。其作品给我留下的印象是:轻灵,注重叙述。

眼前的这两篇小说,从叙述的经验质地上讲,《自行车》比《像鸟一样飞翔》更为丰盈;而且清新,轻捷。遗憾的是意味显得不足。

《像鸟一样飞翔》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丢失名字-身份的故事。作为身份的表征之一,名字的丢失让一个个体无以名之,而无以名之的个体无疑是处在遮蔽和暧昧的状态中。在小说中,这种状况主要是由追求名人效应的媒体权力,加上以追逐利益为目的的商家(也许还加上大众的心理合作)合谋完成的。这篇小说让人感兴趣的一点是,正是从这里开始,小说中的主人公“李小丫的哥哥”对自己的身份有了意识。为了重新获得身份的确认——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自我的确认,他不得不想方设法地投入到使他丢失名字-身份的媒体这个“敌对”的阵营中去。以他驼背的形象,自然不可能去扮演某个领袖人物;由电视台主办的行业技术大比拼也将他排除在外,但这仍然没能挡住他要从“敌对”阵营中获得确认的愿望和行动。天从人愿,他终于得到一个机会,被选中参加由飞机牵引的真人飞翔表演。然而,飞翔的成功并没有能够使他如愿以偿地获得确认。作品凸显的是现代媒体对人的宰制。在这种宰制中,现代人的个体存在往往陷入双重困境:身份被媒体所剥夺;而且,在讨还身份的过程中,除了向媒体投降,除了以合作的姿态参与到媒体权力的运作中去,舍此并无他途。在这里,“飞翔”在生存美学上的含义也已被悄然改变:“自由”被媒体所牵引,被它控制和限定。即便是为了“自由”的反抗,也难逃这种牵引、控制和限定。

尽管这两篇小说均远未完满,但作者力求出新、力求摆脱老调陈腔的努力却是显而易见的。

猜你喜欢
敌对阵营飞翔
飞翔吧,少年!
透过实质行动支持盘臂头阵营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飞翔(上)
《铁路信号联锁表》敌对信号的编制方法
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对古巴态度转变研究
有过一场雨
独自前行 迎风飞翔
顺丰联手“三通一达”反水对抗阿里菜鸟阵营
《联锁表》之敌对信号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