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五藏藏象模型初探

2009-04-05 13:57,,*,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2期
关键词:藏象伤寒论中医学

,,*,

(1.吉林市中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2.四平市中心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3.辉南县中医院,吉林 辉南 135100)

数学模型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东方科学和现代科学中都有丰富的应用。结合现代科学和生命科学对数学模型方法的应用解读中医学对数学模型方法的应用,将有助于中医现代化的研究。 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五行的模式看,中医对系统的划分是“从上向下”的,所谓“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也是这个意思。中医的理论概念体系及数学模型体系,也是如此建立起来的。 阴阳五行不仅是哲学思想,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方法在中国传统科学和中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我们都可以发现阴阳模型中医学最根本的数学模型,五行藏象模型和三阴三阳(《伤寒论》六经)模型是中医学最重要的数学模型。传统对易学的重视与近年来的医易相关研究,都涉及了中医学里面的数学模型问题[1-4]。五藏藏象模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中医模型,在此不予赘述。

1 六经藏象模型

《伤寒论》是重要的中医经典著作,对于其三阴三阳的实质,古今医家争议很大,即有经络说、脏腑说、六经形层说、六区地面说、阶段说、八纲说、气化说、证候群说、系统说、综合说等,目前多倾向于综合说,认为三阴三阳,即六经,是三阴三阳相应的经络、脏腑及其气化功能的综合体。 田文主任医师研究《伤寒论》临床时间特点指出:“《伤寒论》治病用药、诊病防病均注重时间性。全书397条,与时间有关的就有一百余条,其核心为六经辨证,六经的实质是古人认识到的人体生理病理时间节律。”[5]许济泽先生曾经提出六经是藏象的观点,笔者认为非如此就不能解释古人“六经钤百病”的观点。 根据藏象内环境学说,可以认定六经实际上是一种藏象模型,是在某种程度上与五脏模型有区别的藏象模型。

2 六经五藏藏象模型

根据藏象内环境学说,结合其他的理论,提出六经五藏藏象模型是中医藏象模型中最完善的一个,比五藏藏象模型和六经藏象模型更完善。 六经五藏藏象模型认为:营气分为五藏,卫气分为六经,营卫合和共为六经五藏藏象模型。

2.1 五藏模型和六经模型都是对气血的不同分类 根据以上的论述,我们知道五藏模型和六经模型都是对气血的不同分类,或者对内环境自稳态的不同分类。 营分五藏、卫分六经,把气血分别进行了分类。《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素问·六节藏象》也把藏象进行了六分,而我们常见的五藏模型是对藏象的五分。六经五藏藏象模型把这二者统一了起来。

2.2 五运六气的证明 运气学说的特点,是将五运与六气结合在一起,用以解释疾病发生、疫病流行的原因。人身一小天地也,天地有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人有气血五脏六腑。气属阳,血属阴,所以营气分为五藏,卫气分为六经,符合天人相应的理论。顾植山指出:五运六气、五藏六府,模式皆从易理出。六经五藏藏象模型可以看作是内五运六气,也就是人体内的五运六气。[6]

2.3 《伤寒杂病论》结构的证明,互文见义 《伤寒杂病论》主要包括六经三阴三阳部分和五藏风寒,在宋代更是把它划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这种划分因为有其内在的逻辑,所以,也得到了其后绝大多数学者的认同。 互文见义是古文法和章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互相渗透,互相包含。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合成《伤寒杂病论》,就是章法中的互文见义,所以,《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分述的五藏和六经,可以看作营分五藏、卫分六经。

2.4 脏腑辨证和六经辨证实践的验证 《太阳阳明论》,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藏;《调经论》,气血以并,气乱于卫,血逆于经。 两千年来的脏腑辨证和六经辨证实践和研究证明,五脏辨证和六经辨证都是非常有效的辨证方法。而其藏象基础,五藏藏象模型和六经藏象模型都是有效的模型。

六经五藏模型对这二者的统一是一种更加细致的发展。

2.5 六经五藏藏象模型是比五藏模型和六经模型更完善的藏象模型 实践表明,脏腑辨证有其不逮。六经辨证中为了进一步细致也有了经证腑证之分,加上现在的技术手段的发展,可以把藏象模型和辨证方法进一步细致化,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医自身学术发展的需要。

[1]赵宏杰,张笑波,戴松明.藏象信息模型与中医现代化[C].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论文集,2008:58.

[2]赵宏杰,张笑波.应用指纹图谱“以时测象”研究藏象实质[N].科学时报,2005-11-29(8).

[3]林宇春,赵宏杰,张学斌.略论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8):29.

[4]李玉光,李富仁,林宇春,等.涵盖奇恒之府象、NEI网络的藏象结构与层次新解[J].中医中药基础医学杂志,2007(7):29.

[5]邹 勇,刘济跃,顾友谊.田文主任医师对“五运六气”认识简析[J].中医药学刊,2004(1):30.

[6]顾植山.医易关系名实辨[N].中国中医药报,2003-11-11(4).

猜你喜欢
藏象伤寒论中医学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藏象辨证体系的理论构建研究
《伤寒论》实为115方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藏象学说发展的探讨与意义
藏象学说本质研究概述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