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刺激方案:拯救世界的良方?

2009-04-08 02:39
数据 2009年2期
关键词:税收工程政府

刘 玮

2008年,留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在这一年,我们亲历了北京奥运会举办,目睹了神七太空漫步,见证了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当选⋯⋯但同时,2008年亦仿佛一个巨大的分水岭。这一年给战后最长的繁荣期画上休止符,世界经济由此一步步陷入衰退的泥潭。如今,经济危机已成为世界各国最为关心的话题。为应对危机,各国政府难得地取得了一致意见,竞相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在这一刻,政府投入似乎成了惟一的救市良方。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甚至表示了他对各国政府采取的财政刺激措施不足的担心。

扩大政府开支是当年凯恩斯为医治经济萧条开出的药方。在他的理论中,政府开支增加将带动投资,并通过乘数效应拖动整个经济成倍增长。这一理论实际上直至20世纪中叶还是各国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南。而历来被视为将美国经济拖出大萧条泥潭的罗斯福新政似乎也验证了这一理论的威力,但是,扩大政府开支,特别是大量兴建公共工程,真的有如斯威力么?经济学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 政府开支之于投资

政府开支增加最立竿见影的效益即在于投资方面。各国政府开支多关注于基础设施,也基本都以公共工程的形式出现,这对于扩大就业、拉动经济总量的效果直接而明显。但人们在庆幸之余,往往忽略了政府开支对于私人投资的影响。公共工程固然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对于在这些工程中获得工作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私营经济部门来说,由于公共建设工程无形中提高了市场工资水平,大大增加私营经济体的经营成本,在公共工程增加就业人口的同时,私营经济很有可能受此影响缩小经营规模,导致从业人员减少,投资缩减。

同时,信贷资源无论何时总是稀缺的,而金融系统在评估信贷风险时总是会将国有经济投资项目列为首选。大规模的国有投资项目集中出台将会挤占本就稀缺的信贷资源,使资金紧迫的私营经济体财务压力加大。众多研究证明了政府投入对于私人投资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由此,政府支出增加,虽然提高了政府投资,但却挤出了私营经济投资,一正一负两相抵消,政府投入对于总投资的实际影响可能远不如表面上来的显著。实际上,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罗斯福新政推行之后,私人商业投资大幅下降,而失业率在整个20世纪30年代连年居高不下。有研究认为正是罗斯福新政导致本该是一场温和衰退的经济危机恶化成史无前例的大萧条。

■ 政府开支之于消费

政府开支对于消费的影响颇有点难以确定。政府增加开支确实可提振市场信心、扩大经济总量,由此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但是所有的政府开支并非无源之水,其均需由税收来进行融资。即便今日减税与投资并举,但明日赤字增加的部分依然还是需要由税收增长来填补。美国国内早已为财政赤字吵得不可开交,中国即便这些年财政状况良好,但想一想亟待完善的社保和医疗体系,就知道未来的财政状况也不容乐观。如果消费者预见到了今日的政府开支增加是以其明日的税负为代价,那是否还会在今日盲目的提高消费就成了一个问题。图2是一项研究所估计的政府扩大开支对消费的影响,虽略能提振消费,但并不是十分明显。

■ 政府开支之于效率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政府开支在浪费与低效方面似乎并无不同。美国数年前曾拟建一座跨海大桥,计划耗费22亿美元来沟通阿拉斯加与一座仅有几十人居住的小岛。后来虽因推行者腐败事件东窗事发而未能开工,但至今仍常常被人提及,称为“bridge to nowhere”,意即哪也不通的大桥,作为政府公共工程低效的明证。实际上,类似这样的工程在美国还有很多。可见,无论是哪个国家何种体制,缺乏预算约束的投资浪费概莫能免。

以上所述皆为政府支出的种种弊端。不过尽管有种种不利,但短期来看政府支出毕竟还是会对经济活动给予一定程度的提振。按照一项研究对美国数据的估算,政府投资对GDP的弹性约为1,即政府投资每增长1%可使GDP增长1%。但同时政府手中的另一项工具——税收可能具有更大的影响,同项研究证明税收每减少1%可引致GDP增长3%。由此长期来看,政府支出增加可能不是一项划算的买卖。由于短期的政府开支需要由长期的税收增长来融资,而税收对GDP的乘数效应又远高于政府开支的乘数效应。这样算一个长期账,政府开支的增加可能是会赔钱的。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所宣布的四万亿投资并不像表面看来那般炫目,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早已立项本就要投资的项目,实际上单为应对危机增加的支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但尽管如此,依然不能不看到近几月来各省市紧急立项,众多不计成本紧急上马的项目呼之欲出。

四万亿投资的大部分还没有真的付诸实施,我们还有时间考虑能否实施更加有效的措施。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说“把一个国家从最野蛮的状态带入最繁荣的水平并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只要有和平,低税和一个好的司法体系。”2009年增值税转型起到的减税作用是一个好的开始,这或许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一条更有效的途径。

2008年,我们刚刚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历史告诉我们,让农村经济焕发活力的,不是政府补贴,而是包产到户。这段经历在今天看来更加具有意义。也许,人们应该更加相信的,不是政府充满父爱主义的救助和关怀,而是自身为了明日幸福生活而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猜你喜欢
税收工程政府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税收(二)
税收(四)
税收(三)
完形填空三则
泛滥的“工程”
上半年个税同比增长150.5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