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人民日报》的四次扩版

2009-04-08 10:44杭孝平
新闻爱好者 2009年21期
关键词:人民日报版面党报

杭孝平

2009年7月1日,正是中国共产党诞生88周年纪念日,也正是这一天,《人民日报》进行了扩版,这是其历史上的第四次扩版。

《人民日报》历史上一共进行过十三次改版。其中,有4次是进行了扩版。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大喜日子,我们对《人民日报》历次扩版进行回顾以作纪念。

(一)

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致读者》,宣布改版开始。改版主要是对《人民日报》进行了扩版,由原来的6个版面扩展到8个版面。

这次扩版。主要原因是自1949年至1956年以来,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体制基本确立,革命时期形成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依然保存。同时。苏联新闻工作的许多经验也给我国新闻工作提供了良好借鉴。但是,相对于现实社会和群众生活的发展,新闻工作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教条主义和党八股现象十分严重。在借鉴苏联新闻工作的经验时。我国新闻工作不考虑两国现状的差异和国情的不同,盲目照搬,造成了一些新闻工作弊端的出现。比如,新闻机构单一化、宣传工作的公式化等。这些弊端引发了读者和一些新闻工作者的不满,提出批评意见。与此同时。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提出发展科学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新闻工作改革也迫在眉睫。1956年的新闻工作改革是以提倡“双百”方针、反对教条主义为指导思想,首先在《人民日报》展开。

1956年7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人民日报》正式宣告改版,《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刊载了题为《致读者》的社论。在这篇社论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人民日报》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这篇在中国当代新闻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社论”从三个方面提出改进:

“扩大报道范围”。社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变化的世界,各种不同的读者要求从不同的方面了解这个变化着的世界。生活里的重要的、新的事物——无论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或者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等等,人民都希望多看到一些,我们也应该多采集、多登载一些。

“开展自由讨论”。它指出,(1)“报纸是社会的言论机关”。这就大大拓展了党报的内涵和功能。(2)报纸“不能设想自己是全知全能的”。不能“随时做出绝对正确的结论”。这表明党报工作者具有清醒的意识。(3)提倡自由讨论。(4)“报纸上发表的文章,虽然是经过编辑部选择的。但是并不一定都代表编辑部的意见。”这一主张充分表明党的工作者一种非常开放的思想境界,也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

“改进文风”。文风的问题。实质上是个作风问题、学风问题,而对于党报来说,应当还有个“党风”问题。这个问题在上世纪40年代党就提出过。“社论”呼吁:“万不要让读者看了想打瞌睡”,“报纸上的文字应该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而且言之成章”。

《人民日报》的篇幅由6版增加到8版,报纸的新闻数量大增。据改版后7、8两月的统计,62篇头条新闻中,反映经济建设的31篇、文化教育5篇、人民生活5篇,会议新闻2篇、涉外新闻14篇、公告性新闻4篇。新闻报道的题材也开始变化,提倡报道社会生活中的新闻。这一次扩版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促进了中国新闻工作的全面开展,改进了中国新闻工作中出现的种种弊端,标志着党报理论的重大发展。

(二)

1995年是《人民日报》历史上第二次扩版,版面由8版扩为12版。

1995年1月1日,《人民日报》一版发表了题为《致读者》的文章。文章中说:“经党中央批准。本报从今年起改出12个版,各版内容也作了相应调整。”

此次改版的成因主要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国的各项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面对这样一个生机勃勃、日新月异的社会,新闻量的增加与版面的不足形成了矛盾。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满足读者的需要,《人民日报》进行了扩版,由8个版增加到了12个版。

此次改版与上次的改版相隔15年整。通过扩版,《人民日报》改进宣传报道的策略,提高报纸质量。更好地发挥了党报作为主流媒体的责任,尤其在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上,加大了力度。

(三)

进入新世纪,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人民日报》进行了第十二次改版,也是《人民日报》的第三次扩版。2003年1月2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左下角刊登一则《敬告读者》。文中说:“本报今起扩至16个版”。

改版原由,文中说得清楚:“为了适应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满足广大读者的愿望,本报今起扩版,由原来的12个版扩为16个版(周六、周日仍为8个版)。华东、华南地区分别为20个版。”

扩版后,《人民日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更好地发挥其在党中央机关报的职能作用。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中央精神。及时、充分地反映人民群众意愿;进一步增强指导性和权威性,在保持原有风格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挥优势,把《人民日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

2009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88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选择在这一天改版,这次改版是《人民日报》历史上的第四次扩版,是《人民日报》向党的生日献上的一份特殊的礼物。

这次扩版是深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提高国内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步骤。是满足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读者期望《人民日报》办出时代特色、扩大报纸容量的实际行动。也是人民日报献给党的生目的礼物。

扩版后,《人民日报》的价格不变,在优化现有版面结构的基础上,着重增加要闻、国际新闻、社会建设新闻和理论、文艺评论、文艺副刊等方面的内容。以更好地宣传中央的决策部署,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其中,新增要闻版1个,新增社会建设新闻版1个,新增国际新闻版1个。每周增加1个理论版、1个文艺评论版、1个文艺作品版。原科教周刊和社会观察版改为文教周刊和民生周刊。版面和内容进一步调整和改进。要闻版侧重新闻性强的时政报道,新闻版追求有时效的深度报道,周刊专刊推出有专题研究的深度报道。

《人民日报》的这次扩版主要有三个亮点。第一个亮点是增加了国际新闻的报道。当前国际局势变幻莫测。国际新闻内容的增加可以有效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国际社会的信息需求。第二个亮点是增加了社会建设新闻版,该板块主要报道党的十七大提出来的社会建设方面的内容,主要涉及内容有教育、医疗、住房等。第三个亮点是增加了一个特色版——“民生周刊”,主要是关注老百姓关心的一些问题。实际上是“社会建设新闻”版的一个延伸和深化。

扩版后的《人民日报》将在“三贴近”和办出特色上狠下工夫,增加容量、提升质量、优化内容、改进文风。同时。以扩版为契机,开拓进取,进一步把《人民日报》办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结语

纵观《人民日报》的四次扩版,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人民日报》的历次扩版都与国家和社会快速发展密切相关。从1956年到2009年,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信息需求量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快速增长。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新闻媒介不断在进行自我拓展,《人民日报》的扩版正是为了适应当前的形势与情况。

四次扩版都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反映出《人民日报》作为党报应该承担的责任。1956年,第一次扩版以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双百”方针和反对教条主义为指导思想;1995年,第二次扩版以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的重要谈话为前提,同时十四大的召开也是这次改版的重要指导;2003年第三次扩版,《人民日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2009年第四次扩版,是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为主要指导思想。积极宣传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内容。

四次扩版。价格始终不变。通常情况下,报纸扩版必然会带来报社成本的增加,因此,许多报纸在扩版的同时,也提高报纸的价格。以保证报纸的正常运营。但是,《人民日报》四次扩版,版面从6版到20版,在内容和信息量大增的同时,始终没有提高价格。

四次扩版内容更加成熟和更具亲切感。扩版后的《人民日报》内容更加丰富,涉及广大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尽可能满足老百姓对各种信息和新闻的需求。

猜你喜欢
人民日报版面党报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版面撷英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版面“三评”看得失
新版面 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