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塞俄比亚教汉语

2009-04-08 09:36
中外文摘 2009年7期
关键词:埃塞俄比亚拼音字母

蔡 虹

“我爱埃塞俄比亚。”“我爱中国。”“我们是朋友。”

每周二下午,24岁的中国姑娘赵茹静都会走进埃塞俄比亚当地的一家公共图书馆上课。她的汉语公共课程从9月16日正式授课以来,一直好评不断。

2006年11月,中国首次派出了50名青年志愿者赴埃塞俄比亚进行对外援助,赵茹静就是其中的一员。“埃塞俄比亚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当地语言是阿姆哈拉语,并通用英语。”

因为贫穷,当地人民养成了“手心向上”的习惯。赵茹静说:“在马路上,我经常遇见20多岁的年轻人伸手要东西。他们并没有因为贫穷而努力工作,已经习惯依赖别人的帮助。”

1970年11月24日,中埃建交。1974年,中国开始对埃塞俄比亚提供医疗和教育等对外援助服务。2000年以后,更多中国企业陆续将眼光投放在埃塞俄比亚。赵茹静说:“目前,中国进入埃塞俄比亚的企业与日俱增。这些企业修路,修桥,建玻璃厂、水电站等。他们愿意雇佣当地人,因为只需要支付人均400玻尔,折合人民币约300元钱的工资,比中国员工便宜得多。这让我意识到,传播汉语已经具备了社会基础。现在来上课的学员大多是商人、当地职员,以及一些求职者。”

2007年末,赵茹静完成了志愿者工作回到中国,而后又返回埃塞俄比亚,并在原所在单位“中兴通讯”的支持下,租用当地某图书馆的房间,免费教授汉语。“公司承担了所有费用,每月大概5000玻尔,折合人民币约3500元,并提供了一应教学用具。”

赵茹静自编了语言教材。“我参考了很多中国出版的语言课本,并自己配图。课本的语言是英语、汉语和拼音三种对照,内容多涉及日常用语。”

与中国人学习母语的步骤不同,赵茹静并没有一上来就教汉语拼音,而是让学员学习基本对话。“拼音比较枯燥,生活对话则容易入门。第二阶段,才是将拼音、四个音调以及拼写着重强化在对话中。”

在赵茹静看来,学习语言并不是简单地在“听说读写”上达标。“我们的课程除了语言学习,还有文化传播。比如‘中国功夫这个主题,就请一位会打太极拳的师傅现场表演,并教授基本招式。”

为了拉近和学员的关系,赵茹静买了几本阿姆哈拉语的教材自学。“作为一个外国人,如果我可以用简单的阿姆哈拉语和他们沟通,当地居民就会觉得非常亲切。”赵茹静说,阿姆哈拉语有16个字母,这些字母是由247个符号组成,每个字母有七种发音和变形。字母的发音在单复数、男女性别、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中都发生改变。很多句子理解都需要死记硬背,就像“发烧”这个词,在阿姆哈拉语中是“我敲了你”。

“如果学员能掌握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他们就有更多机会去中国企业工作。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弱化‘手心向上文化。”赵茹静认为,埃塞俄比亚要摆脱贫穷,不应该光靠世界组织以及其他国家的援助,而是从骨子里转变观念,掌握真正的生存技能。

“茹静所做的事情,就像老子说过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研究员肖玉华说,援助不是解决埃塞俄比亚落后贫穷最根本的办法。埃塞俄比亚是一个拥有3000年历史文明的国家。外交部的统计说明,截至2006年,中国企业在埃塞俄比亚的投资达640万美元左右,工程承包合同签订接近17亿美元。这使两国的合作进入“双赢”。当埃塞俄比亚的人们看见了中国企业带来的切实好处,就会促使他们想去和中国人有更多的合作交流。

肖玉华说:此时,语言的学习不再来自于个人兴趣,而是延伸至个人利益。这使汉语语言在融入到埃塞俄比亚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渔”的作用。

(摘自《北京科技报》)

猜你喜欢
埃塞俄比亚拼音字母
熊猫背包,行走海外
缓存:从字母B到字母Z
埃塞俄比亚阿达玛二期风电场230kV升压站工程施工
字母派对
埃塞俄比亚:纺织企业投资的重要选择
埃塞俄比亚将建非洲最大风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