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九曲无贵贱

2009-04-14 08:46马晓乐
档案管理 2009年2期
关键词:河南人河南黄河

马晓乐

来上海时,父母在我十分沉重的行李中又多添上了几瓶黄河的水。想法很简单,就是以防水土不服。然而自己也没喝到,全被上海的同学要去尝尝鲜了。我这人适应力倒也蛮好的,从来到哪也没有水土不服过,唯一有些不服的是世人对河南人的印象。

记得有位女同学说,她最讨厌河南人,爱吹、爱骗小姑娘。火车上也听过商人说。河南人只做一次的买卖,他被骗了几次后,不是万不得已的话是再不与河南人打交道的,实在被骗怕了。我非常要好的一位朋友曾经开玩笑说,您是河南人。河南很乱的是吧。真是毁了您的一世英名啊。这些言论者皆是识得了道德损失的河南人,有些绳蛇不分了。任何地方都可能生出这样龌龊卑鄙的行为,可不该定为河南人的特长,辱没整个河南人。

人们对坏的印象总是记忆深刻的,这样一来就有了偏见,看什么事都带着偏见,如同影视剧里的乞丐、贼偷、人贩子都操着河南话,就好像河南贫穷荒芜、强盗纵横似的。小时候我分不出山东话与河南话,将鲁豫二省当作一家。如今。史诗般的《闯关东》宣扬了善良正直、朴实勤劳、拼搏勇敢的硬朗朗山东人形象,而河南人的形象都比较消极。显得软绵绵的,会受人指戳。

外省人对河南人的印象多少都是带点狭隘与偏见。在外的豫人若是受人冷眼轻视,似乎多是会要强辩说的,比方说去列举一长串河南历史至今的名人来证明河南人多么优秀,抑或是自豪生动地描述古代河南一片繁荣富贵的景象,甚至会以古时王侯将相的口吻说。得中原者得天下-。也有的河南老乡,家事不见得优越,却总爱说谁谁领导人和他家有关系,是同学,是朋友,是远得不着边际的亲戚等等。这些河南朋友的要强举动到底有无改善河南形象的作用呢,也许会让人觉得河南人的嘴皮功夫还是了得的吧!

我向来不为这类要强者帮腔,因为我知道这种做法非但不能使人对河南人生敬,反倒让人觉得河南人有攀亲傍乡、自我吹嘘之嫌,也使历史文化名贤分量轻薄了不少。起初我也是个好强之人,偏要与给河南人扣帽子的人辩说,可有一次,一位湖南的朋友说,湖南出了个毛主席时,我也无语了,一是本想介绍河南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反而给弄得像是场什么比试;二来,人家搬出毛主席,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主席他老人家,似乎在叫板,你还比么?这样不好,本不是我的初衷。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地方主义、民族主义都是狭隘的、不和谐的,然后要弄清河南人应当摆放一个怎样的姿态来面对别人的成见呢?有句诗云:“我辈居南不识河”,说的是生活在南方的人们,根本无法感受欣赏黄河的气势,那反过来想,习惯了小桥流水的人或许在环境的反差下,更容易体会出黄河宏大的气魄呢!所以,我们不用悲观,误以为别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我们只要不违背良心,就不怕谁人定我贵贱。与人相互尊重,宽怀以待,不卑不亢。愿通有无,愿通意见。还有就是珍视自己,珍视所有河南人。每一个河南人理应向世人展现积极的形象,可是让我非常失望的是,一些河南的盲人乞讨者居然跑到了上海我所在的大学城里,他们在街头卖着唱,合着跑调的胡琴,很显然有人在幕后操纵他们为其挣钱,可一下子就使得河南的形象在大学生的心中有了一个差之千里的勾画,我和同学经过时,常打趣说他们是民间艺人,比较喜欢流浪在民间。

其实,我们拥有了13亿人口的中国。一定会存在类似的繁杂的人际问题,但无论如何都是中华民族之间的误会,我们都可以寻找到横向发展的文化脉络的联系性,在此基础上相互尊重各自本土文化纵向发展的独特性。理性地想一下。不论是什么样的地方性、民族性的概念如果上升为同一个中国的概念之中。最后再晋升为同一个世界大家庭的概念,包容一切,深切交流,你中有我。不分彼此,还会产生什么狭隘与偏见呢?

就像我们这条从远古流淌下来的黄河一样,沿岸的城市与百姓,谁不是以饮黄河水生长而自豪的,然而黄河口岸数以千计。西流丰沛。至东断流。就分出优劣了么?有了水是河,干涸剩下河床的就是陆了,雨季难道就不会来么?你那河段口岸繁荣经济昌运是贵。我这沿河土地贫瘠百废待兴就低贱了?一条黄河贯穿中国,贯穿着民族,即便它每段流域都有自己的故事,它都属于每一个中国人,东流人海,它也属于世界。

由此我想,我们有志的河南人,在听到他人说河南种种“劣行”时,带着大度的微笑,告诉他们:我们全体中华民族始终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自古勤劳智慧的河南人也是决不会越来越倒退的,全体豫人一定会把古代高度繁荣富强的中原之地建设得更加繁荣与和谐。

猜你喜欢
河南人河南黄河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Hemingway—The Spokesman of“Lost Generation”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诗经》为河南人正名
论旅游视角下河南人形象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