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爱藕花深处

2009-04-15 03:37熊仕喜
当代文萃 2009年12期
关键词:蜻蜒藕粉藕花

熊仕喜

浮云在平静的小湖里打量着自己有些单调的身影,湖里也只有三两只鸭子在几杆残荷的枯茎中穿梭。小湖最落寞的便是秋冬季节,只怪那时“荷尽已无擎雨盖,疏影横斜露苍凉”。如果有荷,小湖便多了几番风韵,浮云的倒影也不会如此孤单冷清了。

想那时一声春雷,一场春雨,江南的湖泊、池塘都渐渐舒展开身子,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世界:湖堤上的草什么时候发芽了?围埂上的烟柳什么时候吐绿了?更奇怪的是,谁将一支毛笔插在水中?笔尖的清香引来一只蜻蜒站在上面,掸着翅膀仿佛在为小荷歌唱。蜻蜒哪里知道,看风景的它早就走进了杨万里的诗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只需几天工夫,东一支,西一支,赶集似的从水里冒了出来。它们又像紧握的拳头慢慢地打开,成了手掌。再后来,一个又一个地或如碧绿的盘子铺在湖面,或如撑开的绿伞宛立在水中央。

当夏季来临,湖里就热闹起来了。如果是雨后,这种感觉更为鲜明。几只青蛙蹲在圆盘上高声唱和。一阵风过,伞面上的珍珠儿,左右滚动,一不小心便滑落水中。六月天气燥热,最美的事便是独自站在湖边烟柳浓阴之下,看荷叶田田,赏映日荷花,轻轻吟诵“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眼前好像出现了一群红男绿女荡舟采莲的画面,“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是乱花迷眼,还是人之自迷?碧叶共罗裙一色,芙蓉与人面难分。

我没有夜渡荷塘的经历,但我也曾采过莲蓬。生于江南水乡,没有采莲的经历是难以令人置信的。

划一小船行至藕花深处,也就驶进了属于水乡孩子的乐园。水根曾是我们中游泳的高手,我们经常结伴到湖中采莲。一竿撑过,密匝的荷叶向两边分开;船一驶过,便又并排在了一处。不是船在行,是荷在动,岸上的人是难以发现我们的。有时候水根搞起恶作剧,故意晃动小船。同行的女孩子吓得抓紧船舷,尖叫声,笑骂声便在荷叶间飘荡。天热了,摘一片荷叶顶在头上,那是天然的伞。口渴了,用荷叶舀一汪水,喝在嘴里,甜在心扉。摘一个莲蓬,剥掉外衣,饱满的籽粒就露出来了,去了外面的青皮,美美地品尝着白嫩的莲子。吃够了,船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一个个的莲蓬就落进了我们的船里。多少年来,莲叶间的清香,小伙伴的嬉戏一次次的甜蜜了我的梦乡。

江南多池塘、湖泊。人们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种植莲藕。莲藕的功用多着呢。妈妈曾叮嘱我回家给奶奶买东西,只要买点藕粉就行了。其他的东西她都不怎么爱吃,独有这藕粉例外。

爱莲,“同予者何人”,宋朝的周敦颐常独自叹息。其实,爱莲者众矣。我们乡下叫莲的、叫荷的、叫芙蓉的女孩子多着呢!爱美之心,高洁之好,人皆有之,岂止你周公一人呢?

(选自《渤海早报》2009年10月)

猜你喜欢
蜻蜒藕粉藕花
藕粉
小蜻蜓,飞呀飞
藕粉健脾又养胃
西湖
难吃与不能吃
咏龙感湖湿地
念念不忘藕粉圆
颜志语
藕花深处
蜻蜻蜒蜒奇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