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暗示对电影情节的推动

2009-04-16 08:04杜晓莅
电影文学 2009年20期
关键词:心理暗示

杜晓莅 王 均

[摘要]希区柯克、卢卡斯、斯皮尔伯格等蜚声国际影坛的电影大师的作品之所以能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观众,是因为他们对心理暗示这一电影技法的熟练运用在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亦将以心理暗示为突破口,分析研究这种电影手法是如何抓住观众心理,一步步带领他们进入导演的精神世界,从而达到电影目的,使受众充分领悟电影内涵,构筑自己的电影世界。

[关键词]心理暗示;电影情节;跳跃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电影迈入了全新的发展纪元,无论是电影技术还是拍摄理念都有了巨大的飞跃。然而在电影以越来越逼真的声、光、影等因素刺激观众的眼球,给他们带来超凡的感官享受的同时,电影的艺术内涵和情节正因商业化的巨大冲击和对后期制作的过度依赖面临严重挑战。由此,对电影情节的推动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方面希区柯克、卢卡斯、斯皮尔伯格等蜚声国际影坛的电影大师能给予我们很多启示,他们的作品之所以能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观众,是因为他们对心理暗示这一电影技法的熟练运用在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亦将以心理暗示为突破口,分析研究这种电影手法是如何抓住观众心理,一步步带领他们进入导演的精神世界,从而达到电影目的,使受众充分领悟电影内涵,构筑自己的电影世界的。

一、心理暗示与电影情节

心理暗示是很常见的心理现象,辞海将其描述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具体到电影创作中,心理暗示通常被认为是“运用明暗、声音、图像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电影元素,让受众在不同的意识层次产生有助于电影情节推动的幻想和想象”。简单来说,就是电影通过一系列的手法,让观众感觉到或者主观上认为电影情节和人物“就是这样,他们就是这样”。比如电影的基调是悲哀,那么成功的电影会在电影色调,场景布置等一系列的细节中设置能引发观众悲哀感觉的元素,从而对观众形成心理暗示,始终处在悲哀的心理状态之中观赏电影。心理暗示带来的认识可能是随意的、本能的,也可能是导言刻意设置的让观众产生的一种错误认识。以期在电影的后来给观众带来惊喜。

而电影情节则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是“电影中事件所呈现的顺序”。可以这样说,情节是一部电影成功与否以及传达导演思想的载体。而且单就情节本身而言,它也具有独特的艺术功效。近年来,有一种观点认为,电影情节随着人物和台词的出现会自然发展,也就是说电影情节是从属于人物和台词的,不必刻意去研究。然而更多的人更愿意相信人物和台词是从属于电影情节的,是情节派生出了人物和台词。

虽然对于电影情节的界定有争议,但关于隋节的推动学界却有着共识,那就是电影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塑造相应的氛围,让观众在这种氛围中观看电影,让观众“与电影情节一同推进”。缺乏这一环节,电影情节将缺乏过渡性和理解性,而心理暗示能够充分运用声音、图像等一切元素,在营造氛围推动情节方面有着其独特的功能,本文以下篇幅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一功能。

二、光影明暗的心理暗示

光影和明暗是电影画面的灵魂,能够强烈影响人类的心理感受。对人类而言,光明象征着生命和希望,而黑暗象征着死亡和恐怖,这种心理感觉是如此强烈地存在于人类的思想意识中,以致对光影明暗的运用可以非常有效地影响观众的心理状态。

明暗对电影情节的推动有—个很经典的场景,现在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可看到。剧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物需要回忆一些东西,这时画面会急剧转变,电影不可能加上“某某开始回忆”之类的旁白,而画面变成黑白能够让人一瞬间明白这是在回忆,从而使剧情能够继续发展,不会让观众产生疑惑。

1989年中意合拍并获得9项奥斯卡大奖的《末代皇帝》可以说是运用光线明暗来表现时空,保证剧情跨越式发展的典范。该片以自然光来描述溥仪的现在状态,而以一种半阴影的基调作为插入时空,作为溥仪回忆往事的主旋律光线。通过这种光影对比,让观众产生一种压抑和困惑的心理状态。而这和溥仪的心理状态非常相似,他一生始终处于人、围墙、柱子、屋檐的阴影包围之中,而被日本人立为伪满洲国傀儡皇帝后其内心更是完全被阴影笼罩。而当溥仪在捌顿监狱接受改造时,电影的阴影部分开始淡化。亮度变得明快。这一切都向人们暗示,溥仪即将重生。最后,当溥仪走出监狱,到花园工作时,在这个自由开放的空间,光影对比趋于平衡。

纵观整部影片,两小时左右的电影几乎讲述了一个人的一生,情节跨度非常之大,而且时空穿插也很多。而影片巧妙地运用光影明暗营造相应的气氛,给观众强烈的心理暗示,使得情节急剧变化时观众不会因为巨大的变化而不解或难以接受。每一次情节的推进都伴随着光影的调整,使得观众能够在情节的跨越式推动中通过心理状态的调整理解影片的情节发展。

影片的摄像师维托里奥在获奖感言中不止一次地说:“如果没有光影明暗引导和捕捉观众的心理,我估计我们的电影会让人不知所云,一塌糊涂!”

三、色彩的心理暗示

严格地说,色彩、画面和光影是不可分离的,但是色彩画面比单纯的明暗对比更具表现力,色彩也能更强烈地影响人类的心理状态。对色彩的广泛运用莫过于冷暖色调,而运用冷暖色调表现时空更是电影中常见的技法。比如用暖色调红色、橙色等描述现在和过去,使人产生拉近距离的感觉。而蓝色、青色等冷色调则用来比喻未来和纵深空间,从而感觉与其之间的距离是拉开的。

如果我们将色彩能够产生特定心理反应这种功能运用到影视创作之中,会收到极佳的艺术效果。获得43届奥斯卡7项大奖的《巴顿将军》便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影片开始第一个镜头是充满整个画面的美国国旗,十几秒之后,在画面的下边缘渐渐显露出巴顿小小的身影,他在国旗背景下登上讲台,影片的镜头让讲台一直处于画框下线的边缘处,画面中的人与国旗上的红白蓝三色始终保持了绝对悬殊的比例。在这样的色彩和画面对比下,画面上的国旗仿佛不断变大而旗上的红白蓝三色也显得格外醒目。这种色彩给观众造成了强烈的心理暗示,此时这三种颜色传达给他们的信息已经完全超出了色彩的概念,他们一瞬间感觉到了一个伟大的民族、—个强大的国家。于是这部电影在开始的一瞬间就迅速让观众进入了影片所需的心理状态,为后面剧情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影片的情节正如43届奥斯卡评委会所言《巴顿将军》“其在影片开端对色彩无以复加的应用使得即使完全不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也能毫无障碍地理解影片所要表达的内涵。”

应用色彩对观众进行心理暗示还有—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他可以给予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以很少的镜头表现复杂的内容。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名单》在展现法西斯的残暴方面就成功地运用了色彩对比,影片是黑白片,但是却在众多的受虐人群中出现—个穿红色裙子的小女孩,强烈的画面对比上观众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后来。焚尸炉冒出浓浓

的黑烟,运尸车上露出了一件红色的裙子。这样一个简单的镜头,却深深地触动了观众,以裙子色彩捕捉观众的心理,使得剧情简单明朗地发展,却更能揭示法西斯的非人暴行。

四、声音的心理暗示

电影大师斯塔拉文斯基说过,声音不仅是电影画面的必然产物,而且将成为主题,成为创作的源泉和成因。我国古代就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说法。声音在影片中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暗示,它最突出的特点是能给观众带来充分的想象空间。

声音的心理暗示应用最广和最为成功的当属旁白。旁白对电影情节的发展,尤其是跳跃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表现时空的压缩和自由跳跃的连贯性方面具有极强的展示力度,使观众对影片情节有了必要和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张艺谋的《红高粱》,在开片中采用了男女主人公孙子的回忆性旁白,一瞬间便将观众的思绪拉回到几十年前。这种借助于人物旁白展示时空浓缩与跳跃的声音心理暗示,既有助于影片情节的自然过渡,也有助于观众更深刻地理解影片主题。

影片中的一些细节声音对于情节的推动和深化也很有帮助,在来翁内的名片《西部往事》中,那把口琴所产生的细微的声音就是推动该部影片情节发展的有效元素。影片主人公始终带着一把口琴,面对匪徒时他吹响了口琴,拔枪取得胜利后,口琴声再次响起。每到情节转换的时候,口琴声总会响起,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口琴声牢牢地抓住了观众,而直到影片的最后这一悬念才得以揭晓。主人公将匪首击杀后,在他咽气前将口琴塞进匪首的口中,让他吹响了口琴。与此同时,通过同样的口琴声回响,影片出现了镜头画面的回闪:当主人公还是少年时,匪首将他哥哥吊在绞架上折磨,并将这把口琴塞进他哥哥的口中,用他昏厥前的气息吹响了口琴,琴声没有任何曲调,只是发出挣扎和无奈。最后琴声中断,哥哥死去。镜头回忆到此结束,而匪首口中口琴发出的哀鸣还在继续。情节推进到这里,观众终于明白了全片的真相,明白了口琴代表的寓意。

这整部影片之中,是口琴发出的声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产生了心理暗示,从而引导了全片剧情的发展并在结尾为全片主题和内涵的展现发挥了巨大作用。

惊悚片的代表作《异型》对应用声音对观众形成心理暗示也有非常出色的表现。在两个小时左右的影片中,前一个半小时没有异型的影子,影片完全是通过恐怖的呼吸和唾液声来表现异型的恐怖。这些声音对观众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心理暗示,只要影片中这种声音一响起,观众就会马上意会到异型的出现,从而精神高度紧张,达到影片想要实现的效果。

五、对比的心理暗示

对比也是电影常用的心理暗示技法,通过对比让观众对情节产生更深刻的记忆,而且可以让不同区域、不同时空的情节通过对比有机整合起来。以近期叫好又叫座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为例,如何展现主人公成长的苦难,如果采用传统的叙事方法,那又是一部普通的纪录式片子,情节很难有所突破。然而影片别出心裁地在整体上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主人公在参加竞选百万富翁测试赛的时候,主持人每次问到相应的问题,画面马上就会返回到主人公儿时与之相关的记忆。儿时的苦难、险恶的环境与百万富翁的诱惑形成鲜明对比,男主人公台上和台下的遭遇也形成鲜明对比;而儿时的回忆又会进一步对观众形成心理暗示,当主持人问到下一个问题的时候,观众就会意会到画面切换的开始,并且期待接下来的问题和回忆。整部影片的情节就在此基础上发展和推进。

六、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心理暗示通过声音、影像等因素调控和引导着观众的心理,在电影情节推动和主题表达上面是非常有用的技法。我们在对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熟练运用,必将使我们的电影在情节设置和铺陈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心理暗示教学法
利用积极从众心理加强高校班级管理的思考
妈妈,请不要念动你的“咒语”
基于设计基础表达中视觉语言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