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潮州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

2009-04-19 02:28张家庆
岁月·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潮剧潮人潮州

饶 敏 张家庆

潮州是著名侨乡,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支脉,潮州文化也是侨乡文化之一。潮州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形成的区域,主要是旧时潮州府属潮安(海阳)、饶平、潮阳、澄海、揭阳、惠来、普宁、梅县(程乡)、大埔(万川)、平远、蕉岭(镇平)等11县及清代以后分设的南澳、丰顺、揭西等县(即今天的潮州、汕头、揭阳三市及汕尾、梅州两市的大部分地区),因而文化意义上的“潮州”包括上述范围。迄今,潮汕各市虽然行政上互不隶属,但各市人民及侨胞深刻认同、热爱潮州文化并引以为傲。海外潮侨不管原籍是哪个市县,都自豪地承认祖籍“潮州”,自称“潮州人”、“潮人”。因此,出国潮人随着自身的迁移,对祖籍文化的传播,也是必然的。

一、海外潮人对潮州文化的传播

目前,旅居海外的潮人及其后代达1000多万人,分布在全球五大洲的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潮人有1000多万,主要聚居潮汕地区这个文化意义上的“潮州”,因而有“国内一个潮州,国外一个潮州”的说法。旅居海外的潮人由于重视传统,家乡观念与文化观念强,虽然在异国他乡生活、定居,接触异邦文化,但仍然重视潮州文化的传承、传播和演绎。

(一)潮籍海外移民性质上属于和平移民

潮人移民能够在海外各国长期定居下去,融入当地社会并取得惊人的成就,究其原因,最主要是由潮人移民的性质和潮州文化的巨大凝聚力、创造力所决定的。作为潮州文化的主体传播者——潮籍海外移民实质上是和平移民。早期潮人移居海外特别是南洋的原因,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殖民地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私人海上贸易以及国内政治腐败、社会动乱导致的移民。他们完全为了谋生,无其它政治目的与动机,也没有政府资助或政治后盾,完全属于民间自发行为。这就决定了海外潮人必然要与所在国人民和睦相处。而潮人的移居地,都是经济落后、急待开发且缺乏劳力的地区,这又决定了潮人移民必然受到所在国政府和人民的欢迎。海外潮人保持同侨居地人民和睦友好,共同为所在国的开发建设作出贡献,并融入当地社会落地生根,同时又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色与文化传统以求得生存和发展。由于潮侨是和平性质的移民,决定了他们所传播的只是纯粹的文化技术,而且这种传播是在和平自愿和不自觉中实现的。对于传播者,是无意识、友好的;对于接受者,是出于自愿及生活与生产的需要。

(二)潮州文化具有共享性

文化的共享性是实现传播的重要条件。海外潮人的秉性体现在文化上具有很强的融生性和共享性。潮州文化本来就是一种兼容了汉文化、土著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民系文化。潮籍移民在海外主要从事的是经济活动,以经商为主。他们在主观上并没有计划或准备传播祖籍文化,但他们也并不是只知道做生意而已。客观上,他们在对海外社会经济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对各国的文化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因为任何文化生活总是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潮州文化正是通过海外潮人在和平的商业活动、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自然传播的。由于在潮侨与当地民族之间所建立的社会关系即文化传播关系是友好、共存、互动的,所以通过这种社会关系所传播的文化是潮人与当地民族共享的文化。

(三)海外潮人对潮州文化的传承和演绎

潮人的宗族观念厚重,信仰习俗独特,文化意识强烈,乡土情感浓厚。因此,潮人出洋也不忘把故土的生活习俗带到侨居地。如要求子女在家讲潮州话,有的成为“家规”;各宗亲会建宗祠供奉历代祖先灵位,有的家庭还供奉着神、佛、菩萨,逢年过节都要祭拜;每年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等传统节日,依例举行祭祀仪式,和故乡一样,对民俗活动有着特别的演绎。这种对家乡习俗的保持,也就是一种身体力行的文化传承传播。

潮州文化是潮籍移民的精神支柱,每个漂泊海外的潮人都自觉地履践、固守和捍卫着民族精神、家乡观念,并以此认同、团结和相依于他们的同族同乡。潮人移居海外,开始都是聚地而居或分地聚居,即分布于多个地方,在每个地方相对集中居住,以便互相照应、互助。为了使这种团结互助具有凝聚力和稳定性,当聚集到一定规模或出现某个首领式人物时,便会有人出面倡议成立某种组织。普遍是以姓氏为基础,成立某姓氏的宗亲会;进而由血缘扩大到地缘,成立某乡某县某州府的同乡会。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又组成一定地域乃至全国性的同业公会、工商总会,以及各种慈善团体和文化娱乐团体。潮人移居海外初期,在未能形成宗亲会之前,往往以建立庙宇为中心,以奉祀玄天上帝、后天圣母、三山国王等神明的形式,用神作为号召的旗帜,成立准宗亲性的社团。总之,海外潮人所创立的,以共同文化心态为精神核心,以亲缘、地缘、业缘、神缘、物缘等“五缘”文化为纽带组织建立的同乡会、宗亲会、会馆及公会等社团,迎合了潮人大众的共同需要,为潮人在海外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所谓潮人“人情浓,社团多”,也正是这一共同需要使然。据统计,潮人所在国的这种海外社团至今已发展到约500个。每两年一次轮流举办的国际潮团联谊会,是至今世界上唯一的以乡谊集结的国际性组织,来自世界各侨居国的潮团首领云集一方,所显示的巨大凝聚力,可以说是潮州文化传播的一面旗帜。

这些都是海外潮人对潮州文化传承、演绎的结果,也是潮州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旅居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地的潮人获得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因为保持了自身的传统而对所在国文化多元化做出了贡献”。2003年国际潮团在巴黎举办联谊年会,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亲致贺函:“你们是一个深为中国文化传统而自豪的群体。以法国为例,你们的群体建立了亚洲和西方的关系……”近年来,潮州文化在海外仍不断发扬光大,美国《国际日报》还开辟了“潮州乡讯”专版。

二、潮州文化在海外的影响

潮州文化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人文特质而自成体系,包括潮语、潮乐、潮剧、潮州菜、工夫茶以及潮州的抽纱、陶瓷、泥塑、金漆木雕、潮绣等工艺美术品,均为世人所喜爱。出国潮人随着自身的迁移,在带去商业文明和生产技术的同时,也带去了本土文化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潮州文化在海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境外潮语另有一片天空

潮汕地区的方言“潮州话”,是全国八大方言区中闽南方言的次方言。潮州话,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音韵独特,保留着的古音古词古义较多、较完整,被专家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使用潮州话的地区,除了文化意义上的“潮州”地域组成部分的潮州、汕头、揭阳等市及所属各县区,还有汕尾市大部分地区,还有就是海外潮人聚居的地方。

潮人出国,带出去的首先是语言文化。许多国家尤其是泰国曼谷和法国巴黎的唐人街、唐人区,柬埔寨的大部分华人,越南的一部分华人都使用潮州话。日韩两国语言所使用的汉字,其发音与潮州话相同者颇多。全世界以潮州话为母语的大概有2000多万人。潮州话是泰国的第二语言。现代泰语中就有数百个外来语直接用潮州话来发音。目前世界上唯一一部英语潮州话对照的字典《汉英潮州方言字典》是1847年在泰国曼谷出版的。在马来西亚,全国就有4座用潮州话播音的电台。

(二)潮剧在海外的流传

潮剧产生于明代潮州,至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流行于潮汕及福建南部、台湾及香港,在东南亚诸国有深远的影响,很多潮剧古刻本如《荔镜记》、《金花女》、《苏六娘》,在美国、英国、奥地利和日本等国图书馆均有收藏。

潮剧最早流播的国家是泰国。从英国作家布赛尔的《在暹罗的中国人》等文章记载看,流播始于17世纪中叶。当时在暹罗大城演出潮剧,受到暹罗潮人及朝野人士的欢迎。吞武里王朝(1767-1782)时期,潮州戏班在泰国演出已初具规模。曼谷王朝拉玛二世(1809-1842)时期,过往戏班逐渐增多,演出渐趋频繁。“老正和”、“老双喜”、“老万年春”、“福来香”等较为闻名的戏班经常滞留泰国演出。泰国成立的潮州戏班,最多时竟有30多个。

潮剧在泰国流行后,游埠于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或地区。最初出现在新加坡的潮剧戏班,是清光绪年间的“赛永丰”和“老赛宝丰”。据清人李钟钰的《新加坡风土记》所述,在19世纪中叶已相当活跃。上世纪80年代,新加坡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戏班》就是反映新加坡潮州戏班故事。鸦片战争后,潮剧流播范围更广,逐步融入到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中,成为海外潮人和当地人民共享的精神财富。

随着潮人在海外聚居的不断发展,潮州的乡音乡曲也被带到当地社会,潮剧、潮乐成为当地潮人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载体,并出现了非职业化的潮剧演出娱乐团体。目前,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荷兰、丹麦、瑞士、比利时等国家,都有潮人宗乡社团逢年过节演出潮剧、潮乐。最近二次在汕头举办国际潮剧节,参加的团体不但有来自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还有来自法国、美国等欧美国家。多年来,潮州市潮剧团每年的演出时间大部分是受邀在香港和东南亚的巡回演出。

(三)潮州菜香飘四海

潮州菜是广东菜三大流派之一,历经千余年而形成和发展,以其独特风味自成一体。潮州菜的特色以烹饪海鲜见长,丰富的菜谱和讲究的烹调方法,深受海内外各地人民的欢迎。潮州小吃约有230多种,口味酸、甜、咸、辣皆有,为潮人所喜爱而易于制作,也为其在海外传播的一大优势。

潮州菜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一部潮州华侨史密不可分。潮人到了异国他乡,仍未能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依然十分喜爱自己的家乡饮食。于是在这些有潮侨打工的地方,就出现一些经营潮州菜、潮州小食的小摊档,诸如潮州粥、潮州牛肉丸、潮州粿条汤之类。经营这些小食摊档的,多为潮籍华侨。随着潮侨在这些地方经济上的发展及事业上的成功,富有潮州风味特色的小食摊也慢慢发展起来,逐渐经营正宗的潮州菜,一些中高档的潮州菜馆、潮州大酒楼也随之出现。在东南亚一带,最早出现初具规模的潮州菜馆,是在潮州海外移民规模较大的清代。光绪年间在东南亚经商的潘乃光有组诗《海外竹枝词》,写了新加坡酒楼的状况:“买醉相邀上酒楼,唐人不与老番侔。开厅点菜须庖宰,半是潮州半广州。”

潮人的足迹也遍布欧洲、拉美各国。他们所到之处,同样带去潮州菜。富有浓郁潮州风味的潮菜,很快引起当地华人和各国人民的关注和喜爱,各种中高档潮州菜酒楼也就在欧美各国应运而生。在美国,最早经营潮州菜的地方是加州和波士顿。开始也是经营一些中低档的潮州饭菜、小食之类,由于富有特色,生意红火,很快便出现经营正宗潮州菜的中高档酒楼、菜馆,所供应的菜式,既有“菜头粿”、“笋粿”、“水晶球”之类富有潮汕地方特色的小食,也有潮州菜中的高档菜肴,如“红炖鱼翅”、“生炊龙虾”、“明炉烧螺”之类。这股潮菜热,也很快影响到美国东部各大城市。据不完全统计,只是在纽约,便有“福满楼”、“潮江春”、“帝豪潮州海鲜酒家”、“明珠大酒店”等十多家高档豪华的潮州菜酒楼。美国波士顿“潮州城大酒楼”,其主人为潮籍华侨,该酒楼开办至今已有十多年,所烹制的潮州名菜深受当地华侨和美国人的欢迎,从停泊在该店门口的众多小轿车,便可知其生意兴旺。

至于欧美其它各国,几乎每个国家均有潮州菜馆。甚至连较小的国家如摩洛哥,也有潮州菜馆。尽管这些菜馆经营潮州菜的方式、规模不尽相同,但都为宣扬优秀的中国饮食文化,促进中国和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四)潮州工艺闻名遐迩

潮州地处粤东的韩江三角洲,地理形势得天独厚,水陆交通畅利,手工业发达,陶瓷等工艺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2004年4月12日中国轻工联合会和陶瓷协会授予潮州“中国瓷都”的称号。

潮州陶瓷历史悠久,从出土文物看,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普遍使用陶器。北宋时潮州陶瓷业繁荣发达,潮州笔架山的北宋窑址,其产品主要是以外销为主,品种繁多。值得注意的是潮州窑出土的高鼻卷发瓷西洋人头像和一批瓷洋狗,瓷胎细密纯净,釉色有白釉、青釉、黄釉和酱褐釉,青白釉数量最多。瓷器的纹饰以划花为主,其次是雕刻和镂孔,印花很少见。至清代,潮州瓷业中心移到近郊枫溪,并保持着一定的生产规模,继续生产出口瓷器。清代文献《瀛环志略》婆罗洲条载有“每年广、潮二府有数船入港贸易,获利甚厚”。据史料记载称,潮州“南洋交通畅达,日用粗瓷大旺”。潮人最早的出洋,与陶瓷贸易有着重要关系。

1978年,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访华,邓小平同志将潮州枫溪自行研制的高达1.3米、内外三层的“友谊通花瓶”作为国礼送给金日成,其造型之精美、技艺之精湛,令人叫绝。

潮州的工艺陶瓷,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汇集了潮州木雕、石雕、嵌瓷艺术的技法。而潮州木雕、石雕等工艺在海外也声名喧赫,如新加坡“国家第五建筑”的“资政第”的木雕、石雕,其技艺之精湛,让人叹为观止。

三、结语

概言之,潮州文化在海外尤其是东盟各国的影响,还可以从这些国家人民的词汇、食物、风俗习惯、建筑设计、艺术爱好上见其一斑。事实上,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从来都是双向的。千百年来,潮人扬帆起航,漂洋过海,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融入各国各地的主流社会,创造出卓越业绩。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精明务实、奋发图强、开放兼容、爱国爱乡等优秀质素,熔铸成了独特的华侨文化。由于众多潮侨与侨乡侨眷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使得华侨文化对潮州文化的影响也很大。因此,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待潮州侨乡与东盟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水乳交融的关系,加以充分重视和利用!

【参考文献】

[1]杜桂芳.潮汕海外移民[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

[2]杨锡铭.潮人在泰国[M].

[3]潮州市侨务办,潮州市侨联主编.潮州市华侨志[Z].

(作者简介:饶敏,潮州市潮州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家庆,潮州市潮州文化研究中心联络部主任)

猜你喜欢
潮剧潮人潮州
小“潮人”上门打卡,编辑部上演“T台秀”啦!
非遗项目
寻找潮州
南国奇葩——潮剧
初冬新秀
古潮州府释道文化刍议
潮人
各界潮人推荐
潮州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