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教育

2009-04-29 07:17
管理观察 2009年8期
关键词:创新型毕业生意识

傅 亮

摘 要: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认识创业教育对缓解毕业生就业难的作用。强调创新型人才培养对创业教育的影响,探讨科学规划创业方向,正确理解创业行为对拉动就业率、提高学生成功创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校就业创业教育

全球金融危机对社会就业的冲击已经显现,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在这种背景下,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是高校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之一。所谓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产品或服务,并且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它的表现形式是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创造生产价值。毕业生成功的创业,有利于促进学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要内容之一。

一、指导毕业生参与自主创业的意义

从1999年高校实施扩招政策以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逐年增加。到2009年全国毕业生总数将达到610万人,比扩招前扩大了4.2倍(见毕业生人数对照表)。有关统计显示,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10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2008年未就业毕业生有150万人;2009年高校毕业生占城镇新成长劳动力总量的一半以上。

由美国华尔街引发的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影响日渐明显。国内许多企业减少了新增的岗位,甚至放弃了每年例行的高校校园招聘活动。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致公党中央的《关于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就业问题的提案》被列为今年政协一号提案。提案中关于“确立以灵活就业为重点的短期扶持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观点,反映了当前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创业可以造就新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工作开展

为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国务院办公厅在今年1月19日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强调,“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出台了相关鼓励与支持政策,这是改善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有力保障。通过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到生产一线积极创业,是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乃至社会就业问题的有效的途径。

二、创业教育的内容组织

创业教育涉及的内容很多,除必需的的专业知识基础外,还涵盖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科学等多方面内容。学校在创业教育的内容组织上,还应重点关注这样几个内容:

1.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创新的含义应该是具有创造性意义的研究和发明、见解和活动。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贯穿于人成长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割裂整体的某一个局部的行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基础,没有创新型人才,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无从谈起。高等学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具有基础性和主导性的作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是一个学校校园文化持续浸润的过程。这其中,包括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定位、文化制度建设、课程专业设置、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师在教学、科学研究中方式、方法、态度、习惯等对学生发展影响和感染的多方面内容。因此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应立足学校的客观实际,兼顾传承与发展,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科学定位学校的发展目标,精雕细琢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使学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一种特有的校园文化予以发展。

2.创业方向的把握

在学生创业教育中,创业方向的把握是影响学生创业信心形成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创业是建立在知识系统上的,而不是建立在资本系统上的,是知识技术与生产的直接结合。因而科技含量高,是创业的原始推动力。做为在校学生,普遍缺少社会阅历和经验,往往找不准项目,不具备对公司管理的完整理论经验。对市场分析、判断、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还很欠缺。因此,学校在学生创业教育中,应立足学生所学专业,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专业特长,体现学以致用的理念,增强学生在实践中的自信心,紧紧围绕政策导向来开展。指导的大致方向可以有这样五个内容:1.发挥身处科技、理念前沿的优势,在高科技领域谋求发展。2.以自身拥有的知识与活力为资本,涉足智力服务行业。3.依托国家现有政策和待遇,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特长,到基层、农村,开办生产加工、养殖业的经济实体。4.挖掘现有商业资源,从事连锁加盟的经营实体。5.根据自身现有条件,从事其他经营服务。

3.创业行为的理解

在学生的创业教育中,除了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计划把握创业方向外,还应该让学生对自主创业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就业难,创业也难。这种难不仅表现在创业方向难把握,辛苦程度非常高上。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经验欠缺,资金困难,意识偏差,理财、营销、沟通、管理方面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是影响创业成功率关键因素。

另外,创业是高风险投入的选择,成功的创业应该带来丰厚的企业利润,在对高额回报的憧憬中,应该充分认识到潜在的风险,并有应对措施。对方向的选择要避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对项目实施,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对产品及产品升级有正确认识和科学规划,使学生科学、理性的去创业。

三、创业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1.树立全程教育观

近年来,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指导意见、扶持政策有很多。例如:2002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等各部委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指导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政策。这些政策与意见对高校开展自主创业教育起到了促进与指导作用。一段时间,自上而下的各类创业计划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但多数的这类活动仍局现在在校学生中。虽然有些项目通过活动后发展成产业,但其数量及影响还很有限,对毕业生创业理念和思维的带动微乎其微。尤其是对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的追踪、了解与指导几乎是空白,对学生创业产业的扶持还不到位。形成了在校时的教育、培训与毕业后的产业规划、运行指导之间的脱节现象,对毕业生成功创业的现实意义不大。

2.不能急功近利

创业教育具有周期长、成效慢、内容复杂等特点。学校教育的四年,是学生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理念,提高开拓意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可以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组织创业实训,宣传创业典型,建立创业园区,配备创业导师,组建创业者俱乐部等方式开展,促进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增加对创业行为的了解和认识,丰富创业过程中的经验,有针对的培养有创业能力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学生毕业后的创业,是对所学知识印证的过程。学校的创业教育只有坚持长期、持续、有效指导与追踪,才能降低学生的创业风险,提高成功率。通过成功创业反哺学校的创业教育内容。创业教育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割裂时空。

3.不搞“全民皆兵”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时代赋予高校人才培养的历史责任,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特殊内容,它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生能够通过创业实现成功就业的比重不会、也不可能过大。但是通过他们组建的创业团队,对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因此,学校的创业教育,不适合以硬性要求的方式搞全员培训,而要注重通过激励与引导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与培训。

4.培养团队意识

独生子女是构成当前高校学生队伍的主流,他们共同存在着沟通能力不强、协作意识缺失、主观意识过强等弱点。对群体和团队力量认识不足,往往是制约他们成功创业的瓶颈。靠单打独斗,在应对产品研发与升级、企业定位、战略策划、市场营销、生产组织、财务体系等诸多企业事务时,常常会有个人精力与能力捉襟见肘现象的发生。即便是有些学生的创业活动是以团队形式出现,在团队组建、团队分工、团队规则制度等方面,也经常会出现“一人是龙、二人是虫”的现象,团队意识往往被忽视。团队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创业素质,是重要的企业文化,是提高创业成功率的重要内容。因此,倡导团队意识,强调通过强强合作,取长补短,是创业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必要内容。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开辟高校毕业生就业新途径的办法很多,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集聚力量。高校做好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是指导学生成功就业的重要途径。改善育人环境,完善创业教育的内容与机制,可以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兆亿.基于制度层面的大学生创业探索与思考[J].武汉:科技创业月刊,2008(11):46-46

[2] 胡敏.基于SWOT分析的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创业教育对策研究[J].哈尔滨:教育探索,2008(11):130-131

[3] 任启平.“科技理性”对大学生创业产生的负面影响分析[J].广州:现代教育论丛,2008(5):50-53

猜你喜欢
创新型毕业生意识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