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流失现象的分析及对策

2009-04-29 07:17罗成童
管理观察 2009年8期
关键词:流失中职生对策

罗成童

摘 要:中职生流失现象是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对学校形象和社会安定都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中职学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学校的原因、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要解决中职学生流失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学校方面要在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加大救助力度等方面做大量的工作。本文分析了中职生流失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 流失 对策

中职生流失现象是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已成为影响学校形象、制约学校招生的重要因素,受到了各中等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学生是否愿意上学完全凭个人的意愿,国家并无法律约束,学校更没有约束力。由此引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的生源竞争也异常激烈。各校为了自身的发展,在中职招生大战中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如印发各种宣传资料进行广告“轰炸”,制作招生宣传片进行巡回播放,深入学生家庭宣传劝说,给予生源学校或学生本人经济补助或学费优惠等。与此同时,学校内部也在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管理、完善各项服务等各方面下功夫,要不断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办学条件,来吸引学生就读。尽管如此,学生流失现象依然存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职生流失?又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止中职生流失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职业教育工作实践和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进行了一些思索和探讨。

一、中职学生流失问题探因

从目前中职学生辍学情况看,既有家庭的、社会的因素,也有教育的因素。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情况:

(1)家庭方面的原因。

①中职学校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这一部分学生能在第一学期到校报名读书说明有较强的求学欲望。但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无力支付日益增加的教育费用,只好让孩子辍学。

②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下岗现象,有的家庭甚至双双下岗。

下岗职工家庭,孩子的学费也成了问题。为了生存,有的下岗家庭的孩子中途辍学,外出赚钱谋生。这部分原因造成的学生流失占大部分。

③父母忙于经商,无暇顾及孩子,也导致一些中职生辍学。现在,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都存在留守学生,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对孩子的日常教育和管理,这种环境下易产生厌学、逃学、弃学现象。

④单亲家庭不顾孩子的教育,导致中职生辍学。许多单亲家庭往往视孩子的教育费为累赘,子女往往成为一方的包袱,平时能管理孩子的日常生活就不错了,至于对孩子的教育根本不管,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辍学显然较多。

(2)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学生主观认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流失。

①一些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在社会上造成了一种读中专无用、找不到工作的假象。这对于就业期望值较高的中专毕业生自然会产生较大的失落感。这种情绪往往会感染在校的中职生,使得一些已经在校读书的学生也不安心学习,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便产生与其在学校混日子不如早点赚票子的想法,以至于退学;而对于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则对自己的前途丧失信心,很容易产生转入高中学习的想法。

②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文化素质不高的人一样赚大钱,从而导致了人们的短视行为,不少家长受到诱惑,纷纷让子女退学赚钱。

(3)学校和学生方面的原因。

①一些学生成绩差,纪律性差,不能适应中职的学习和生活。一些学生把初中的坏习惯带入职中,一旦受到职校严格的管束和教育便开始辍学。

②部分学生在初中时是在教师的督促下学习的,来到中专以后,适应不了中专的管理方式,整天找不到事做,觉得学习没有了动力,学习没意思,因而提出退学。

③有的学生由于基础太差,上课听不懂,又缺少学习的自觉性,时间长了就觉得学不到东西,因而提出退学。

④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学生现实,不能因材施教;个别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漠视学生发展的各种需要;某些教师对“后进生”的教育方法不当,不是进行耐心细致的转化工作,而是采取粗暴的教育方式,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其对学习失去信心。

另外,还有小部分学生因为本人或家庭出现特殊情况而无法继续学业,或者部分学生因触犯校规,被开除或自动离校。这两种情况属于正常流失。

二、解决职校学生流失的办法

防止学生流失,需要社会、家长、学校齐抓共管。国家要加强舆论导向,政府要出台控制措施,严格执行职业准入制。家长要有长远目标,以对子女的终身负责的想法去考虑问题。

(1)创造良好就业环境,让学生“留得住,送得出”。

学校要以学生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要树立“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

突出教育特色,革新教学模式,以实用吸引学生教学方式要走产教结合的道路。通过产教结合,增加接触实际技能和社会实践的机会,给学生创造一个客观真实的环境,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岗位业务能力。要让学生先见习再上课,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学生一旦知道学习的知识今后有用,就会明显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从而乐于学习、安心学习。

教学内容要突出应用性。基本理论知识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专业课程的理论部分应削枝强干、删繁就简。教学过程应重在结论和应用,教学重点应重在告诉学生“是什么”和“怎么用”,要让大部分学生听得懂、学得会。教育过程要突出实践环节。主要应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①建立稳固的校外训练基地,保证把学生的综合专业技术实习落到实处,使学生的实习与专业技能实践形成有效衔接;

②建立现代化的校内专业实训室,进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操作模拟训练;

③技能培训要制度化、规范化。

加大硬件投入, 改善办学条件,以实惠留住学生一要增加配套实习设备。学校的计算机、多媒体、电工、电算会计等实验设备已基本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但需进一步充实,一些基础实验设备还较少,需要投入资金,购买先进的仪器设备。要用完善的实验设备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学到过硬的知识和技能。二要完善后勤服务。让学生在学校吃好、住好是留住学生的重要环节。

为此,学校可采取以下两项措施:

①加强伙食的管理,使饭菜的量多一点,质量好一点,让学生吃好。

②经济困难的学校可以与开发商合作,由开发商出资修建学生公寓,经营一段时期以后,再将产权和经营权一并交还学校,以此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让学生住好。三要加大对贫困生的救助力度。学校应制订《关于学生困难补助的评定办法》,采取减、缓、助、勤工俭学等办法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施行弹性学分,优化管理机制,以灵活挽留学生弹性学分不一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学制内连续修满学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暂停学业,出去寻找工作或短期就业,然后回校继续学习,其学分可以累计。当然要有一定的限制,不能无限制地延期,这对那些家庭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无疑是雪中送炭。

加强就业指导,提高竞争能力,以前途激励学生对学生应该尽早进行就业知识的辅导,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要向学生讲解应聘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讲清工作的艰难以及当前学习的重要性,可经常请毕业后事业有成者来校给师弟、师妹们传授经验,使学生看到光明的前途。

(2)加强班主任工作是防止学生流失的关键。

班主任是一个班的核心,班主任工作的好坏与学生的流失与否有很大的关系。班主任工作责任心要强,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班主任在防止学生流失的工作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新生入学时,应让学生愉快渡过“危险的”第一个月,树立好第一印象。要收集学生各方面的材料,包括学生的家庭成员、经济条件、初中学习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并经常与学生进行谈心,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对有流失意向的学生及时进行帮助教育,打消他们退学的想法,让他们安心学习。

②加强心理辅导,端正学习态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帮助,带动他们搞好学习。

③随时掌握班上学生的动态,强化班级的管理,使全体学生充分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体会到学校生活的意义,打消退学的念头。

④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是防止学生流失的重要因素。近几年的观察表明,凡是班风学风好的班级,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班级的凝聚力就强,学生流失就少,反之,班风学风差的班级,学生流失的就多。

⑤学校放假是学生出现流失倾向最多的时期,做好假期学生的工作是防止学生流失的重要一环。

⑥做好“后进生”的工作是防止学生流失的重要措施。“后进生”流失的原因很多,对于这些学生,班主任不能歧视他们,而要时时注意观察他们的动态,时时提醒他们,帮助他们从思想根源上找原因,提出改正的办法,并督促他们改正错误,使他们变成遵纪守法、愿意学习的学生。

在各教学环节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把“改”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析提高上,把“辅”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三、结束语

总之,中职学校的流失生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仅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中职学校的高度重视,而且应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因为,这些流失群体如不及时疏理和清除,必将影响劳动力素质的整体提高,阻碍现代化的实现,而且为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由此看来,解决中职学校流失生的问题任重而道远,家庭、学校、社会都要有一份责任。◆

参考文献:

[1] 刘军. 转变工作方法 更新教育观念——中职学生流失现象反思[J]. 广西教育 ,2003,(Z1) .

[2] 杨忠林. 谈中职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服务型理念[J]. 卫生职业教育 ,2004,(08) .

[3] 郭树林. 降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流失率的思考[J]. 职业技术教育 ,2001,(31) .

[4] 王泓,陈建新. 引导学生走出对中等职业教育认识的误区[J]. 成人教育 ,2002,(12)

[5] 尹秀玲. 中职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 固原师专学报 ,2003,(06) .

[6] 何光海. 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竞争能力的思考[J]. 机械职业教育 ,2003,(04) .

[7] 綦明霞. 职专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及防治[J]. 中国成人教育 ,2002,(03) .

[8] 庞月琴. 中职毕业生技能与就业情况调查分析[J]. 中国成人教育 ,2002,(05) .

猜你喜欢
流失中职生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在华日企现地管理人才现状及对策研究
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工作生活管理的革命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