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克服五种心理

2009-04-29 07:17
管理观察 2009年8期
关键词:新课程心理教育

仲 东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创新,而只有教师的创新,才能培养创新的学生。然而教师要想成为创新型人才,最关键的是必须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1、依赖传统模式的保守心理。新课程已推行了一段时日,但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发生多大改变,或者说尚未发生实质性的根本改变。在教师的这种状况下,而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教学中采用的方式与方法,对教师来讲是教的方式与方法,对学生来讲就是学的方式与方法,教的方式决定了学的方式。造成新课程目前尴尬境地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层面上的“依赖传统模式的保守心理”。这种心理主要表现在如下:

很多教师认为自己从教多年,教材已烂熟于心没有必再去搞什么新花样,老方法轻车熟路不费力气,而且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这就使得部分教师对“传统”的教学产生了适应性。从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对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了抵制。

2、失去个性的从众心理。新课程要求我们:知识经济社会需要个性化的教育。教师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尊重与发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与方法,教教学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学习并使之变得有效。而培养学生个性的首要前提是需要教师有个性。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缺少的就是个性。一个年轻教师刚刚走上讲台时,对教育充满憧憬,想干出一番成绩出来。但是,时间一久,看看周围的同事,无论水平高低,教龄长短,其授课方式都是大同小异,于是不由自主地向众人看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个性逐渐退化,最终又成为“大家庭”的一员,成为没有个性的“教书匠”。

3、盲目模仿的投机心理。笔者从新课程推行到今,听了上百节各种目的公开课、示范课、展示课以及评课活动。有一种现象非常令人担忧:发现这些课的背后竟然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在一堂课上,设计了八个环节,那就是:第一步,创设情境,通过故事,小品,歌曲,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来创设特定的情境。第二步,划分小组,把全班的同学划分成5~6个小组,把课桌按照划分的小组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同学围成一圈。第三步,引出话题(假设问题),根据创设的情境,引出本课要讲述的问题,或者假设与本课相反的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第四步,探究与发现。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假设的问题,学生看书或找相关资料。第五步,小组讨论,汇报。各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看书或寻找资料的过程中的看法或思考,成员之间进行讨论,然后各小组推出代表汇报。第六步,得出结论。教师找学生根据各个小组的汇报进行总结。先由学生总结,后由教师补充、总结。第七步,迁移提高。这一步根据得出的结论,教师分发一段课外材料或投影出相关材料,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已学知识,加强巩固。第八步,教师总结。教师对这一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及学生的表现进行赏识,表扬。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确实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动手,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但是,我们的广大教师切不可滥用,陷入一味的模仿,把其奉为“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有不少教师有投机的思想,自己不认真研究新课程精神,不动脑筋设计教育教学的过程,,陷入了盲目模仿的迷途,片面的追求形似,而不注重神似。最终使一些教师为了在公开课,示范课上获得好评,保证不发生失误,产生了投机心理,于是就采取了这种固有的成型的模式。

4、缺少反思的惰性心理。新课程的理念是: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中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整合教师可以以叙事的方式记录自己教学的得失,找到成功的闪光点与不足问题的症结。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反思:

可以写教学日记,记录自己教学的长进,抒发自己对科学的人文情怀;可以书写教学案例,欣赏自己教学的精彩影子,增强自己的教学自信;可以记录困惑,带着问题听名师教学,写出感悟,留下自己认知成长的足迹。

一些教师总是认为“只要讲课功夫到家”,就能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没必要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并且借口教育教学工作忙,没时间搞反思,认为进行教育教学反思是不务正业,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

5、没有合作意识的功利心理。新课程的本质是交往、对话、互动和分享,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观察、倾听、发现、尊重、欣赏、共享、助人、交流、交往,合作学习是对人有限性的弥补和人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需要。

合作学习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如参与其中,则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不少教师害怕吃苦、害怕挫折、害怕失败,因而对组织合作学习望而生畏。于是,在教育教学中一些教师采取了一些单纯提高分数“满堂灌”、“一言堂”等手段,来达到提高分数的功利思想。而忽视了学生“潜在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教师要去掉功利思想,对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服务。因此,教师要组织合作学习,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内容,营造合作情景,把握合作良机,带着问题参与合作过程,倾听不同声音,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与表达,将合作不断引向深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目标。

诸如以上五种心理,是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的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它严重淡化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压抑了教师的进取精神,泯灭了教师的创造火花,制约了新课程的发展,这是我们当前新课程改革中中应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猜你喜欢
新课程心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题解教育『三问』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心理感受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