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贸易融资在商业银行的创新和发展

2009-04-29 07:17张心畅
管理观察 2009年8期
关键词:国内贸易信用证商业银行

张心畅

摘 要:商业银行在目前的竞争压力下,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尽快突出重围,加快创新步伐,持续改善经营绩效指标,提升核心竞争力。从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国内贸易发展形势的特点来看,贸易融资在商业银行业务上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而这个市场空间要求商业银行对贸易融资业务必须进行创新和发展,其根本是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经营理念的创新。

关键词:商业银行贸易融资创新发展

一、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理念的创新

贸易融资是指在商品交易中银行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如金属、原油、谷物等)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对于这种融资,借款人除商品销售收入作为还款来源以外,没有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而且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什么实质的资产,因此其本身没有独立的还款能力。这种融资的结构化特性,旨在弥补借款人较低的信用等级。融资的风险主要反映在融资的自偿性程度以及贷款人对交易进行结构化设计的技能,而不是借款人本身的信用等级。在此定义框架下,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内领先者对贸易融资进行了全新解读,认为贸易融资不仅仅指进出口业务中依托于信用证工具的银行融资,还可以延伸到国内贸易,依托企业自偿性供应链,相应淡化了企业财务分析和准入控制,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而打造商业银行差别化竞争优势。

1.供应链贸易融资理念创新。供应链或贸易链管理是上世纪末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部分及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从银行的角度看“供应链金融,”打破了原来银行孤立考察单一企业静态信用的思维模式,而是把与其相关的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交易中构成的链条关系和行业的特点设定融资方案,这样可以解决企业供应链中资金分配的不平衡,并有助于提升整个供应链的企业群体竞争力。在实际操作中,银行通常会从核心企业入手研判整个供应链,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下游配套中小企业,以解决现存的供应链失衡问题。

因此,商业银行应突破仅对贸易的单个环节发放融资的方式,开展针对整个供应链和贸易链环节的融资。通过这种完整冶的贸易融资,银行借机切入下游企业,充分了解融资用途和流向,通过凭证和单据,牢牢掌控货物的所有权,同时达到拓展客户和降低风险的双重效果。

2.树立贸易融资服务中小企业的经营理念。中小企业群体正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增长,但其自身存在的信用弱点使这块大市场始终处于欠开发状态,贸易融资作为一种金融方式,强调对融资过程的把握,以产品流程设计防范操作风险,适当放宽企业资质对于有效拓展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贸易融资强调依托企业自偿性供应链,相应淡化了企业财务分析和准入控制,非常适合中小企业主体资质偏低的特点;二是以实施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效控制为主,有利于动态把握风险;三是以与贸易周期相匹配的短期融资为主,适合中小企业经营的特点。因此,面向中小企业和发展贸易融资可谓互为依托,并行不悖。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的服务对象从国有大型企业和国有进出口公司向中小企业普及本身就是一种理念思路的创新,这种创新既符合国家大力扶植中小企业的政策导向,又促进了银行贸易融资的全面发展。

3.国内贸易领域贸易融资的运用理念。随着我国外贸政策的进一步放开,更多的生产型企业具备了进出口资格,将传统国际贸易融资延伸到国内贸易领域,进而将国际、国内贸易融资联合起来是银行发展贸易融资的方向之一。多年来,商业银行拓展贸易融资业务时大多针对贸易型企业,范围也局限于商品贸易的流通环节,实际上,商品贸易是除了服务性企业以外所有企业的基本经营环节,既是商贸型企业的主营业务,又是生产型企业不可或缺的流转环节,还是实现终端消费的必然途径遥。因此,商业银行将贸易融资服务延伸到国内贸易是符合业务理论基础和现实要求的,这也是一种供应链理论的适用。商业银行结合国内贸易的经营环境和特点进行业务创新必将为贸易融资带来更广阔的空间。

二、贸易融资的创新发展方向

1.结构性贸易融资与传统国际贸易融资不同的是:结构性贸易融资并不是一种具体确定的融资方式,而是一些根据国际贸易的特殊要求,创造性的设计和组合、运用传统的融资方式、非传统的融资方式和方法的统称,它是用量体裁衣的方式,在综合考虑借款人的信誉、贸易特点、对资金和物流的把握程度、银行资金来源、可承担的融资成本及可承受的风险、政府法规方面的要求等基础上,为进口商或出口商专门设计的一个融资方案。结构性贸易融资的一般方式主要有出口信贷、银团贷款、银行保函、出口信用保险、出口商票融资和福费廷等,其运用方式也主要是将这几种工具组合起来。

目前,结构贸易融资在我国的发展并不理想,而从我国银行实际操作看来,运用以上的工具进行组合的业务并不多见,多为单独使用。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由于享受的特殊政策和多渠道的筹资方式,如国家财政资金、发行债券和利用国家外汇储备等,其业务范围和资金实力完全可以满足有出口信贷和银团贷款需求的客户群体,商业银行因此很少涉足类似业务。但是对于商业银行结构贸易融资的设计理念和组合原理却是非常实用的,是银行实践为客户度身订做产品和个性化服务承诺的理论基础,一些在中国的外资银行,依靠其先进的融资技术与科学的经营管理,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各种灵活多样的结构贸易融资产品,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可观的收益。商业银行只要充分理解结构性贸易融资的内涵,根据业务实际需要,将传统的、新兴的产品有机结合,在组合过程中再创造新的服务工具和手段,把结构性贸易融资适用范围合理扩大。

2.创新应收账款融资。随着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减少,客户对托收、货到付款、赊销等应收账款的融资需求将大大增加。商业银行要想扩大贸易融资规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成为业务创新的方向,其创新效果也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竞争力。应收账款的创新主要包括:大力开展保理、福费廷和出口商票融资业务。其中出口商票融资风险较大,在抵押担保之外,银行为控制风险,可以采取第三方买断、资产证券化、风险参与、再担保等方式加以解决。可以预见,应收账款融资产品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成为银行提供的主要的融资产品之一

应收账款与其它出口结算一样最终都会产生一个应收现金流,正常情况下融资的回收很大程度上依赖现金流的回收,所不同的是,这个应收现金流是建立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的。银行必须妥善解决现金流的回收问题,比如将回款的帐户开立在提供融资的银行,以保证应收账款融资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3.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的交易特点和性质有很多相似之处,将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国内贸易融资上,既是一种业务发展策略,也是创新方向。借鉴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可以尝试性开展国内贸易融资业务,考虑到国内信用环境和业务风险程度,开展国内贸易融资的突破口应该是信用证业务,在国内信用证方式下,借鉴进口押汇可开办买方押汇,借鉴出口押汇可开办卖方押汇,借鉴打包放款可开办订单融资等等。

《国内信用证管理办法》明确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可办理信用证业务用于国内贸易结算,但国内银行界没有一个被普遍遵循的办理国内信用证的操作惯例,例如国际信用证中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此外,国内信用证的开展还受到以下因素制约:首先,国内贸易企业普遍不熟悉信用证业务,客户接受新业务的意愿不足;其次,国内贸易运输单据格式不一,不象国际贸易运输单据有标准格式,其真实性也不如国际运输单据易于核查;最后,国内信用证与现行的其它国内结算方式相比手续相对复杂,结算时间长,推广有困难。对此,商业银行可实施以下的解决方案,第一,向国内企业灌输用单据控制交易风险,将银行作为把握物流和资金流中介的意识,这是信用证的基本特点;第二,简便国内信用证处理流程,由一家银行充当买卖双方的银行,加速单据传递,防范欺诈风险;第三,指定银行和买卖双方都认可的运输公司办理货物运输,随时了解运输信息和控制货权。

4.同业合作的创新。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离不开同业间的合作,特别是与外资银行的合作,如何通过合作进行业务创新是中、外资银行面临的课题。一般来说,同业合作的创新大多属于吸纳性创新,具体采用的方法有直接使用、引进、交叉组合或模仿、推广等。另一种为实际意义的合作创新,其基础是“分享客户资源,分散业务风险”,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客户一般被局限为母国在华企业,客户资源有限,而商业银行在办理贸易融资,特别是金额大、期限长的融资项目上,受资金实力、风险承受能力、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也非常需要分散业务风险。与外资银行的合作,可以有效解决跨境供应链融资或贸易链融资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5.贸易融资电子化平台创新。银行参与国际电子结算支付系统,通过成为其成员方式获得业务资源和控制风险也是非常好的创新尝试。新兴的国际间电子结算支付系统有BOLERO、TRADECARD,这些组织采用会员制把买方、卖方和银行等系列服务提供者在网上联系起来。它既为买方提供了货到付款交易的自由,又为卖方提供了支付的保护,为银行、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提供业务资源。◆

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M]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8年

2、《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 )[M] 北京 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7年

猜你喜欢
国内贸易信用证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远期远付信用证及其索汇操作
国内信用证转让风险控制
再现信用证溢短装之争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关于国内贸易商贸流通体制改革问题的思考
关于国内贸易商贸流通体制改革问题的思考
对南昌作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区域交通规划的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