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财务预算回避财务风险

2009-04-29 07:17尹新华
管理观察 2009年8期
关键词:财务预算财务风险

摘 要: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剧烈的趋势下,财务风险是许多企业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财务预算是规范企业普遍实施的管理制度,财务预算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工具之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运用财务预算能有效地预防与规避财务风险。本文从财务预算和财务风险的定义出发,论述了加强财务预算对回避财务风险的作用,以及如何加强财务预算来回避财务风险。

关键词:财务预算 财务风险 回避风险

引言:随着现代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财务预算管理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激烈竞争的市场使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来越多,减小财务风险、回避财务风险就成了企业财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财务预算是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一种手段。事实证明,运用财务预算能有效地预防与规避财务风险。

1.财务预算和财务风险的定义

1.1 财务预算的定义:财务预算是在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基础上所做的资金流量安排,一定时期内的损益表和一

定时期末的资产负债表的预计。财务预算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是在财务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所作的安排。

1.2 财务风险的定义: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从狭义上看,财务风险是由负债筹资所引起的股东收益的可变性和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及财务信息不可靠性带来的其他风险。财务风险的实质是企业负债经营所产生的风险,又称筹资风险,它是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财务风险要求企业不断调整自身的经营战略,在全面认识和把握风险的前提下,预防和避免各种不应有的损失,使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壮大与发展。

2.财务预算在防范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财务预算必须是主动的着眼于公司资金的运用,指导公司的筹资策略,合理安排公司的财务结构。财务预算是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落实内部经济责任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企业应根据市场信息情况,结合企业内部组织及运行体制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财务计划和财务方案, 企业的财务管理从目前的被动应付转变为提前控制和科学预测和科学分析,制定和执行财务预算的过程,使企业的经营环境、经济资源和发展目标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有效地预防企业在以后的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2.1财务预算可以有效地防范企业筹资风险与投资风险

企业的筹资与投资活动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而言,关键是处理好资金的结构问题。企业财务预算就是要处理资产的盈利性和流动性以及财务结构的成本和风险的关系。在公司财务结构中,短期负债的资本成本较低,但相应的财务风险较大。 一般来说,在企业各项资产中, 流动资产过多, 流动性较好,盈利能力就会降低。财务预算的核心是企业的现金预算,使企业保持较高盈利水平和一定的流动性。在进行财务预算时,首要考虑公司的业务状况来安排企业资金的使用,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做出选择,结合实际情况来安排财务结构。通过编制财务预算,可以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管;促进资本结构合理化; 合理进行长短期债务资本的搭配;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提高企业投资的谨慎性。避免资金沉淀、负债过大、盲目投资等带来的财务风险。公司若没有到期的负债,盈利状况、现金流动状况较好,可以适当提高公司的负债比率,降低财务成本;利用财务杠杆的效用,提高净资产收益率。

2.2财务预算能有效防范企业资金回收风险

企业在进行财务预算时,对企业的资金回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要加强,对应收账款时间上监督和对现金流动性影响的预算。其重点是对于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在进行财务预算时,借助预算机制与管理机制相结合加强对应收账款回收, 保持应收账款有效利用。若公司财务状况不佳,坏账概率高,现金流动状况不好,财务预算就应减少各项开支, 把成本控制作为预算的核心,以达到增大现金流量为目的。并借助预算机制与管理机制相结合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有效回收,避免因流动资金不足带来的财务风险。若公司能确定知道未来的销售量、应收账款回收情况和生产情况,它就应该将付款到期日与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对应起来。企业就必须保持较大的安全边际,增加流动资产的水平(尤其是现金和有价证券),延长融资的到期安排。

2.3财务预算可以防范规避企业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收益分配风险的规避要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着手,在编制财务预算时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收益留存和利润分配政策, 采取适当的利润和现金分配方式,保障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相互配合、协调, 以期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3.加强企业财务预算回避财务风险

财务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的一部分,企业想要规避财务风险,获得顺利发展,必须要搞好财务预算。财务预算应着眼于公司资金的运用,指导公司的筹资策略,合理安排财务结构。它从价值方面总括反映经营决策预算与业务预算的结果。只要通过合理的编制财务预算和严格的实施财务预算,并进行考核财务预算,才能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下面就如何编制财务预算和实施及考核财务预算回避财务风险作以讨论。

3.1编制财务预算来回避财务分险

企业预算编制是财务预算的基础环节,其编制应根据经营目标,以财务报告的形式,科学、合理地预计未来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增减变动及财务状况,预算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预算的执行与考核。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到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企业编制财务预算时,依据的是对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预测、调研和假设。企业管理者应当充分发挥财务预算防范财务风险的作用,编制财务预算就要把握好以下几点:(1)财务预算的编制要符合实际、协调一致,并与企业的外部环境相适应。 企业在财务预算的编制过程中, 要对市场的变动情况进行合理可靠的估计,内部生产经营的客观实际,才能保证预算指标数值的准确性,(2)财务预算要具有可操作性和控制力及约束力,预算编制要细化明确。预算要细化到将制度、责任、指标、定额和费用等各方面分解到管理的各个角落与个人,利于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3) 财务预算的具体编制应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互动性编制方法。

3.2财务预算实施回避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预算要同落实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的控制和约束力相结合,预算执行过程是整个预算的关键环节。预算执行过程中落实经营策略,强化企业管理,必须提高财务预算的控制力和约束力。预算编制完成以后,企业各部门应明确工作任务和整个企业的工作目标,各项任务对整体目标的影响。预算方案跟踪实施预算控制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政策,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适时实施必要的制约手段,把企业管理的方法、策略全部融会贯通于执行预算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达到预算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3.3财务预算的考核回避财务风险

考核是保证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考核的原则是:以预算为基础,从严、从细、量化到人,拥有良好的考核机制是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财务预算是在财务收支预算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对经济活动的指导作用,达到通过财务预算回避财务风险的效果。

结语:总之,企业编制财务预算, 可以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 增强企业强化财务监督,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确保企业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使企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作者简介:尹新华,女(1975.12--)河南郑州人,中级会计师,东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 会计学专业0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

猜你喜欢
财务预算财务风险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医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加强中职学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探讨
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财务预算管理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作用
试论国有林场财务预算绩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