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院后勤工作模式转变

2009-04-29 07:17
管理观察 2009年8期
关键词:后勤社会化人性化

王 海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院文化建设的不断开展,对后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现行的后勤工作模式远不能满足要求,本文结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实践对后勤工作模式的人性化、社会化、现代化转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人性化 社会化 现代化 后勤

长期以来,医院后勤存在着技术落后、效率低、浪费严重等现象,所提供的服务远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医院文化建设的需求,随着医院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规模的扩大,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转变原有后勤工作的模式已迫在眉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2006年初起开展了医院后勤工作模式向人性化、社会化、现代化转变的

探索与实践。

一、后勤工作模式转变

(一)人性化 人性化是指在后勤工作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制度、设施、流程、环境、言行等均以医院职工和患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加强后勤职工教育。充分利用党团活动日、科务会、班组会等形式, 学习先进典型,开展经常性的后勤职业道德教育, 帮助广大职工正确认识后勤工作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同时根据后勤职工的知识文化特点,鼓励后勤职工参加礼仪讲座、英语ABC,计算机入门等文化科技普及课程,号召职工从小事做起, 从基础做起,加强自身科学文化素养,提高专业能力,树立爱岗敬业意识,使职工对后勤工作的认识提高到医院文化建设中来,提高从事后勤工作的使命感和光荣感。

2.加强制度建设,注重细节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后勤管理是保证医疗一线支持系统的综合管理,其对象包括物资、后勤设备、基本建设和后勤服务自身,其特点是工种多、技术强、摊子大、范围广。原有被动的后勤保障服务在现有的后勤服务需求下弊端日渐暴露,应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加强后勤保障,牢固树立医院后勤管理的人本观念、整体观念、服务观念、效益观念,将实现医院的目标和任务为已任,积极主动服务临床,及时为临床医疗排扰解难。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注重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包括人才雇佣体制、培训体制、流动体制、效能体制方面的改革,真正创造一片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并利于人才成长的土地,并且要重视管理科技人才及其他各专业科技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做好医院后勤的人才资源规划,以现代化管理要求出发,从五个方面去制定或演化人才录用标准:与工作相关的知识背景、工作技能、工作经验、个性品质、身体素质,并且在人才来源渠道上,做到职工内部调整和外部聘用有机结合。

4.加强交流沟通。加强沟通是多方面多维度的。后勤管理者和职工之间的经常性的双向沟通是参与管理的重要渠道,可以采用领导者定期与职工对话等形式,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以沟通促进管理。在不同程度上让职工参加组织的决策及各级管理工作的研究是参与激励的重要内容。此外,通过与院务会等多种形式加强与一线职工的交流沟通,急医之所急,想医之所想,在实践中促进后勤制度进一步完善,完善的制度又是进一步提高后勤工作质量的保证。

(二)社会化 社会化不但包括传统意义上医院通过公开招标、竞争等形式, 将医院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的社会化工作方式,更是包括社会广泛监督、参与、建议,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一方面,外包服务改变的传统医院后勤工作模式, 通过公开、平等竞争获取社会上一流资源来经营和管理医院的非核心业务( 如后勤服务、信息服务等) , 从而获得专业化服务, 降低医院经营风险,减少运营成本,降低人力及物质资源的浪费,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上,达到医院、公司、病人三赢的结果。

另一方面,现代医院的后勤文化作为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谐医院的不可缺少的窗口,是医院形象重要体现,其工作不可避免具有社会性,因此社会化的监督、参与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使后勤工作公开化、透明化、制度化,依托院务公开机制,避免暗箱操作,使一切工作有据可循、有规可依,其次建立合理的监督反馈参与渠道,专人负责记录反馈,并在院务会、科务会中讨论并制定相应措施,通过社会广泛参与避免后勤工作细节中的漏洞,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三)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数据管理系统等不断涌现,将这些现代化技术应用与后勤工作各个方面,例如电子订单、网络招标、意见反馈,资源管理数据库等,与原有的工作方式相比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工作方式,既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又节约了物质资源,将人力从部分简单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二、成效与思考

(一)有利于建设节约型医院,促进服务的专业化。后勤工作方式的转变,既减少了运营成本,又降低了水、电等能源的开支,而且由专业公司参与后勤服务,使相关服务更加专业化、细致化、高效化,例如通过外包办公用品采购,办公用品费用由300万元减至160万,而职工对其满意度由69%提高到87%。一项调查显示夏天室内温度在26—27℃时感觉舒适的人占89.7%,调节空调主机进出水温度,使室内温度不能调节过低,仅此一项每日节约电力近2000度。后勤工作方式的转变不但节约了物质资源,而且医院只负责宏观上的管理与监督, 使相关部门管理层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此外由于社会化的改革还为当地提供了近200多个就业岗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

(二)建立合理考核激励体系,提高服务质量。传统绩效考核的指导思想比较模糊,考核基本流行于形式;而绩效管理是收集绩效信息,帮助职工理解绩效标准,进展情况和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的一个途径。绩效管理不仅重视组织目标,而且重视个人目标在组织中的实现,强调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双赢。

(三)提高后勤工作效率,注重服务细节,有利保障一线职工的医教研工作有序进行。后勤保障服务变被动为主动,不但及时解决来自临床及各科室的需求,一时无法解决的也有回音,极大地方便了各临床科室,深受各科室的好评,从根本上改变了后勤的工作态度,形成了后勤部门主动为一线服务、定期走访、基本保障、预防性保养的良性循环服务模式,保障设备设施得良好运行。

(四)提高后勤人员素质,丰富业余生活。在组织科学文化普及讲座提高后勤人员素质之余,成立相关技术小组,例如成立了“技改小组”、“设备质量安全管理小组”等,吸引有兴趣和专长的职工加入,不仅使他们的兴趣爱好有用武之地,而且还可激发出评价翁的责任感。

医院的后勤是医院工作顺利运转的保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后勤工作模式弊端不断显现,为不断满足社会对医院后勤的要求,促进和谐医院文化建设,应使医院后勤的工作模式向人性化、社会化、现代化转变,这就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为医疗一线服务,为病人服务,加强职工教育,合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和调动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后勤各项服务的规章制度,并定期考核奖惩。将现代化高新技术手段用于后勤工作中来,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引入专业公司,不但使相关服务更加专业化、高效化,而且节约了大量物力人力,促进节约型医院的建设。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处理好经济效益和为医院工作提供后勤保障的关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管理效益和工作质量,为医院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使医院后勤服务逐步纳入人性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郭建民.医院后勤制度改革实践及探讨.现代医院管理,2006,15:51-52.

[2] 李成修,刘运祥,林乐良,等.打造医院独具特色的人性化服务品牌.中国医院,2008,12:20-22.

[3] 王建平,何伟.提高后勤职工素质适应医院发展需要.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8):544-545.

[4] 陈想邦.浅谈医院后勤人力资源的开发. 中国医院管理,2007,27(5):42.

猜你喜欢
后勤社会化人性化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后勤服务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人性化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后勤服务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