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农业信息化优势分析

2009-04-29 07:17
管理观察 2009年8期
关键词:后发优势信息化农业

罗 业

摘 要: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农业快速向前发展,发挥民族地区优势,实现偏远民族地区农业的跨越式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决策。湘西民族地区开展现代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并不完全处于劣势,也具备自身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农业 信息化 后发优势

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农业快速向前发展,发挥民族地区优势,实现偏远民族地区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决策;把信息化放到非常重要的战略高度,对于推动我国民族地区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流通效率;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优化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保障农民的增产增收,逐渐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

目前,从整体而言,湘西民族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同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信息意识薄弱,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短缺;二是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落后,信息传输流通渠道不畅;三是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利用率不高。但是湘西民族地区开展现代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并不完全处于劣势,也具备自身的独特优势,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 政策倾斜优势

湘西老少边穷地区,一直是湖南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扶贫办向来高度重视,同时湘西自治州还被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享受西部开发的种种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贫穷落后面貌,关键是要发展地方经济,增强造血功能,为此国家根据民族地区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政策,加大了对湘西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区域支柱产业和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在制定全省产业发展规划时,向湘西民族地区倾斜;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积极推进湘西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信息产业部日前向国家邮政局和各地信息产业厅、通信管理局下发《关于贯彻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推进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全行业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加快西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明确要求通信主管部门不断加强行业监管,继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西部地区的通信普遍服务水平;积极推动网络运营与系统集成;推进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的发展,带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为了加大对西部地区信息化投资和政策扶持,尽快缩小东西部数字差距,目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已制定了支持西部通信发展的相关倾斜政策,确定了对西部电信加大投资的重点领域和方向,提出实施“四大工程”,加快西部信息化发展步伐。一是实施“西部通信走廊工程”,构建快捷高效的西部“信息高速公路”;二是实施“西部数字化城市工程”,重点加快西部各地市的互联网、宽带多媒体网和宽带城域网建设;三是实施“西部宽带接入工程”;四是实施“西部农村电话工程”。这些宏观的信息化产业政策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湘西地区的信息化发展进程。

二、 特色资源优势

特色农业就是依靠与其他地区不同的、不可再复制的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生产与发展特色农产品。对湘西州而言,水土光热等自然条件,适宜于种植椪柑、脐橙、猕猴桃。湘西土壤富硒和天然亚麻酸,利用富硒带和亚麻酸带,可以开发出各种富硒保健食品、保健药品、酒类、护肤美容品;还可以把富晒或富含亚麻酸植物作为工业原料开发出更多富有特色的新产品出来。对具体的乡村和农户而言,有他们各自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因而就有不同的特色产品, 湘西的猕猴桃系列产品、河溪的香醋、乾州的板鸭、龙山百合产品、喜阳腊肉制品,吉信的生姜、泸溪的椪柑、凤凰的姜糖、血粑鸭、里耶的脐橙等等,这些特色农产品都很受市场欢迎。湘西以山地为主,海拔高度不同,温差不同,可以利用不同的海拔高度与不同温度,进行不同的生产或者反季节生产。比如在海拔400~800米的地带种植猕猴桃,在400米以下种植脐橙,海拔800米以上可以栽培生态林,还可以利用不同垂直高度的不同温差进行反季节蔬菜生产。要大力发掘湘西州各县市、乡镇、村、户特色农产品的信息资源,建立湘西特色资源信息库,通过信息化更好地发挥湘西农业特色,同时丰富的特色资源又促进湘西地区农业信息库的充实与完善。

三、 民风民俗优势

居住在湘西的少数民族保留着许多传统的习俗,除了与汉族共有的节日外,每年还有三月三、四月八、赶秋节等。三月三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苗族男女会到野外对歌,同时也进行农副产品交换;四月八的活动内容主要有“吃猪”、上刀梯、苗歌对唱等;赶秋节在立秋的时候举行,是一种庆贺丰收的活动。湘西苗族有很多祭祀活动,目的多为向神灵祈福,主要仪式有“接龙”、“跳香会”等。“接龙”是祈祷家乡兴旺的一种祭祀活动,每年秋收之后,苗家都要在水井和河边设祭坛,插上彩旗摆放祭品,祈求真龙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参加者可达数千人,气氛热烈。“跳香会”在每年的农历十月举行,主要是祭五谷神,人们点燃香火,边跳舞边撒稻谷、粟、麦、豆等五谷杂粮,请五谷神享用丰收果实,感谢它们的保佑。苗族是一个十分好客的民族。有稀客、贵客来到苗寨,往往是主人家请客喝酒吃饭以后,主人家的兄弟、房族、友邻甚至全寨的人家都会接着来请,真可谓“一家客人全寨亲”。苗家请客不仅要敬酒劝酒,还要唱古歌、飞歌助兴。湘西少数民族热情好客,民风质朴,富有神秘色彩,且各种民俗一般与农业有关,独具魅力的湘西民风民俗对外界有非常强烈的吸引力,可以促进湘西各种特色农业信息向外界传播,必将极大地促进湘西农产品市场流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

四、后发优势

(一) 发展理念的后发优势

国际上先进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东部地区的农业信息化发展历程,为民族地区提供了大量可供学习、借鉴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这种发展理念方面的后发优势,集中表现为湘西民族地区各级政府、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既有的理论成果,认真吸取先行者的经验、教训,制定更加合理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从而尽最大可能避免先进国家和地区曾经犯过的战略错误,少走弯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成本,尤其是可以在总结东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更加有效的针对湘西地区的农业经济政策。

(二)资金技术方面的后发优势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变革不断发生,现代科技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随着西部开发的深人,大量的资金和先进技术也会不断渗入西部地区。由于湘西地区整体信息技术水平较差、甚至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空白,技术改造的历史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可以直接引进、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农业信息技术,节省大量研发资金,从而迅速提高自己的农业产业技术水平,进而在较高的技术起点上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农业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三)信息管理方面的后发优势

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湘西地区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向外学习的机遇,农产品加工企业在信息管理方面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后发优势。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东部地区产生了一批知名企业,这些企业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对于后起的民族地区的农业企业,可以直接学习和吸收先进的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为己所用,从而省去了探索的时间,降低了自主管理创新的成本,提高了管理创新的起点。湘西民族地区学习这些农业信息化管理经验的渠道会更多,效率会更高。

农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多部门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湘西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组织的作用, 各级政府应把农业信息化所需的启动性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中,建立农业信息化专项基金,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资源开发和协调配置等方面来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一是制定比较优惠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政策,将农业信息服务业作为发展的重点;根据农业自身的特点,选定部分目标,重点扶持。二是加大对基础设施特别是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湘西特色资源信息库。同时,在政府统一规划下建立市场为导向的信息机制,挖掘特色资源信息,加大湘西特色农产品宣传力度,发挥湘西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后发优势,通过各种渠道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志成. 对加快民族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 北方经济,2004,(09) .

[2]杨娅. 以信息化推进西部的现代化[J]. 经济问题探索, 2007,(08) .

[3]潘志强.以信息化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11).

作者简介:罗业,湖南省吉首大学商学院少数民族经济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后发优势信息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全球教育同质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后发优势探究
周建平:中国空间站将有诸多后发优势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探析——基于后发优势理论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