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报小天地 寄语大文章

2009-04-29 07:17
管理观察 2009年8期
关键词:黑板报寄语心灵

刘 林

摘 要:教育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工作,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如果育人者能智慧地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恰到好处地感其心,动其情,从教师的心灵走入学生的心灵,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探索了一种“走入学生心灵”的、与之产生“谐振点”的情感教育方法——黑板报寄语,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本文着重从“寄语”传爱心、“寄语”明事理、“寄语”唤共鸣、“寄语”增品位等四个方面谈其运用。

关键词:黑板报寄语传情明理共鸣品位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古人早就知道“情”是最能感动人心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交际的一方要与另一方建立和谐、愉悦关系首先必须找到与另一方的情感谐振点才行。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的事,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如果恰到好处地感其心,动其情,从教师的心灵走入学生的心灵,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我在班级管理中探索了一种“走入学生心灵”的、与之产生“谐振点”的情感教育方法——黑板报寄语。

“黑板报寄语”,是指利用班级黑板报开辟一个“寄语”专栏,班主任根据学生思想、生活实际和各阶段教育目标写上一段富有启发性、激励性、哲理性的话语。在实践中发现这种“黑板报寄语”在以下四个方面产生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一、“寄语”传爱心

高尔基说:“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方可以教育学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必须热爱学生,这是在教师素质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无数实践也证明爱心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动力源泉。因而每期“寄语”,都寄托我对全班学生的真诚热爱之情和尊重关爱之心。如几年前,我刚接手一个二年级班,这是一个后进班,为了表达我对全班同学的真心热爱,新学期伊始,我便“寄语”道:

二(11)班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同学是其中的一员。我愿成为与大家平等的一分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我愿与大家共同扬起生活的风帆,直抵理想的彼岸。我爱你们每一个。

针对班上不少同学耐挫力较弱,为了激发其坚强的意志,我的“寄语”是:

当你摔倒而自己站立起来时,你在学会坚强;当你遭遇不幸而忍住泪水时,你在变得坚强;当你面对困难而昂首挺胸时,你已经坚强。当你面对荣誉而不自矜时,你在超越坚强。

为了让学生正视困难,增强战胜困难的毅力,我的“寄语”是:

生活的长河不可能永远波平浪静,成长的历程不可能一路坦荡平易;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不历磨难怎能成强者?

这些“寄语”,拉近了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挚爱、尊重和关怀,从根本上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形成亲切友好的感情,从而为实施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寄语”明事理

《韩非子·八经篇》有“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一句,意思是大凡治天下的道理,非循着人的心理不可。我针对班上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意识地借助于“寄语”加以暗示,进行引导,寓导向于事理之中。

如为了让学生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落实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明确自己一言一行的重要性,我的“寄语”是:

一个嫩芽,对于春天微不足道,但对于小草来说,是勃发的的生命;一盏明灯,对于万家灯火微乎其微,但对航船来说,是方向的指南;一言一行,对于豪言壮举难以比拟,但对于你的人生,却是重要的规范。

班级是学校中最基本的单位,班级风气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为了让学生树立班集体精神,形成优良的班风,我“寄语”道:

成片的树林,能抵御狂风的袭击;鲜艳的花朵,需要一片片绿叶支撑;动听的乐曲,是由一个个悦耳的音符组成;优美的体操,是由身体各部分动作的协调而完成;向上的班集体,依赖你我他的共同努力!

为了自觉地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我“寄语”道:

一个国家的兴盛依赖于民族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国人的奋斗,而崇高的思想道德则是公民所必备的素质。朋友,为了祖国的腾飞,让我们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吧!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就这样,我巧妙地用“寄语”传情、明理,感化学生心灵,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寄语”唤共鸣

我们教育工作者都知道“皮格玛利翁效应”,即期望效应。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表示,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而心灵的接触与交往,可以促使师生之间缩短空间和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在几年的实践过程中,我通过充满期待和热爱的“寄语”,开通了师生之间的“心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其感染,进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自觉地规范言行,养成向上的风气。

除了情感上的“共鸣”而内化为行为上的动力外,实践中还出现一种意想不到的“共鸣”,那就是在“寄语”的“情化”下,不久班委会向我提出能否再开辟一个专栏,让同学抒发自己的心声,取名为“寄语回音”。我惊喜之余,当即欣然同意,就这样两块“寄语”专栏一呼一应,齐头并进,心灵的相通,迸发出激情的火花,师生的唱和,构成和谐、进取的“乐章”。

如学生回应遵规守纪,养成良好习惯重要性的“寄语”是:

播种行为,就可以收获习惯;播种性格,就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可以收获成功。

学生回应战胜困难,增强自信心的“寄语”是:

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变强;阻碍像沙袋,你攻它让开,你让它攻来;自身强大了,问题便退让,自身不强大,问题便强大。

此外,还有反映学生珍惜时间的“寄语”是:

经营好时间就是经营好自己,把握住时光就是把握住生命;抓住今天就是脚踏坚实的地面,乞求明天则是追逐无根的浮萍。

这些心灵的“回音”,有力地促进了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教师及时地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定能收到“所期待的结果”。

四、“寄语”增品位

心理学认为,环境对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把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形象地比喻为“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我巧妙地利用黑板报这一方小小的环境,积极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借助“寄语”,发挥其导向、规范、激励等育人功能,陶冶身心,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心灵受到熏陶,产生一种完善自己的内在驱动力和约束力,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时通过“寄语”也培养学生大量阅读书报的好习惯以及遣词造句的能力,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谓一举多得。师生共同经营着这块“小天地”,“寄语”成了班级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了师生的“精神之餐”,充分发挥环境“化人”的功能,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辅以耐心教育,反复引导,定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

虽然情感教育法,被一些教师戏称为“乌托邦式”,教育的理想化成分较多,面对当前学生之难教育实用性不大,但是我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越来越真切地领悟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良好教育效应,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性,越来越由衷地体会到教育需要智慧,一方小小的板报,竟能演绎出师生如此和谐的篇章,这是始料未及之事,由此更坚定了我在当前新课程实施中的信念:教育需要理想,教育需要智慧,教育需要尊重。◆

作者单位: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黑板报寄语心灵
寄语
特约主编寄语
新年寄语
创意满满的黑板报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莹莹办黑板报
厉害了,我的黑板报
唤醒心灵
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