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爱“稚态”

2009-04-30 06:04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09年4期
关键词:白熊黑猩猩动物

瘦 驼

克努特是史上最有名的北极熊,有着坎坷的身世。2006年12月5日,它悄无声息地来到世上。它和它的双胞胎兄弟被它们的母亲遗弃,当时只有不到30厘米长,还睁不开眼睛,小哥俩在冰冷的岩石上被冻了5个小时,后来被柏林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救下,并开始人工喂养。4天后,它的兄弟夭折,而克努特顽强地存活了下来,成为德国30年来第一只人工喂养成功的北极熊。

不久后,德国的数家媒体开始报道克努特,毛绒玩具般的小家伙迅速捕获了人们的心。有家电视台在周六上午推出了克努特的纪录片,居然获得了15%的收视率。连那些平日里板着个脸的政要们也成了克努特的俘虏,据说柏林市长每天都看克努特的成长纪录片;当克努特15周大,第一次与众人见面的时候,德国的环境部长也来凑热闹,他成了小克努特的监护人。首次见面那天,几千人来到柏林动物园,等待一睹小白熊的队伍排出去300米长。同时,克努特的玩具和纪念品也成了抢手货。

幸福时光总是太匆匆,转眼就是克努特周岁生日了。然而,这天克努特却过得冷冷清清,连部长“干爹”都没来捧场。而且那些克努特纪念品也成了滞销货。小贩们很头痛,为什么明星克努特失宠了?很多人可能不愿意承认,但事实上,克努特不再能赢得大家的喜爱,仅仅是因为它长大了。长大后的克努特,跟以前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已经是只重达116千克的魁梧的小伙子了。人们要的是毛绒玩具般的克努特,不是膀大腰圆满眼凶光的猛兽。

其实小白熊克努特被它的“粉丝”们抛弃并不说明人们薄情寡义,而是人类的本能在作怪。早在1949年,奥地利伟大的动物学家洛仑兹就提出了一个假说,他认为幼小动物的种种体貌特征会引发成年动物的护幼行为。而这些所谓的“幼稚特征”就包括大脑袋,大眼睛,短鼻子等等。这也是动物的“可爱特征”。

不妨看看卡通,最经典的莫过于米老鼠的“演化史”。古生物学家斯蒂芬古尔德曾经在他注明的科普文集《熊猫的拇指》提到过这一节。从诞生那天起,米老鼠的形象就一步一步向着更“幼稚”的方向演化,头越来越大,眼睛越来越大,鼻子也越来越短。同是迪斯尼卡通形象,那些蠢笨邪恶的角色则“成年化”很多,比如傻乎乎的普鲁托和古菲,或者与米奇争夺明妮的坏老鼠莫迪默,无一例外都长着一张大长脸。

在动物学家和行为学家那里,洛仑兹的假说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科学家们发现这种偏爱“幼稚特征”的现象是跨民族跨文化的,甚至跨越了物种,因为在很多其他哺乳动物和鸟类那里,也存在这一现象。这一偏好同样影响到了成年人,特别是成年男人的择偶,这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些大眼睛的“卡哇伊”女孩特别受欢迎。

而有些动物就占了这个偏好的光,比如大熊猫和考拉,即便成年了,这些动物仍然长着一副“娃娃脸”。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是它们,而不是别的动物特别受人欢迎了。

受影响更大的动物是我们的宠物们,特别是狗。与它们的先祖狼相比,狗普遍呈现出了“稚态延长”的现象。浅色的毛、大脑袋、圆滚滚的身子、耷拉的耳朵、摇来摆去的尾巴、甚至是汪汪叫,都无一不是小狼的特征——成年狼只会号叫不会吠叫。这不过是一万多年来人们偏爱“稚态”这一选择压力施加给一代又一代狗的结果。

而人类本身也是“稚态延长”的动物。与我们的亲戚黑猩猩相比(人类与黑猩猩的差异远小于狮子和老虎的差异),人类的大脑发育一直延续到20岁之后,而黑猩猩的大脑出生后一年就不再发育了,人类的牙齿的出现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也是最晚的。并且,这种稚态延长的趋势并没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缩短,反而是更严重了。现代人类需要花费寿命的三分之一来学习必要的社会生存技能,这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啊。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进化心理学家布鲁斯·查尔顿认为,现代人正在经历一场成长发育上的危机。原因在于,环境的频繁更换需要保持孩子似的不安定状态以及终生的学习意愿。漫长的受教育历程也使成年式的生活和思维习惯的形成培养变得艰难。查尔顿认为,这种新型的成熟危机反而是在那些最为睿智的头脑中反映得最为明显。教师、科学家和许多其他学术人士行事常常具有跳跃性,他们的关注点变幻不定,而且遇事容易有过激反应。

这一点上,小白熊克努特要向人类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编辑/梁宇清

猜你喜欢
白熊黑猩猩动物
“白熊”≈“自然”
黑猩猩拥抱救命恩人
最萌动物榜
倭黑猩猩也会出现老花眼
动物可笑堂
有趣的黑猩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