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陶瓷款识多样化

2009-05-06 03:35谢志明
佛山陶瓷 2009年3期
关键词:多样化历史

谢志明

摘要 中国陶瓷历史悠远,几千年来她一直传承着中华文明。一幅幅精美的陶瓷款识铭刻其上,成为历史的标识。回顾陶瓷多彩而意蕴深刻的款识,方寸之间,气象万千,鉴证了中国陶瓷制造的盛事,也令人感悟到陶瓷发展的历史脉搏。

关键词 瓷器款识,多样化,历史

1引 言

款识又称铭文,本意是指古代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汉书·效祀志》中说:“鼎细小,又有款识。”张士南在《游宦记闻》中解释:“款谓阴字,是凹入者;识谓阳字,是凸出者。”后引申为瓷器等文物上的题铭文字。凡以文字或符号为表现形式且附着在陶瓷器上的特殊装饰均称为款识。

陶瓷款识历经几千年的演变,直至民国时期,其样式已发展到了极致。从内容上看,陶瓷款识大致可归结为年号款、堂名款、陶人款、吉语款、供养款、图案款及其它特殊类款等几大类。

陶瓷款识虽是陶瓷器上的附属物,但由于它是古陶瓷鉴定中的重要依据,故历来为陶瓷鉴定家所重视。通过比较各时代陶瓷器上的款识内容、格式、字体、书法、工艺等方面的特征,再结合胎、釉、彩等其他特征,即可对一件器物进行鉴定;从中还能感悟到不断嬗变的历史脉搏,升华鉴赏和收藏的审美层次。

2陶瓷款识的多样化

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制作出了陶器,而成熟的瓷器到汉代才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上已出现原始的款识;但瓷器上最早的款识,根据考古发现,是浙江省鄞县出土的一件东汉青瓷双系盘口壶,底足刻有隶书“王尊”二字。自东汉直到唐代,陶瓷款识极少,到宋元时期仍很少见。进入明代之后,陶瓷款识在前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创生出丰富多彩的款识。

2.1 陶人款

又称人名款,是指在陶瓷器上所署的陶工、作坊主、收藏者、督陶官等的姓氏或姓名。这早在商、周,特别是战国、秦、汉时期的陶器上已经出现,此后历代屡见不鲜。例如三国吴青瓷虎子上的“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唐长沙窑瓷器上的“郑家小口天下第一”、宋磁州窑瓷枕上的“张家造”、宋耀州窑青瓷上的“赵家”、宋临汝窑青瓷上的“吴”、明嘉靖景德镇瓷器上的“陈守钊造”、清乾隆景德镇瓷器上的“蜗寄唐英制”等。明以前的陶人款多为刻划或模印,亦有少量彩书,德化窑、宜兴窑等陶瓷器上的陶人款则多为模印或刻划。陶人款是研究古代社会制度、生产关系的珍贵资料。图1即为陶人款。

2.2 纪年款

标明陶瓷器制作年代的一种款识。在古代陶瓷款识中占有较大比例。一般来说,纪年款可分为三种。一是年款,即以帝王年号为纪年的款识,又称朝代款。如北宋“端拱二年”、明代“大明宣德年制”、清代“大清康熙年制”等。二是干支款,即用60年周而复始的天干配地支来标明器物具体年代的款识。这种款识多附在帝王年号之后,始见于明代弘治时期。如“正德丁卯八月吉日钦差膳照太监发心成造”、“万历丁丑年造”等;也有直接用干支纪年的,如弘治时的“壬子年造”、康熙时的“又辛丑年制”等。三是特殊年款,指只写某朝而不写具体年号的款识,如“大明年造”、“大清年制”等。图2即为纪年款。

秦、汉至元代,纪年款日趋多见。落款方式以刻、划为主。另有彩书、墨书和模印。早期纪年款的特征是:文字内容不统一,落款位置不固定,款式无定制,一种纪年款往往只用于某一件器物,不见批量落款。

元、明、清时期,釉下青花书写纪年款所占比重最大,另有刻划款、模印款及釉上彩书写款等。字体以楷书最为多见,另有篆书、行草等。款字排列方式多为自上而下竖写或自右向左横排;多加边饰,常见的有双线圆圈、双装方框、单线圆圈、单线方框等,也有无边栏的;款字多书于器物外底中心,也有书于内底心、口沿下以及肩、腹、耳、柄、颈、足内沿等处。

纪年款以明、清两代景德镇官窑瓷器使用最多,但部分民窑器,尤其是景德镇民窑器上也经常使用。民窑款字体多显得粗率,不及官窑款字体规整。有人将明代官窑瓷器年款总结为五句口诀,即“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这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纪年款标明了器物制作的大致年代或具体年代,所以是古陶瓷年代鉴定中最重要的依据。

2.3 室名款

将私人住所或书房名称刻、印、书写于订烧瓷器上作为私家用瓷或藏瓷的标志,这类款识称为室名款,或称私家藏款、堂名款、斋名款、斋堂款等。内容包括堂名、斋名、轩名、殿名、楼名、阁名、室名、书房名、馆名等。如:慎德堂、拙存斋、彩云轩、养心殿、古香楼、文山阁、澹怀室、古香书屋、椒声馆等。其中以带“堂”字的室名款最为多见。

室名款于宋代已初露端倪,明代后期形成风尚,清代更是大量流行,尤以康熙、乾隆、道光时使用最广。在陶瓷款识中,室名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室名款的使用与当时封建帝王的附庸风雅之风有密切关系。定烧者大部分是皇亲、贵族、高官豪绅、文人雅士或名工巧匠,也有一部分(例如带“官”或“殿”字的)是皇帝本人订制的,一般人不能随便使用,如嘉庆朝“懋勤殿”款印盒。懋勤殿位于故宫乾清官西庑,康熙皇帝曾在此读书,存放过碑帖,嘉庆时继续存放先帝遗物。此盒即为嘉庆时懋勤殿的专用物,至今盒里还有鲜红的印泥。清末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云:“瓷款之堂名、斋名者, 大抵有四类,一为帝王,一为亲贵,一为名士而达官者,一为雅匠良工也。”又曰:“有清仁庙、纯庙两代君主,好讲理学,故所命堂名多理学语。康熙则有乾惕斋、中和堂;乾隆则有静警、养和、敬慎诸堂,皆内府堂名也。上行下效亲贵诸士亦趋重于理学而成为风气,如拙存斋、绍闻堂在康熙间;敬畏堂、正谊书屋在雍乾间;宁静、宁晋、宁远、德诚诸斋在乾嘉间;慎德堂、植本堂、有恒堂均嘉道间,大抵多属亲贵诸王之制品。” 还言:“称堂、称斋者,帝王亲贵、达官名匠皆有之;若称书屋、山房者,称珍藏、珍玩、雅制、雅玩者,亲贵达官有之,而帝王无之也,故此类款概谓之私家款。”应当指出,有些室名款,特别是清代室名款,纵贯数朝,也有些清初瓷器上题写的款识,晚清再次出现。图3即为堂名款。

2.4 仿写款

又称寄托款,指后代或后朝瓷器上落前代或前朝款识。仿写款中最常见的是仿写年号款,如明代正德朝仿写“大明宣德年制”款、清代康熙朝仿写“大明成化年制”款等。仿写款主要见于景德镇窑、民窑瓷器上,自明代中期以后直至今日,屡有所见。

仿写款的出现与人们的好古之心以及前朝瓷器的经济价值增高有密切关系。如宣德官窑青花瓷器以其精细的胎釉、浓艳的青料、规整优美的造型和朴素优雅的纹饰而倍受后人青睐,自明成化年开始不断被人仿制,这些仿制品多落宣德官窑年款。明代后期文人墨客对宣德瓷器的品评,也助长了当时瓷器仿写宣德年款之风。正如万历时谢肇《五杂俎》所言:“宣德款制最精,距今百五十年,其价几与宋品矣;嘉靖次之,成化又次之。”

再如著名的成化斗彩瓷器,胎薄、釉润、彩精,至明代晚期已相当珍贵。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云:“窑器初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顷来京师,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为吐舌不能下。”这就造成明嘉靖以来仿成化斗彩瓷器的大量出现。瓷器仿写款给后人鉴别瓷器真伪带来极大困难。民窑瓷器上的仿写款,字体多草率,容易识破;而官窑瓷器由于多按样仿制,其仿款几可乱真,常能误人眼目。

2.5 吉语款

又称“吉言款”、“赞颂款”。指在陶瓷器上刻、印或书写的具有祈求幸福、吉祥或赞美器物本身含义的词句或短语。明代以前多落款于器内或外壁,明清时多落款于器物外底。

早在三国西晋时的青瓷上,就可以见到“富且洋(祥),宜公卿,多子孙,寿命长”等字样。宋元时期则有“金玉满堂”、“佛光普渡”、“家国永安”等吉言款。明代的吉言款多出现于晚期,且以民窑器上最为流行。如“万福悠同”、“食禄万钟”、“三元及第”等,还有只题一、二个字的,如“双利”、“福”、“寿”等。清代吉言款,一般沿袭明代,也常见于官窑器,如康熙六旬庆典七寸碟有“万寿无疆”篆字。有的礼器题“喜”、“庆”或书蒙古文。样式也多种多样,有单、双线方框或无圈框、双圈的。

赞颂款虽然早在唐代的长沙窑就有,如“郑家小口天下有名”、“卞家小口天下第一”,但它的流行却是在明清两代。明代的瓷器上有“上品佳器”、“昌江美玉”等四字款;也有“美玉”、“雅珍”等二字款;一般都在款识之外环以单圈或双圈,圆圈大小各异,个别也有无圈者。晚明赞颂款,多带“佳器”二字。清代有赞颂款的瓷器,多属私人,故又称私家款,如“美玉雅玩”、“奇珍如玉”、“珍藏”、“雅玩”、“玉”、“古”、“珍”。

2.6 供养款

刻划或书写于宗教信徒订烧施舍给寺观的供器上的款识。此类款识文字内容较长,由于其内容多为“某年某月某日某人施舍某某器供养某某地点”,故名供养款。宋、金瓷器上已出现这种款识,元、明、清时期景德镇窑、龙泉窑等瓷器上大量流行。

供养地点,有“佛前”、“观音前”、“关王老爷前”、 “赵大将军前”、“太师爷前”、“天仙圣母前”、“土地神前”、“子孙奶奶前”等等,目的是求福、求寿、求子、求顺、求平安、求诸事如意、求买卖亨通等等。从这些陶瓷器上的祈语文字可以看出,在以农业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们最希望的是平安,所以连瓷器上都写着“平安是福”的款识。至于“父母寿命延长,自身夫妻偕老”,表达了人伦中的亲情及夫妻间的恩爱,而“子孙再望”、“早生子嗣”,则是传统多子多福思想的反映。

2.7 图案款

又称花押款、画押款、记号款等。其本意是指在文书契约上的签字或代替签字的符号。元代陶宗仪在《辍耕录》卷二“刻名印”中记载了当时画押的应用情况:“今蒙古、色目人之为官者,多不能执笔花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宰辅乃近侍官至一品者,得旨则五图书押字,非特赐不敢用。”在蒙古、色目人通用押印的风气下,许多汉人也纷纷仿效,致使押印广为流行。这种影响在明、清瓷器上也有反映。图4即为画押款。

陶瓷器上的花样款是指器物底部非文字的图案纹样标记,主要见于景德镇民窑瓷器上。花样款明代已经出现,至清代康熙、雍正时广为流行,其内容主要有:一是博古图案,如八卦、太极图、八宝、琴棋书画、八音器及礼服上所绣的十二章等;二是佛教符号,如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八吉祥;三是道家符号,最著名的为八仙所持之物;汉钟离的还魂扇、吕洞宾的宝剑、李铁拐的葫芦、曹国舅的绰板、蓝采和的花篮、张果老的渔鼓、韩湘子的笛子,何仙姑的荷花,俗称“暗八仙”;四是“豆腐干”图案,即在双重方框内绘横竖相间的线条;五是“四朵花”图案,即在双重圆圈内绘四个似字非字的图案,或四个花朵,简单的只绘四个“×”;六是其他花样,如龙、凤、鹿、鹤、龟、螭、兔、松、竹海、蟠桃、瑞草、灵芝、艾叶、云头、字等。

2.8 其它款

除以上款识外,还有一些不能归入以上款识的特殊标识,这类款识为数不少,皆统称为其它特殊类款。如“天”字款、“官”字款、“新官”款、“供御”和“进盏”款,还有,如“茶”、“酒”、“琅”等字款。图5即为“天”字款。

3结 语

总之,古陶瓷款识区别了产地和不同的制造者等,成为古陶瓷鉴定的重要依据。同时,它为现代陶瓷商标的形成、发展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如今,陶瓷商标成为现代的陶瓷款识,是陶瓷装饰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一方寸之地,鉴证了我国陶瓷制造的悠远历史,传承着中华文明,继往开来。

参考文献

1 铁 源.民国瓷器鉴定——纹饰·款识·辨伪[M].华龄出版社,2004

2 熊玉莲,陈万红.陶瓷纪年款编[M].江西美术出版社,2004

3 徐智明,董 亮.中国瓷器款识的演变[J].2007(8)

4 张翊华等.中国陶瓷鉴定[M].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

5 http://www.jdzmcw.com/.景德镇陶瓷在线

6 http://www.cerart.com.cn/.中华陶瓷网

The Evolution of Splendid Inscriptions on Ceramics

Xie Zhiming

(Jingdezhen Comprehensive CollegeJingdezhenJiangxi333000)

Abstract: With long-standing history, Chinese ceramics have been spreading Chinese civilization for several thousand years.The exquisite inscriptions on it became the historical marks.Reviewing the evolution of ceramic inscriptions of China,the tiny place spectacularly interprets Chinese ceramic events;moreover,touches the development of ceramics.

Keywords: ceramic inscriptions,variety,history

猜你喜欢
多样化历史
浅谈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新历史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