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印章的装饰艺术特点

2009-05-06 03:35
佛山陶瓷 2009年3期
关键词:艺术特点装饰

方 莉

摘要印章是我国一门特有的艺术门类,蕴涵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体现了民族精神。印章文化已经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而陶瓷印章又是其特有的材质种类,在小小的一方陶瓷印章中,集材质美、雕刻美、书法美、文学美为一身,具有极大的审美功能。本文主要探讨了陶瓷印章的装饰艺术特点,同时运用了图片进行分析展示,使人们了解陶瓷印章特有的艺术表现力,让人们在它特有的材质、装饰中寻求意境和创作灵感,寻求新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形式。

关键词陶瓷印章,装饰,艺术特点

1引言

陶瓷印章是在陶瓷与印两大文化的融合中出现的艺术品,是刀、土、火中不断融合与发展的产物。大量的历史证明,早在先秦、秦汉时代所使用的陶质器物上所留下的花纹与早期的文字,以及后来的封泥、瓦当等,都可以视为陶瓷印章的先驱。完全出现了印章形制的古代瓷印章初见于晋,多出现于宋元,到了元末明初石制印章的普及,以及文人篆刻的兴起都对陶瓷印章产生过非常大的冲击,制作工序相对复杂的陶瓷印章逐步淡出,直至清代以后便逐步退出并被人们所遗忘。

陶瓷印章现在作为一个艺术品以及收藏品再次被人们提出,是利用了陶瓷的材质进行新的艺术表现;同时研究陶瓷印章的装饰特点有利于更加了解陶瓷印章的艺术价值,以便有更多的篆刻艺术家和陶瓷艺术家参与其中,使其更加具有中国艺术的灵魂。

在苏珊·朗格的《情感与形式》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什么是装饰, 它明显的同义词是‘添饰'(ornamentation)、‘美饰 (embellishment), 但一如大多同义词它们不完全相等。‘装饰'不单纯像‘美饰'那样涉及美,也不单纯暗示增添一个独立的饰物。‘装饰'( decoration)与‘得体'(decorum)为同源词,它意味着适宜、形式化。”

关于陶瓷的装饰一般是指对陶瓷进行艺术加工的各种方式、技法,能提高产品的艺术性和档次。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陶瓷印章的长相,不但要通过印面、印钮,而且靠釉彩来装饰打扮。无论是白胎的陶瓷印章或生坯的印章,在进行精心的装饰后,才可以在烧成后表现得赏心悦目。所以陶瓷印章的彩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装饰可在施釉前对坯体进行,也可以在釉上、釉下和釉色本身进行。常用的具体装饰方法有单色釉、杂色釉(窑变釉、花釉)、结晶釉、裂纹釉、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金银彩、斗彩、贴花、喷花、印花、刷花、刻花、划花、剔花、塑雕等。以上各种装饰方法,可以单项运用,也可综合运用。

梅文鼎在《陶艺与石湾陶艺》中说到,“陶艺语言是独特的,它给人们提供的满足是多种类型的,它可以不借助任何意识,可以不借助任何造型,但却不可以离开泥、火、釉。”当然不容置疑的则是陶瓷印章是泥、釉、火的综合产物,但是陶瓷印章篆刻家在其作品中赋予了审美内涵和精神情趣,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材料手段来表现富有个性的陶瓷印章艺术作品。陶瓷印章的装饰就是打破传统观念中印章的材质与装饰,将人们对陶瓷印章自由的情感发挥到极致。

所以陶瓷印章表面的着色装饰本身就是强调视觉冲击力的,这才能激发人们的解读兴趣,加强人们对于探寻陶瓷印章内涵的兴致。陶瓷印章虽然是一件小的艺术品,但是其装饰也不是一味地只有一个颜色的表现,我们依然可以运用淡彩和局部的着色办法来表现出空灵的境界,就象中国画中的留白处理一样,给人一种宁静舒缓的氛围。

其实陶瓷印章的装饰是否具有表现力,关键在于作者对釉上、下装饰的把握和控制力。要注意装饰后的陶瓷印章釉色与其形状的关系,在保持形状优势的同时也要保持装饰后色彩的优势,要使两者均衡以达到统一。总之,陶瓷印章的装饰对于陶瓷印章来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许多感觉、理念需要通过陶瓷印章的装饰来表达。

陶瓷印章是陶瓷类与篆刻类中的一个极小的范畴,它的装饰手法有陶瓷和印章类的共性,且也有陶瓷印章自己的个性。下面就陶瓷印章的装饰共性和个性作一分析。

2陶瓷印章的装饰

2.1 釉上彩装饰

所谓釉上装饰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在烧成的陶瓷釉面上彩绘,然后经炉火低温(600~900℃)烘烧而成。彩料品种多,色调丰富,纹样稍凸出,操作较釉下彩简便;但画面光亮度较差,长久使用后易磨损变色,受酸性食物侵蚀会溶出铅等毒性元素。主要品种有五彩、粉彩、新彩、珐琅彩、墨彩、描金等。釉上彩是宋代首创的,始称“宋红绿彩”;明代时单种彩和多种彩制作已很发达;入清以后,创新更多,品种极为丰富。

这种装饰在陶瓷印章中较为多见,由于陶瓷印章的个体比较小,在陶瓷印章上面进行彩绘可以增加陶瓷印章的装饰效果,通过陶瓷印章印钮本身的雕凿造型与人工绘画融合为一体。陶瓷印章上的彩绘可以在高温颜色釉上进行彩绘,形成综合性的装饰作品,风格各异,同时也是陶瓷艺术与当代审美观念结合的新的装饰手段。总之需要运用各种不同的彩绘技艺,焕发出陶瓷印章艺术的表现力,拓宽陶瓷印章釉上装饰的艺术领域(如图1所示)。

2.2 釉下彩装饰

釉下彩装饰也是瓷器釉彩的一种装饰手法,在素烧或未烧的坯胎上彩绘,再盖上透明釉,入窑高温(1200~1400℃)一次烧成。釉下彩装饰的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因有釉层保护,画面不受磨、耐蚀、久用不脱,并能保持色泽的鲜艳和防铅等毒物溶出。但彩料品种少,色彩远不及釉上彩丰富。常见品种有青花、釉里红、青花玲珑、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等。釉下彩装饰创始于唐长沙窑,宋磁州窑加以继承,元以后景德镇窑予以发展。

釉下彩的装饰极为丰富,同时可以一次烧成,并且由于是在坯胎上彩绘,再盖上透明釉,所以在坯胎上就可以对陶瓷印章的边款进行提写,也可以结合印章的印钮进行不同风格的装饰。

无论是运用釉上彩绘还是釉下彩绘来装饰陶瓷印章,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通过造型、装饰再结合火的烧成来达到人们追求的并区别于其他材质印章的独特艺术表现与感染力(如图2所示)。

2.3 色釉装饰

颜色釉是在陶瓷的基本釉中加入适量着色物质,使釉面形成各种颜色的装饰效果。它按照不同的烧成温度可以分为高温颜色釉(1300℃左右)和低温颜色釉(1250℃以下)。由于烧成的温度不同,温度高的釉厚而润,温度低的釉色则显得薄而轻巧。

其实釉色可在陶瓷印章中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使人们在釉和泥火产生的无穷变化中寻求独特的个性陶瓷印章,同时有其他材质印章不可比拟的优势。陶瓷印章如完全运用釉来表现陶瓷印章的独特审美时,若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段,也可以带来许多自然的变化,这就是运用不同的施釉方法,如浸釉、流釉、喷釉、涂釉等,或者多次烧成,以达到丰富多彩的变化效果。同时釉层厚薄不匀,烧后会产生丰富的层次感,在注重细节的处理中表现出整体的变化效果。其实釉的魅力对于陶瓷印章篆刻艺术家来说是在烧成上的期待,由于对釉的烧成掌控的不稳定性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釉运用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陶瓷印章的好坏,如果发挥得好,陶瓷印章的艺术效果自然会增色不少,但对于发挥不好的釉色则会对陶瓷印章作品产生致命的毁灭。陶瓷印章艺术家在这种掌控与不可预知、必然与偶然的期待中寻求釉在自己的陶瓷印章作品中表现出个性的语言(如图3所示)。

2.4 综合装饰

陶瓷装饰的综合运用就是运用各种手法进行陶瓷装饰。在表现技法上,运用点、线、面的变化与釉上、釉下、色釉的堆、贴、刷、浇等工艺相互交融,变化出适合现代陶瓷印章审美需求的美好画面。中国陶瓷艺术家在现代世界文化艺术思潮和观念的影响下,大胆地吸取西方各种有意义的创作法则和现代创作意蕴,又在发掘传统的同时摸索出自己的艺术定位。比如以青花釉下、釉上、釉中、斗彩、粉彩、新彩等不同手法的相互结合,在表现形式上同时也可以运用象征手法、 写实手法,利用色釉的流动与不流动肌理、无光或有光来表达如朦胧、深远、幽静、开拓的意境。陶瓷印章的综合装饰是其艺术价值的一大特色,使得陶瓷印章在整体审美上更加具有艺术表现力,而其他材质印章大多都是自然形成的,在色彩处理上显然没有陶瓷印章来得丰富。陶瓷印章的综合装饰处理可以通过艺术家自我感情、自我意念来进行表现,给作品赋予多种意味,产生强烈的思想内涵,给人带来更广阔的境界。如孙国斌和顾工的陶瓷印章作品,分别运用了釉色装饰以及刻划的综合装饰同时结合印钮的弧度变化,使得这两方印章有了自我个性的表现(如图4、5)。

总的来说,陶瓷印章的综合装饰应该是“饰必应型”,应该做到装饰与陶瓷印章造型的完美结合,这种结合不仅仅对陶瓷印章的印钮进行装饰,同时也要注意与印台进行装饰对比,注意陶瓷印章的主体纹样是选择在印钮上还是印台上,通过虚实对比与疏密对比来产生出意想不到的艺术感染力。

3结 语

在这个小小的一方陶瓷印章中可表现出广阔的潜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应该立足在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特点上,再加上现代审美的艺术理念和个性的色釉综合装饰来完善陶瓷印章作品,使得陶瓷印章不仅仅成为现代陶瓷艺术的一朵奇葩,也成为现代印章艺术的瑰宝。

参考文献

1 韩天衡.中国篆刻大辞典[M].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2 莫小不.阴阳流变[M].杭州: 西泠印社出版社,2004

3 萧高洪.印章历史与文化[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

4 苏姗·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5 汪庆正. 简明陶瓷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6 今日美术馆丛刊编委会.首届流行印风提名展[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7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1985

猜你喜欢
艺术特点装饰
◆ 装饰线条
装饰线条
鲤鱼旗装饰坠
装饰圣诞树
浅谈工笔女画家蒋采萍的绘画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艺术特点与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