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术中采用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技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2009-05-06 03:35黄海燕王志效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8期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静脉炎

黄海燕 王志效

【摘要】 目的 比较血浆置换术中采用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技术与常规静脉穿刺出现不良反应的差异性,探讨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技术在血浆置换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36例需行血浆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A和B两组,A组采用BD静脉密闭式留置针穿刺(120例),B组采用普通静脉穿刺针穿刺(116例)。结果 A组静脉炎2例,液体外渗9例,其他不良反应3例;B组静脉炎8例,液体外渗18例,其他不良反应4例。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置换术中采用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技术可降低穿刺部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液体外渗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BD closed tightly type detaining venepuncture in plasmapheresis

WANG Zhi-xiao,HUANG Hai-yan.The Blood Center of Jining,Jining 27204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variability of adverse effects between BD closed tightly type detaining venepuncture and ordinary scalp venepuncture,and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applying BD closed tightly type detaining venepuncture in plasmapheresis.Methods 236 cases need plasmaphere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group and B group.The A group adopted BD closed tightly type intravenous detaining needle (120 cases) and the B group adopted ordinary scalp venepuncture (116 cases).Results Therehave 2 cases phlebitis,9 cases fluid exosmose and 3 cases other adverse effects in A group; Therehave 8 cases phlebitis,18 cases fluid exosmose and 4 cases other adverse effects in B group.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effect was 11.7%in A group and 22.6%in B group,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mpared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It was could to cut down that incidence rate of punctura place by BD closed tightly type detaining venepuncture in plasmapheresis.

【Key words】

Intravenous detaining needle; Phlebitis; Fluid exosmose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静脉留置针技术(套管针)以其操作简单、 套管柔软、 套管在静普通静脉穿刺针穿刺组进行血浆置换术,将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统计学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材料 PCS-2血细胞分离机(美国血液技术公司生产);620、625B原装一次性耗材(美国); 18GA一次性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美国B-D公司生产);16G一次性静脉穿刺针(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公司生产);ACD-B方复方枸橼酸钠抗凝剂和0.9%生理盐水(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公司生产);706代血浆; 新鲜冰冻血浆(均来自无偿献血者)。

1.2 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为2005年3月至2008年7月内科系统患需进行血浆置换的患者236例,男124例,女112例;年龄15~70岁,平均49岁,随机分为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组120例与普通静脉穿刺针穿刺组116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穿刺血管的选择 两组均宜选择上肢粗大、饱满、弹性好、不易滑动、易于固定的静脉(一般选择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避开关节;由于下肢静脉瓣较多,血流缓慢,一般不宜选择。

1.3.2 穿刺、固定及拔管 用PCS2血细胞分离机,选择乏血小板血浆收集程序,采用 ACD-B抗凝剂抗凝血液,机器自检结束后安装耗材。A组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常规消毒穿刺部位(范围10 cm×10 cm以上),扎好止血带,转动针芯360°,以15°~30°的角度缓慢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左手固定外套管,右手退回针芯1 mm并固定,然后左手推进外套管,待套管全部送入后,用左手拇指压住外套管前端,防止血液溢出,右手取出针芯,连接进端管路,按动Drow键,进行血浆置换。用消毒棉球盖好穿刺孔,并妥善固定。血浆置换过程中始终保持每一循环的出浆量与进入体内置换液的量达到动态平衡,每次置换血浆总量为患者的一个血浆容量,1次/3 d,2~3次为1个疗程。血浆置换结束后,拔管。对需要再次做血浆置换的患者则采取正压封管,即用左手压住套管针前端,拧下连接管,换上肝素帽。肝素钠盐水作封闭管液,取3~5 ml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使管腔充满封管液达到正压封管。再次做血浆置换时,取下肝素帽,与采集管路连接即可采集,如无不良反应留置时间可为7~14 d[1]。B组采用普通静脉穿刺针穿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处理,进行配对资料的t检验及率的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普通静脉穿刺针穿刺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结果,见表1。

3 讨论

血浆置换术是指分离和去除患者循环血液中某些病理性成分,换输其正常成分,并补充一定量的溶液或正常人血浆,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我国80年代初开始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1998年和1991年分别召开过两届全国全国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和置换术的学术会议,有力地推动了这项治疗技术的发展。近几年,由于血液成分分离机不断引进和改进,机械法已经替代了手工法,由于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已使这种治疗方法变得简单易行,也相对比较安全。但是,操作人员仍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与方法。否则,不能顺利完成此项工作,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血浆置换术必须有良好的静脉通道,它关系到这项技术的成败,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都是建立静脉通道的良好途径,一般选用外周静脉穿刺,其次中心静脉插管。静脉脉瘘和静脉切开目前不主张用于置换术。我国95%以上采用外周静脉穿刺的方法,它有着操作简单易行、安全系数高等优点。

本文所选的236例内科系统患者采用外周静脉穿刺方法进行血浆置换的目的均是为了去除血浆中的有毒性成分、免疫性介质等病理性成分,每次置换血浆总量为患者的一个血浆容量,1次/3 d,2~3次为1个疗程,每次置换时间需4~6 h。血浆置换术采血、还血流速相对要求较快,一般需用16号穿刺针,普通的16号静脉穿刺针针头长、锋利坚硬,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躯体的活动,极易穿破血管造成血液或液体外渗皮下淤血,有的患者需要多次置换血浆,如穿刺不当或反复穿刺,极易损伤患者的血管,从而发生静脉炎、液体外渗等不良反应,如何减少血浆置换过程中出现静脉炎、皮下淤血、堵管等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置换成功率,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因优点在于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壁,减少了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了血管,并且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优点成为临床,特别是小儿及慢性病血管弹性差的老年患者输血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本研究结果显示:BD密闭式静脉针留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7%)明显低于非留置常规静脉穿刺针静脉穿刺组( 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可能与所用的PCS2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浆采集和血浆置换时,穿刺部位选择余地大,可选用肘正中静脉、颈外静脉、大隐静脉等,解除了因对某一静脉长期反复多次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一些并发症。另外,静脉留置针为塑料外套管,管壁薄、管腔大,在血管内便于向前推进和保留,亦能达到血细胞分离机血液流速的要求,治疗效果好。表明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浆置换时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是安全的、可行的。对于静脉留置的时间长短,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套管针的保留时间规定为3 d[2],我国尚无统一规定,但有报道套管针留置5 d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0[3]。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以上观点,提示在采取正确的穿刺手法,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相对无菌及周围皮肤清洁的情况下,只要没有发生堵管和渗漏,留置7 d完全可行。

参 考 文 献

[1] 余玉泉.留置针穿刺失败与留置时间不长的原因分析与对策.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29.

[2] 田兆嵩.临床输血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2-104.

[3] 谢贤敏.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护理研究,2002,16(2):73.

猜你喜欢
静脉留置针静脉炎
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地塞米松联合甲硝唑预防性湿敷在外周静脉泵注可达龙患者中的应用
儿科输液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探讨
儿科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集束化护理减少静脉留置针患儿并发症的作用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
艾滋病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配合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的护理分析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研究与护理进展
龙血竭在防治静脉炎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