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义淑眼里教育的发展和变化

2009-05-12 05:58杨云慧
云南教育·视界 2009年10期
关键词:校舍全县学校

杨云慧

韩义淑是镇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联系教育。她50出头的模样,有些偏胖,脸上时常挂着和蔼的笑容。对于教育,她有一种解不开的情结。这天,她下乡来到五德镇中学调研。一进校园,她眼里就跳进了一片片明亮的颜色,在乌蒙山灰蒙蒙的大氛围中显得更为耀眼。

看着一幢幢新建的漂亮校舍,韩义淑在心里不断地说:“变啦,变啦!”回想1998年至2003年,她担任分管教育的副县长,那时,她多次来过这所学校,每次都为破旧不堪的校舍揪心。其实,那时,整个镇雄县教育的基础设施差不多都是这样,她说:“只要天阴下雨,县里的领导就坐立不安啦,都怕学校出事。”她用“十分脆弱”来形容那时镇雄教育的基础设施。仅仅几年间,镇雄教育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韩义淑用混合了滇、川、黔语言特点的当地浓重口音这样来形容。

韩义淑见证了近十几年镇雄教育的发展变化

镇雄地处乌蒙山北麓,滇、川、黔3省交界处,全县总人口136.95万,是云南省第一人口大县。镇雄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至今还有70多万贫困人口。截至2008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为2.6亿元,地方财政总支出15.2亿元。人均财政收入、支出分别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二和第一。

这样的财政状况,导致了镇雄教育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当全国、全省大多数县已经实现“两基”目标的时候,镇雄仅仅低标准通过“普六”验收。2001年,全县有校舍72.4万平方米,但危房比例还高达20%,且大多数学校无院墙、校门、运动场地、厕所等配套设施,课桌椅、教学仪器、图书等配备严重不足。按当时的学生人数和标准计算,校舍还差5.3万平方米。以当年造价计算,单是校舍建设就需要投入经费4.2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县财政收入的6倍。这对于一个“到处都喊渴”的贫困大县简直是比登天还难的事。

教育基础设施这样,教师队伍的问题也很严重。因为财力所困,多少年来,每年教师退休的要比补充的多。按当时“普六”在校学生人数的最低标准计算,教师就差3 440人。韩义淑说,当时,为解决教师队伍的巨大缺口,聘请了大量的代课教师,“长期代课的有1 000多人,临时代课的有2 000人左右”。这样的教师队伍如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呢?

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摆在了镇雄人的面前。

2004年,国家“两基”攻坚计划的实施,让镇雄这块干渴的土地如沐甘霖,教育发展从此提速。

眼前的五德镇中学,就是在2005年争取到国家农村寄宿制工程项目,中央资金投入291万元,建起了4 000多平方米的校舍;2008年,又争取到中央对未“普九”县专项补助295万元,投入正在建设的2 500平方米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

不管走到镇雄的哪所学校,都能听到这样的介绍:“这是国家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这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这是校舍安全工程”。“没有这些工程,‘普九不可能实施。”昭通市教育局局长平锦肯定地说。

“国家对镇雄教育的投入是空前的。”韩义淑说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后看到,镇雄县在2000年实现“普六”后,得到了中央和省级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尤其是2004年国家“两基”攻坚的实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镇雄县教育局出示的一份2004年到2009年教育项目实施情况的明细表显示,到2003年,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舍总面积是74.2万平方米,但到2004年,已竣工使用、正在建设或待建设校舍总面积达到了54万平方米,投入的资金达到了4.8亿多元,其中,中央资金就达2.35亿元,各种建设项目覆盖了大多数乡镇学校。

韩义淑最为忧心的教师队伍缺口大的状况也逐步得到改善。2004年以来,镇雄全县招聘教职工4 159人,其中特岗教师1 715人,国家对镇雄县特岗教师已拨付和将要拨付的工资就达到9 724.05万元。有人测算了一下,近几年镇雄县补充的教师数量,相当于前十几年教职工人数的总和。这样力度的教师补充,使韩义淑提到的代课教师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尽管教师数量距离国家颁布的师生比标准还有较大差距,但她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昭通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韩梅认为,在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明显缓解后,下一步要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补充教师,最为紧迫的任务是要采取各种举措提升在职教师的整体素质。

在镇雄搞教育工作的人,说起学生的生活贫困程度,都能滔滔不绝说出几个事例。前些年,学生因贫失学、因贫辍学成为“普九”进程最大的难题。2005年,国家启动了“两免一补”的惠民政策,并不断扩大“两免”的覆盖范围和生活补助金额。“两免一补”总金额达到了5.02亿元,其中“两免”金额是3.78亿元,生活补助的金额是1.25亿元。现在,“两免”惠及了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近4万初中生、3.5万小学生享受到了生活补助,分别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41%和16%。“两免一补”、“农村低保”、“新农村合作医疗”被镇雄老百姓誉为“吉祥三宝”,充分调动起广大群众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

投入其实还远不止这些,如现代远程教育、生均公用经费等,这些资金的注入,使这个贫困大县的义务教育呈现勃勃生机。

“党政、社会各界、家长对教育的重视、支持、期望也是空前的。”韩义淑如是说

林口彝族苗族乡是昭通市市长王敏正的挂钩扶贫点,为教育办实事成为了王市长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他牵线搭桥,拉来了3所希望小学的建设项目。这个乡的彝族女乡长陈谨,为把教育的每一分钱用好,在得到企业6万元的图书捐赠款后,一一列出适合不同年龄孩子阅读的图书清单,然后找到价格最便宜的购书渠道,共购得图书55 104册,每本书的平均价格仅为1元多一点。

实施“两基”攻坚以来,镇雄县财政对教育的拨款逐年增加。2008年,财政经常性收入1.5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9.82%,财政对教育拨款4.97亿元,比上年增长40.92%。2008年城市教育费附加399万元全部用于教育。与此同时,在财力捉襟见肘的窘况下,近些年先后投入2 698.6万元到教育项目建设中。许多乡镇还自筹资金征用学校建设用地,并为学校建设提供通水、通电、通路等后勤服务。有的老百姓还主动让出包产地,无偿投工投劳支持学校建设。学校建好后,又采取县级财政挤出一点、学校自筹一点、干部群众和企业主捐赠一点的“三个一点”办法,努力提高学校课桌椅、图书和教学仪器配备率,在全县范围内掀起捐资助学的热潮。

教育法律法规宣传不断深入人心。一次,省里一个教育检查组正在镇雄工作,在教育局恰好遇到一个农村妇女领着孩子来“告状”,告的是她丈夫不准孩子上学,要领导给她评评理。教师将外出打工的学生找回学校,乡镇干部帮助残疾儿童进校园,师生背患肌肉萎缩的学生上学校,还把即将成为“新娘”的学生“抢”回学校,这些事例都发生在如今教育正在发展变化着的镇雄。韩义淑说,这些感人的人和事是说不完啦。

亲历了镇雄教育十几年变化的韩义淑感受颇多。她说:镇雄教育近10年的发展变化,如果就靠镇雄自身发展那得花上50年。

确实,没有“两基”攻坚,没有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投入,镇雄教育快速发展不可能成为现实,但镇雄人如因有太多困难而无所作为,那么教育快速发展也不可能实现。

镇雄人还知道,在看来已经快速发展变化的教育,实际上和先进地区、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很大的距离。前路无止境!

◇责任编辑矣 勇◇

猜你喜欢
校舍全县学校
会泽加固改造C级校舍让师生工作学习更安心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罗平县开展民办幼儿园校舍安全排查鉴定
学校推介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