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材料美与工艺美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2009-05-12 09:47解佳凡
商情 2009年15期

解佳凡

[摘要]本文从书籍装帧材料与印刷工艺的历史谈起,由点及面地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思想对书籍装帧材料和印刷工艺的影响和制约,并指出装帧材料和印刷工艺对构成书籍装帧的整体美感有着不可替代和或缺的重要作用。文章最后呼吁设计者和出版商应更加重视这一方面的工作,共同推动我国书籍装帧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书籍装帧设计 装帧材料 印刷工艺

书籍装帧的装帧材料和印刷工艺的不断革新是永恒不变的,书籍装帧艺术离不开装帧材料和印刷工艺所酿造的美感,也是书籍装帧艺术的一条永恒不变的规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审美需求更加多元化,对书籍装帧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仅仅以朴素之美进行设计已经不能满足读者对书籍装帧的审美需要,于是,书籍装帧设计的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对书籍装帧的材料应用与印刷工艺越来越讲究了,书籍装帧设计师对材料与工艺的重视,不仅表现在对书籍的纸张越来越考究,印刷工艺越来越精美,而且表现在对一些贵重材料的运用上,前些年书籍装帧界就出现了“金银热”,一时达到凡是好书的封面必用金银的程度,典型的表明中国书籍装帧艺术设计观念出现了一场小小的革命,以书籍装帧艺术的实践对传统文化中的消极思想实现了一次可贵的“扬弃”。

考究的装帧材料和精湛的印刷工艺,是构成书籍装帧美感的重要因素。书籍装帧既是立体的,也是平面的,这种立体是由许多平面所组成的。不仅从书籍封面上能够感受到设计者对装帧材料和印刷工艺选择上的良苦用心,而且从外入内,随着视觉流动,每一页的精巧安排都给人以美的感受,有人用建筑艺术比喻书籍装帧艺术,建筑艺术是空间艺术、静的艺术,然而她通过布局,可以产生韵律,造成一种流动的感觉。装帧材料和印刷工艺也是如此,通过多种技术手段,给读者以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感官的综合享受,犹如在游览中国的园林,进入园门,逐步引向深入,曲径通幽,最后进入亭台楼阁,又通过细细品味这扇窗户,看到文字中记载的主人公的形象、活动、环境等,这种有外入内的不断行进过程,则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体裁风格的书籍内容,产生不同的韵律变化,使视觉思维的直观认识与视觉思维的推理认识获得高度统一,以满足人们知识的、想象的、审美的多方面要求。

然而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这一点往往被忽视,当一些人埋怨一本书籍的装帧不漂亮的时候,常常把书籍装帧不美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封面的画面设计的不好。其实,许多设计师都有过这样的教训:封面不漂亮的原因并不是设计不好,而是设计师忽视了材料设计与印刷工艺的重要性;或是在材料的选择上没有追求;或是对印刷工艺的放任自流,总之,是由于缺乏材料设计与工艺设计的意识,才造成了一些书籍装帧的低劣与平庸。

书籍装帧的设计实践告诉我们,无论多么好的艺术创意都要通过材料与印制才能转换成物化形态的书,如果没有材料与印刷工艺的质量保障,再高明的设计师书籍装帧师也会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古希腊有一位思想家德谟克利特,以他的天才与睿智发现了艺术的起源与“奢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写了《论绘画》、《论音乐》《节奏与和谐》等一系列著作,其中有一句名言:“音乐并不产生与需要,而是产生于正在发展的奢侈。”德谟克利特的这个观点,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研究了艺术的起源,因此,他被认定为是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我们深知,德谟克利特的“奢侈”不是贬义的“奢靡”,而是对艺术作品的精神源泉的追问,是对艺术作品闪耀出的光辉的歌颂,从某种角度讲,艺术本身确实就是一种“奢侈”的产物,而书籍装帧的美感也与“奢侈”密切相关,当然所谓“奢侈”不仅限于装帧材料和印刷工艺的精益求精,书籍装帧的美感既来源于物质的“奢侈”,更来源于精神的“奢侈”。但是,精神的“奢侈”最终要以物化的形态呈现在人们面前,而书籍装帧的“奢侈”除了精神的“馀力”之外,必不可少地要包括装帧材料的考究,印刷工艺的精湛,是离不开这些物质要素的。

如香港设计师雷志良老师设计的《北京汇元统一印刷有限公司形象手册》,该书为中国国家统计局与香港丰彩国际广告公司合作出版的机构刊物,配合北京文化以印刷七彩色为主题,将色彩性格带出企业不同的服务态度与精神,设计除了表现大胆、创意独特之外,更表达了该机构出色的印刷能力,封面以真实的玻璃放大镜藏于书面内,造成真实感极强的印刷网点放大镜,封面打孔贯穿至封底,内面更露出精致的象牙球,加上夜光颜料,表现其企业印刷工艺上的精雕细琢和北京文化特色。内页以专色版为元素,可打开其底部见红、黄色的苹果及柠檬,带出手册的趣味性,又用中国传统风车配合西方金属齿轮分别寓意着中西文化结合、运转乾坤、紫气东来的文化概念,制作上更以半立体的制作手法,将齿轮以连动式转动,加强其视觉震撼和互动意念,更用变脸手法,将京剧脸谱印在十多种类型肌理各不相同的纸张上,不同造形的脸谱可组合成一完整脸谱,反应企业可面队不同类型的客户要求,都能做到尽善尽美。

如果说,艺术产生于正在发展的“奢侈”,那么同样也可以说,书籍装帧艺术也是产生于正在发展的“奢侈”,而“正在发展的奢侈”要求书籍装帧设计者不断追逐新材料,不断尝试新工艺,因为只有“正在发展的”新材料、“正在发展的”新工艺与“正在发展的”的新创意融合在一起,才能不断满足当代读者“正在发展的”的审美需要。

当前,我国的印刷工艺水平进步很快,但是,往往由于我们的设计观念跟不上,信息不够灵通,因而忽略了利用这些新材料、新工艺来创造美感,陈旧的材料和工艺使我们的书籍装帧显得滞后,并由此造成出版物在图书市场上缺少竞争力。所以,了解当前的新材料和新工艺;运用这些新材料和新工艺,是书籍装帧设计者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考工记图.商务印书馆.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民文学出版社.

[3]诸子百家及先秦思想概论.时代文艺出版社.

[4]徐欣.书籍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5]吴佳笠.字体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6]靳埭强,刘小康.是设计系列丛书.汕头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