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坐禅”

2009-05-13 08:09何桐森
少林与太极 2009年3期
关键词:心法常人

何桐森

根据《性命圭旨》说:“坐不必趺跏,当如常坐。夫坐虽与常人同,而能持孔门心法,则与常人异矣。所谓孔门心法者,只要存心在真去处是也。盖耳目之窍,吾身之门也;方寸之地,吾身之堂也;立命之窍,吾身之室也。故众人心处于方寸之地,犹人之处于堂也,则声色得以从门而摇其中;至人心藏于立命之窍,犹人之处于室也,则声色无所从入而窥其际。故善理心者,潜室以颐晦,而耳目为虚矣;御堂以听政,而耳目为用矣。若坐时不持孔门法,便是坐驰,便是放心。《坛经》曰:‘心念不起名为坐,自性不动名为禅。坐禅妙文,端不外此。”

趺跏,盘膝而坐也,在修炼中一般可分为莲花坐和金刚坐两种。

除了佛教、印度教和中国的道教之外,讲究“坐禅”的就是上述的孔门——儒家。现录宋代王重阳《坐忘铭》以飨广大读者。

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

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

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

不贪便是富贵,不敬何惧君王。

未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日长。

触则形毙神游,想则梦离尺僵。

气漏形归垅士,念漏神趋死乡。

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强。

博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

至精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

道化有如物化,鬼神莫测行藏。

不饮不食不寐,是谓真人坐忘。

猜你喜欢
心法常人
看透事物的另一面
存在与时间
论在禅宗思想影响下青花瓷“心法”之提升
寻找文本解读的“心法”
我没有什么过于常人的地方等5则
小模大样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常人化”,领导生活新态
邵雍先天之学对时代的契应
简介道家丹经《天仙金丹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