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仕女画寻踪

2009-05-14 03:29刘雨眠
寻根 2009年6期
关键词:仕女画人物画绘画

刘雨眠

仕女,封建社会泛指统治阶层的妇女,包括嫔妃、公主、贵妇等。仕女画是人物画的一种,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专用名词,原指描绘封建社会上层妇女生活的图画,后引申为妇女题材的国画作品。《现代汉语词典》对仕女画的解释是“以美女为题材的中国画”。

仕女画起源较早,中国历代都不乏画仕女画的高手。随着时代的变迁,仕女画的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由早期的宫廷贵族生活,发展到一般上层妇女的日常生活。及至近现代以来,仕女画更是不断开拓其表现内容,一般平民百姓的普通劳动场景也被纳入其中。现代画家多有专以妇女为描写对象的,包括村姑农妇、少数民族妇女、戏曲歌舞中的女性、时尚女郎等都是他们所表现的内容。从宽泛的意义上讲,这些题材都被列入仕女画的范畴。

中国画早期最先出现的是人物画,而人物画中我们所能见到的是仕女画。从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绘画作品来看,1949年2月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图》当属中国最早的独幅绘画,是战国时期的绘画作品,也是最早出现的以线造型的仕女画。

《人物龙凤图》的主要人物是墓主人,这是一位气质高贵、身着长袍的妇人,侧身而立,上身略为前倾,双手合十。绘画手法以线描配墨色块面,简洁有力度,整幅作品布局稳重疏朗,体现了我国早期绘画的特征。

秦汉时期纺织业较为发达,用帛当作绘画材料成为时尚。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史料。其中马王堆一号汉墓是长沙国丞相第一代轶侯利夫人的墓葬,墓中出土了《轶侯妻墓帛画》。此图构图呈丁字形,这是我国现有最早的工笔重彩画。墓主人是一位老妇人,正策杖而行,被放在画面中部。四周侍女环绕,气氛凝重而庄严。整幅画多以矿物质颜料彩绘,虽经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仍保持着鲜艳的色彩。

到了魏晋南北朝,中国绘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尤其人物画最先成熟起来,现能见到的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在艺术上都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少有才学,精于画理,曾推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理论,至今影响深远。由于年代久远,顾恺之的原作已不可见,现有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的《女史箴图》系唐代摹本,现有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洛神赋图》系宋代摹本。尽管如此,我们仍能从中见到顾恺之仕女画作品的灿烂与辉煌。《女史箴图》描绘了宫廷妇女生活的诸多侧面,画法严谨细密,人物刻画精微,人体比例及组合颇为得当,这在古人绘画中是十分难得的。其中有一侍女为贵妇梳头的场景,其线条的组织,黑白灰的处理,甚至题词的布局,无不精彩绝伦。顾恺之的另一幅佳作《洛神赋图》则是长达572厘米的巨幅长卷,描绘了甄氏与曹植的爱情故事,众多人物及繁杂的场景,体现出作者驾驭画面的出色能力,堪称中国人物画中的典范,亦是中国仕女画的代表作品。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盛世,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文入学士。在绘画领域,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和周防的《簪花仕女图》将仕女画推向一个高峰,其影响当时已波及海外。

张萱为京兆(今西安)人,生活在唐玄宗李隆基时代,是位负有盛名的宫廷画家。张萱的重要贡献在于他将中国仕女画提到一个极高的水平,从而使仕女画独树一帜,在人物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其存世的《捣练图》与《虢国夫人游春图》均为后代摹本。《捣练图》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描绘了宫中妇女的劳动场面。几位不同年龄不同服饰的宫女分为三组,从捣练开始,然后织补、熨烫,井然有序,疏密有致,画面和谐且富有朝气。《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张萱的另一代表作品,描写了虢国夫人春天出游的场面。画幅前松后紧,不设背景,人物马匹形象夸张,线条工稳流畅,设色富丽典雅,是中国仕女画中的珍品。

盛唐的另一位仕女画高手周防也是京兆人,是张萱同时代人,从艺比张萱稍晚。他出身世家,历任高官,曾担任宫廷长史。周昉也是以上层妇女生活为描写对象的,尤其对宫中嫔妃的描画堪称高手。他笔下的人物多风姿艳态,相传《簪花仕女图》为其作品。这幅画中所描绘的四个嫔妃和两个侍女,薄纱披肩,衣着鲜丽,传递出柔和静美之态。

五代时的南唐,应是中国仕女画发展的一个成熟期,出现了许多以描画仕女为主的画家。他们继承了唐代仕女画的优秀传统,又作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发挥。他们在人体结构、用笔用线、场景布局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如周文矩,南唐后主李煜时曾任翰林待诏,经常出入宫中,对宫廷生活比较熟悉。现存的《宫中图》是描绘宫中妇女儿童生活的作品,描绘人物有80人之多,分10个场景,相互之间又不失顾盼。

另一位南唐画家顾闳中也是翰林待诏,他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人物画的一个高峰,生动地记录了当时上层社会的闲乐生活,现有后代摹本存世。图中描绘的众多人物,或弹或唱,或坐或立,人物性格鲜明,身份明确。构图上聚散有致,繁简适度,视觉效果十分舒畅。画中出现的妇女有歌舞伎,有侍女,服饰鲜明,形体婀娜,体现了中国古代丽人的风采。

两宋时期,中国画坛山水画大家辈出,李成、范宽、郭熙、米芾、马远、夏圭等是其杰出的代表,人物画相对弱势,值得一提的是李公麟,他是画马的高手,却也徜徉于仕女画的创作,留给后人的《丽人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是继唐代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之后又一取材于杜甫《丽人行》诗句的绘画作品。此画人物描绘精致生动,颇有“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的情趣。

元代是人物画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一个时期,鲜有积极意义的作品流传下来。值得一提的是元代的宗教壁画成就卓著,山西芮城永乐宫道教壁画是其代表作品,其中对女性神仙的刻画功力尤为不凡。人物脸庞发髻的用线,手势的刻画,衣纹的处理,都有独到之处,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明代的唐寅和仇英,是两位仕女画的高手,他们一生画了无数的仕女画,堪称这方面的专家。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祖居江苏吴县,家中富有。他曾参加科举,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革黜,遂投身丹青。他的作品线条流畅,设色妍丽,人物造型优美,十分受当时人的喜爱。《孟蜀宫妓图》(故宫博物院藏)、《李端端图》(南京博物院藏)、《秋风纨扇图》(上海博物馆藏)是其流传下来的代表作品。仇英,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仇英家贫,出身工匠,不擅诗文,靠自己多年的勤奋学习,才得以跻身画坛。他的画细密精到,无论山水人物,都描绘得丰富细微。其代表作品《吹箫引凤图》(故宫博物院藏)、《汉宫春晓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修竹仕女图》(上海博物馆藏)等在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在明代人物画家中,陈洪绶是颇具代表性的,他在绘画领域里的影响至今仍相

当大。陈洪绥号老莲,浙江诸暨人,生性开朗,放浪形骸,曾削发为僧,还俗后在杭州一带卖画为生。陈洪绶的作品人物造型夸张有情趣,用线劲健高古,风格上尽得魏晋之长。用色淡雅,衣着质感很强,富有装饰意味。近代不少人仍在探讨学习陈洪绶的勾线方法和技巧。他一生画了不少仕女画,对后代影响较大的有《女仙图》、《春秋图》、《西厢记》插图等。

清朝是距今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绘画作品遗留甚多,对后世影响也较大。在仕女画方面,我们不得不提到改琦这个名字。

改琦,回族,字伯蕴,号香白,又号七芗,别号玉壶外史、玉壶山人、横柳渔父、听雨旧人等,居家松江(上海附近),官僚家庭出身,祖上世代为武官,至父辈时家道中落。改琦成年后清淡仕途,醉心于诗文绘画,开始在凇沪一带崭露头角。改琦以仕女画创作为主,兼能花卉山水,且诗书修养不凡,故在上海一带声名鹊起。当时上海有一富商家中盖了一座豪宅,名曰“吾园”,他对改琦的作品赞誉有加,常邀改琦到“吾园”做客,使改琦有机会接触一些上流文人学士,从而眼界大开。改琦多次为富室大户之女画像,可见其写实本领已非同凡响。改琦的仕女画从内容到意境均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减弱了仕女画的脂粉气,而添人更多的平淡和矜逸。落墨洁净,设色妍雅,有明代仇英的清致气韵,笔下的人物常多愁善感。他以疏秀清丽的线条和浅淡明快的色彩,为后世留下众多气质优雅、体态婀娜的女性形象。他的代表作《红楼梦图咏》共塑造了一百多个人物,皆较好地把握住了小说中人物的特征,性格鲜明,衣饰讲究,充分展示了作者对文学作品本质的理解。存世作品还有《竹下仕女图》、《元机诗意图》等,无不展现着改琦仕女画的功力与修养。

清代另一位画仕女的高手是稍晚于改琦的费丹旭。费丹旭,字子苕,号晓楼,浙江乌程(今湖州)人。他出身画工之家,父亲自幼教其绘画,有较好的笔墨功底。一生与画结缘,常游走在江浙一带,在杭州居住较久,以卖画为生。费丹旭的画简淡自然,尤其长于补景人物。因他山水、花鸟的修养也不同寻常,因此所补景物皆贴切自然胜人一筹。《好消息图》(重庆市博物馆藏)横六尺对开,描绘一老者与五位女眷身处梅林的闲适生活。画中五株梅树左三右二穿插排列,六个人物散列其中,聚散组合罗列有致,掩映站立错落不一,在构图上彰显出作者不凡的艺术根基。人物之间的顾盼与呼应,树石关系的明暗处理,同样体现着作者的匠心独具。《秋风纨扇图》(上海博物馆藏)用笔轻盈俊俏,画面简洁精致,墨色清淡而富于变化,留给后世仕女画创作深远的影响。

时至晚清,在仕女画领域有所造就的,当属“海上三任”了。三任即任熊、任熏、任颐,其中以任颐的成就最为突出。

任熊,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人。自幼家贫,成年之后以卖画为生,他的仕女画姿容秀丽、线条刚劲、设色浓丽,动态活泼,富有一定的装饰意趣。《瑶官秋扇图》是其代表作品。任熏为任熊胞弟,自幼跟其兄学习绘画,对线条的掌握自成一格,常在顿挫、弯折、轻重的组合上具有新意。《麻姑献寿图》是其代表怍品。任颐,字小楼,后改为伯年,号山阴道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其父为民间画师,后拜任熊、任熏为师,三十岁时已经成名。任颐不但中国画基础扎实,还在上海徐家汇图画馆学过西洋速写素描,其造型能力相当强,因此他的人物画从人体结构到解剖透视,都有别于以往中国的传统习惯,成为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成功模式。他的画风清新流畅,无论是大幅巨制还是扇面册页,均布局新奇,描绘精细,无一草率之作。他的用线吸收陈老莲的长处,富有一定的装饰性,极具力度且多变化。他擅用补色,以浓淡适度的墨色作适当调整,开创了雅俗共赏的一代新风。任伯年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仕女画,代表作品有《荷塘浣纱》、《公孙娘舞剑》、《女娲炼石图》、《修篁仕女》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仕女画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变化。民国以来,现代人物画家多有仕女画精彩作品问世,张大干、徐悲鸿、林风眠等都是仕女画的创新者,他们在传统仕女画的题材之外,又将画笔伸向劳动妇女、知识女性等,描绘她们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时代赋予她们的精神面貌。当代人物画家在绘画理念、绘画材料、绘画手法、社会环境都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在大型主题性绘画创作之余,也把视角投向仕女画的创新和发展。著名人物画家叶浅予、黄胄、王叔辉、程十发等,都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富有新意的仕女画作品。如今正值艺术颠峰的刘文西、刘大为、刘国辉、何家英、吴山明、胡永凯、谢志高等众多人物画家,在仕女画领域也都有精彩作品推出。更年轻的一代中国人物画家,正在突破前人的束缚,用加倍的努力,用执著的追求,探寻着五彩缤纷的个人风格,在现代仕女画的创作中不断推出新作,无论是形式的多样化还是内容的丰富性,都是前人所不可及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仕女画必将更加辉煌灿烂。

猜你喜欢
仕女画人物画绘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礼教下的光斑”
唐代人物画述评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韩伍古代人物画选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