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着涛声入眠

2009-05-14 08:39
科学大众(中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土著人椰子树伊甸园

孙 开

远离尘世的喧嚣,独处一隅,仿佛拒人于千里之外。每天早晨,当海水的颜色从深色逐渐变得清澈透亮时,阳光慵懒地撒遍了整个小岛。从太平洋上吹来的海风缓缓拂过,幽蓝得抢人眼目的岛屿在和风丽日下,清闲地做着自己的美梦。晶莹剔透的海水,洁净的空气,悠闲的气氛,这就是塔希提。

上帝的天堂小镇

“塔希提是一个高耸海面、山入云端的绿葱葱的岛屿,暗绿色的深褶让人猜到那是一条条寂静的山谷,浓荫郁郁散发着神秘气氛。泊在码头边的帆船干净、整齐,海湾环抱着的这座小城洁白、文雅,特别是船只刚刚进入帕皮提港口的时候,从轮船上望去,那是一片棕色面孔的海洋笑语喧哗,法国火焰式的建筑物在蔚蓝的天空下极力炫耀自己的鲜艳,你会感到碧空下,色彩在眩目地旋转移动,耀得你睁不开眼。”这是著名作家毛姆描绘塔希提的文字。

在飞机上俯瞰,这个被巨大的蔚蓝色水流旋转包裹起来的岛屿,孤独地矗立在浩瀚的南太平洋中。这是一片美丽、原始的土地,纯朴的土著人曾在这里过着与世隔绝的宁静生活,用那粗犷中略带忧愁的嗓音,在细高、白净的椰子树干间游荡吟唱着⋯⋯大人、孩子,树木,花草,一切都那么天然、纯美。这里,被人们称为“上帝的天堂小镇”。

当人们在塔希提洁白美丽的沙滩上享受着日光浴的同时,也体验着灵魂与身体片刻放松后的舒畅感觉。许多游客常年停留在这个伊甸园般的小岛上,脱离现代社会繁忙紧张的节奏,让灵魂在塔希提清澈湛蓝的海水中得到洗涤与升华。也有人在岛上漫无目的地赤脚行走,饿了吃香蕉,渴了喝椰汁,累了躺到沙滩上休憩,体验着塔希提土著人的生活。

高更的伊甸园

著名画家高更曾经在这里生活,他抛弃所有,不顾一切来到这个小岛,将这里的风情收诸笔端,沉迷于绚烂的风光与质朴的人文,开启了自己艺术的心门,达到了绘画事业的顶峰,并品尝到了真实纯朴幸福的生活。

高更在塔希提的12年,也是艺术生涯中最多产的12 年。他视塔希提为灵魂的天堂,是牵引着他艺术生命的根。高更试图进入土著人的精神境界,像他们那样观看事物。他力求使自己画的土著肖像跟当地的“原始”艺术协调一致,所以他简化了形象的轮廊,使用大片强烈的色彩。墨色山峰,湛蓝海水,橙红或橙黄的珊瑚等,高更用超乎寻常的色彩将塔希提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座未被文明同化的原始岛屿,平息了高更从文明社会里带来的失望、厌倦、郁闷,也让他的后半辈子如同一个美妙的传奇,一个色彩斑斓的梦境。

灵魂栖息之地

1767 年6 月,英国航海家沃利斯被风吹向塔希提岛。“当地人请我们进屋吃东西,年轻的姑娘向我们献上花环⋯⋯乐师在一旁用长笛吹奏轻快的曲子,地上还铺着树叶和鲜花⋯⋯我们仿佛置身在伊甸园中,平原郁郁葱葱,树上果实累累,小溪穿流迂回⋯⋯这里的人民享有大自然最慷慨的恩赐。处处充满热情、休憩、安逸、欢愉,以及幸福的表象。”他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在这里停泊了一个多月后,沃利斯不得不与这座天堂般的小岛告别,临行前他感慨地说道:“这是一个只有天使和生前的好人才能栖居的地方,这是个金光一闪后一切自由幻化的想象空间。”

有人称塔希提散发着“某种奇异的忧郁”。这里阳光明媚,气候宜人,一派绮丽的热带风光。岛上山清水秀,到处是成林的棕榈树、椰子树、芒果树、面包树、鳄梨树、香蕉树、木瓜树,热带水果四季不断。居民不需要什么衣服,采集食物更是容易,常常一群人无所事事地待在椰子树下,望着大海远处凝思,或在树下游荡吟唱⋯⋯

塔希提人体态健美,性情豪放,能歌善舞。逢年过节或喜庆日子,妇女们头戴花冠,套上鲜花颈饰,穿上稻草编成的金黄色草裙,在皮鼓、吉他的节奏声中翩翩起舞,男人们也聚集在一起争相献技,表演各种节目。游人在此期间可以欣赏到当地特色的舞蹈、杂技,可以听到悠扬悦耳的民间乐曲,还可以观看赛龙舟和“劈椰子”比赛。赛龙舟是当地的一项重大的民间活动,据说是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于五六世纪时从东南亚驾木舟漂洋过海来岛定居。

塔希提意味着一个文明的悖论,一种对庸俗城市生活的背叛,它是人们对伊甸园,对一切古老、单纯的美丽世界永远的怀念与梦想。夜晚,在湛蓝海水中修建的高脚屋内,耳边聆听着大海的阵阵波涛声,让人觉得和美丽的大海是如此亲近。这里远离尘世的喧嚣,人们清闲地做着自己的美梦。

猜你喜欢
土著人椰子树伊甸园
这座偏远小城,能成为年轻人的伊甸园吗
澳大利亚土著人发明的回力标
伊甸园
土著人不“土”
谢欣:伊甸园ENED
伊甸园
为什么椰子树斜向海边生长
椰田古寨的椰子树
椰子树的爱
小岛上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