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收入分配政策选择

2009-05-18 02:41吕雅琴李亚绒
西安社会科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

吕雅琴 刘 妍 李亚绒

摘要: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迫使我们必须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我国目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是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因此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收入分配政策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09)04-079-03

党的十七大及年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仅有两字之差,却表明我党的发展观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增长强调的是国民财富总量的不断增加,也就是通常所讲的GDP增长,而经济发展则是以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国民财富的增加为物质手段来推动实现更为广阔全面的经济、社会、人文等综合发展目标,如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人民生活质量及社会生存状态的改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改进提高。社会各个方面关系的更加协调,社会人文素质和社会保障程度更加提高等。因此,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的。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与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过小;二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和谐,贫富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过大,三是生产能耗过大,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此次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更使我们的经济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考验,也使这些问题更加突出,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经济结构失衡、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均与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有密切的关系。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一是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人们收入水平较低。增长较慢。首先,在国民收入分配中长期以来存在向政府倾斜的状态。据统计,1978-2007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7%,而同期城乡人均收入增长率仅为6.7%,两者相差约3个百分点。这说明在国民收入这个大蛋糕的分配中,国家拿走的比重大大高于老百姓,所以造成人们收入增长较慢。其次,在企业分配中。普遍存在利润挤占工资的现象。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度《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1990至2005年间,我国的劳动分配率(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降到41.4%,而同期营业余额占GDP的比重却从21.9%增加到29.6%,可见“中国企业利润的大幅增加相当程度上是以职工的低收入为代价的”。

二是收入差距过大。表现在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等多个方面。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到目前的0.47,不仅超过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水平。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2006》提供的127个国家近年来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指标表明,基尼系数低于中国的国家有94个,高于中国的国家只有29个,其中27个是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亚洲只有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两个国家高于中国。我国的城乡收入之比,1978年时为2.57:1。到2008年则扩大到了3.36:1,绝对差超过万元,这更是远远超过1.7:1的国际公认的城乡收入差距警戒线。而且这还仅是城乡收入的货币比较,还没有考虑到农村居民没有而城市居民却能享受的各种福利补贴,如果将这些计算在内的,城乡差距会更大。

收入分配中,人们的收入增长较慢,收入差距过大。这些问题直接造成我国消费率过低,大多数老百姓无力进行消费。过去十多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5%,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近20个百分点(1990年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基本稳定在77%-79%)。并且近20年我国的消费率还一直呈现出不断走低的态势,我国的最终消费率从1985年的66.36%下降到2007年的48.8%,而降低的原因主要是居民消费率的下降,从1985年的50%下降到2007年的仅为35%。同时,贫富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过大也造成了社会分配不公现象的普遍存在,不仅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安定,而且造成有钱人不想消费,没钱的人想消费却无力消费。更加剧了消费不足。所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解决现行的收入分配问题是一个关键所在。

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中国的老百姓应当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收入分配格局要逐渐向个人倾斜,不断提高人们.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从而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此,第一,要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发达国家解决劳资问题的成功经验,我国2007年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虽然也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相关内容写了进去.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大多难以实施。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并加强对企业实施状况的有效监管,同时,要大力推动能够代表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工会组织的建立和作用的发挥。第二,要建立和完善企业人工成本监测指标体系。一方面定期向社会公布主要行业人工成本水平,作为对企业工资水平的一个指导和监测;另一方面,根据经济增长状况、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并参照国际惯例确定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并及时调整,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改变目前我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过低的状况。第三,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9亿农民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才能真正提高我国的消费率,促进经济结构转换,城乡差距缩小、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因此,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特别是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

(二)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社会保障水平低、覆盖小、不完善是制约消费、影响社会和谐的一大因素,所以.要本着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快建立与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一.努力使全体人民享有社会保障,尤其是要对农民养老、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以及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的群体的社会保障做出制度安排。第二,加强城乡困难群众救济工作,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优抚对象的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第三,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制度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第四,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第五,以法律的形式规范

和保障社会保障制度。应尽快制定和颁布《社会保障法》,通过法律形式既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又保障社会保障工作可以依法有序运行。

(三)加快个人所得税改革,有效调节收入差距

目前的个人所得税不但难以起到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相反,对收入差距还起着“逆向调节”的作用。据统计,我国目前工薪收入者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到全部个人所得税的45%-47%,而工薪阶层在社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仅为1/3。这就意味着低收入的工薪阶层承担了过重的税负而高收入者的税负却很轻,个税使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扩大,因此必须尽快进行改革。首先,继续调高个税起征点,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目前人们的收入水平,将个税的起征点提高到4000元左右.改变个税主要由工薪阶层、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缴纳的不合理现状。其次,有效调节高收入,可提高最低征收率、减少税率档次、改分项课征为总额课征,设10%、20%、40%三档超额累进税率。真正做到少收入者少纳税、多收入者多纳税,同时简化计算,降低征税成本。再次,加强税收征管,应加快建立健全个人财产申报制度,这是国家有效调节收入的基础,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逐步建立统一的身份代码,在银行存款、纳税登记、社会保障等方面实行统一号码管理,同时引导企业和居民减少现金使用并最终杜绝现金交易,从而摸清人们真实的收入情况,防止偷税漏税、有效调节收入。

(四)解决好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分配中的公平问题是人们最为关注、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与稳定,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首先,加快垄断行业的改革与重组。因为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其垄断的特性,所以要想真正解决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分配不公问题,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要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加快垄断行业的改革与重组。这样才能消除其不合理的垄断高收入,促使企业按照市场要求、市场标准加强人工成本管理,制定合理的工资标准。其次,规范国有企业内部分配秩序。针对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管理者过高收入的监督与规范,如制定企业高管与普通员工合理的收入比例范围,另一方面,要适当提高企业一线员工的收入水平,促进企业内部分配的公平。再者,尽快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财产申报制度作为打击腐败,促进社会公平的一项重要制度在许多国家都已经建立起来,并被证明是有效规范公务员行为的一项基本制度和国际惯例,因此,我国应尽快制定和颁布《公务员财产申报法》,通过法律的形式推进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五)积极推进社会慈善事业发展

社会分配一般包含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市场为主导、以竞争为动力的分配。它根据人的能力大小决定收入多少;第二个层次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平为原则的分配,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等进行收入调节。除此之外还存在第三个层次的以道德为动力的分配,即人们特别是有钱人自愿把钱捐出来帮助穷人,也就是发展社会慈善事业。而我国目前慈善事业还很不发达,人们的慈善观念不强,慈善机构数量较少,捐赠水平很低。发展慈善事业的相关政策、法律也不健全。为此,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主要可从以下方面人手;1、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培育现代慈善观念。这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所以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培养人们的慈善观念。2、优化激励机制,加速慈善积累。政府应制定鼓励慈善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如开征遗产税,对建立基金会或捐赠善款进行税收减免,对于基金的运作给以最大的免税减税优惠,从而也吸引富人积极参与慈善活动。3、建立健全约束机制,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完善的约束机制是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要尽快建立起慈善组织的资质评估和信用资格认证制度,加大社会监督力度,进一步规范慈善行为,同时,还应完善慈善组织内部的管理监督制度,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互动研究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平建设与和谐发展
我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FDI、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方式
提升基于文化引领的企业软实力推动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