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就业难与能力缺失

2009-05-21 04:03寇家伦
人力资源 2009年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用人单位职业

寇家伦

最近两年大学生就业愈发困难,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天这种局面?

经济环境恶化导致刚性需求减少,固然是客观事实,但很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颇有微词也是客观事实,这让很多用人单位提高了用人的门槛——要求必要的工作经验。这种无奈之举的真正原因是,很多用人单位不完全具备培养人才的实力与条件。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一定会给大学生就业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但很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工作表现并不是特别满意的现实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其原因是什么,是大学定位问题?还是教育模式问题?这是中国的教育机构、教育者和大学生都应该考虑的。

“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不是一回事

难道是大学生缺乏就业能力吗?我们经常谈到的就业指导往往是指导学生掌握就业过程中的技巧,如选择适合的岗位、获取应聘信息、面试技巧、给考官好印象等。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得以快速流通,这为大学生获得这些信息创造了便利条件。其实,他们真正缺乏的是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做好每件工作需要的技巧,包括价值观、态度、个性、技能等因素,如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很多大学生志大才疏、缺乏客观地自我评价、漠视合作等都是职业能力缺乏的表现。就业能力仅仅局限在就业前与就业过程,而职业能力则贯穿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全过程,乃至人的一生。

但目前,各高校都设立就业指导中心仅能为大学生寻找就业岗位提供帮助,为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如应聘面试技巧等。教育管理部门将高校的学生就业率作为关键考核指标,学校将大学生找到就业岗位或者是就业单位为目标,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缺失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促使高校加大对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力度是政府责任、学校的责任、教育者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不是学生的基础差。而是基础错了位

当很多人谈到自己的大学经历时,大多已经忘记了老师教授的知识,因为他们从事的工作与学习的专业知识相去甚远。即使是专业对口,而出色的工作成绩更多地依赖自己的工作实践,书本上能给我们的东西跟实际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现象都说明:高校的专业设置和知识结构,特别是与具体工作实践的联系还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不是学生的基础差,而是基础错了位。我们的教改应该目标再远一点、工作再细一点、步子再大一点。举例而言,中国有130多所高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各高校不仅没有统一的教材,最为严重的是究竟有多少教师从事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呢?所以他们给学生的也只能是理论,而没有实践。

职业能力培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透析中外教育思想的差异,我们可以发现西方有些教育理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西方教育观念更多的体现在“授之以渔”,即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虽然在教育观念上认可,但教育方式较西方某些国家差异依然较大。就业能力仅仅解决一时的问题,而职业能力解决的则是一世的问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提升,会让他们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如鱼得水,面临挫折和困难他们会勇于挑战自我,面对矛盾和冲突他们也会更加理性地对待。目前,我们身边有不少针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训项目,也有不少有关部门配发的证书,但在这个用“本本”表现竞争力的时代,这些项目很快变成了某些部门或个人牟利的手段。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必须尊重基本的发展规律,以理性、客观、务实的态度,以对社会、对未来的责任感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问题,才能有效缓解高校人才输出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才能降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成本,才能提高全社会的人才配置效率,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高效发展。因此,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本文编辑寇斌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用人单位职业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