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情僧仓央嘉措

2009-05-22 06:32书博悟
国学 2009年2期
关键词:班禅仓央嘉布达拉宫

书博悟

1682年2月25日,精明能干的五世达赖喇嘛,在刚刚建成的布达拉宫与世长辞,然而拉萨街头却一片宁静,既没有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祈祷达赖早日转生;又未见打卦降神,寻访灵童的出世方向。西藏地方的一切政教事务,一如既往,仍由藏王桑结嘉措代行处理。连当时驻兵西藏的蒙古族带兵官达赖汗要见五世达赖,也被桑结嘉措以“达赖闭门修炼,居高阁不见人,凡事传达之命以行”的理由骗过。就这样,专权的桑结嘉措,欺骗了僧侣大众和当时中央的康熙皇帝,其时间长达15年之久!

1696年,康熙在平定准噶尔的叛乱时,偶然从西藏的俘虏门里,了解到五世达赖已死多年的消息。康熙震怒,致书严厉斥责桑结嘉措,甚至打算不惜采用“云南、四川、陕西之师,见汝城下”的强硬措施。桑结嘉措一面写信向清政府承认错误,一面派人寻了一个15岁的少年作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这个15岁的少年,便是西藏历史上有名的浪漫诗人、闻名后世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生于公元1683年,父母是西藏南部门隅地方的农奴。仓央嘉措虽然生长在农村,却聪敏异常,才智过人,高高的身材,亭亭玉立;红润的脸庞,眉清目秀,器宇轩昂;外加他举止潇洒,使无数美丽的藏族姑娘一见倾心。仓央嘉措不仅风流倜傥,富有文采,擅长诗歌,而且有一身惊人的武艺,善骑射,长剑术,又是一个高超的猎手。

1697年,仓央嘉措被选定为六世达赖灵童后,当年9月,便被从门隅迎至拉萨。途中与事先约好的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会晤,并拜班禅为师,接受沙弥戒。10月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虽然身居西藏政教首领的地位,实际上,却是藏王找来应付康熙皇帝的傀儡,不能掌握政教大权。年轻的仓央嘉措在华丽的布达拉宫里整天翻阅那些枯燥无味的经典。虽然他精通佛学,却无意在佛学上有所造诣。他总想走出布达拉宫,到远离布达拉宫的群众中去。

有一天,他在一位名塔坚乃的引导下,化名荡桑汪波去到拉萨街头,还到雪山(布达拉宫下面的居民点)的地方去。就在这里,他相识了一位十分漂亮的民间少女——仁珍翁姆。这位美丽的藏族姑娘并不知道这个化名为荡桑汪波的就是藏族人民见则叩头的活菩萨,只是因为他那少年英俊、风姿翩翩的魔力,使她难以隐藏心中的爱情。仓央嘉措对于仁珍翁姆天仙般的美貌,也同样沉浸其中。但当他猛想起数百条佛教的清规戒律时,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喇嘛与女人,就像水与火一样,是绝对不相容的。他在一首诗里写道:

接受了她的爱,

我却牺牲了佛缘。

若毅然入山修行,

又违背了她的心愿。

不过他矛盾的心情很快就解决了。他最终选择了爱情。1703年,仓央嘉措年满20岁,五世班禅特地从后藏来拉萨为他授比丘戒,但已经投入爱神怀抱的年轻达赖,回绝了班禅的授戒。他不仅没有接受比丘戒,连过去的沙弥戒也不愿遵守。当仓央嘉措到扎什伦布寺访问五世班禅时,就正式向班禅要回了他过去所受的沙弥戒。桑结嘉措、三大寺的堪布(大法师)、拉藏汗(达赖汗之子)等听说他要回了沙弥戒的消息,都赶到扎什伦布寺劝他不要这样做,但都未能使这位决心走向浪漫生活的“活佛”有丝毫回心转意。

这之后,仓央嘉措改名化装经常在拉萨的公园和居民中游玩,他接触了许多歌手和女友,并来往于仁珍翁姆家中。与这些所谓“下流阶层”的社会来往,使他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在这些日子里,他写出了大量优美动人的爱情诗歌。

六世达赖究竟写了多少诗歌,至今没有确切的数字。藏簇文学家刘家驹在《康藏滇边歌谣集》的自序中讲:“第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他能不顾一切,赤裸裸地写出一本情歌,刻印发行,昔不满百首。现在流行到民间的歌谣,不下几万言,不同的曲调和舞法,也有数百种。”仓央嘉措的原作虽不满百,流传到民间,发展成数万言,都说是六世达赖写的,可见六世达赖的诗歌感人之深和藏族人民对六世达赖之爱戴,非比一般。

六世达赖的“浪荡”生活,逐渐地被三大寺喇嘛所发现。有嗽嘛说,他看见六世达赖穿着一件俗人穿的蓝缎子衣服,留了长发,不是僧人的秃脑顶,手指上戴着戒指,拿着弓箭往公园里走去。有的人还讲:“在布达拉宫他是达赖仓央嘉措,在拉萨,在雪山,他是快乐的青年。”这些消息传到桑结嘉措的耳里后,便成为他谋害仓央嘉措的一条理由。于是,桑结嘉措暗地策划行刺。一天晚上,仓央嘉措夜游回布达拉宫,刺客准备下手,但由于六世达赖的武艺高强,刺客远非对手,因而刺杀未遂。不过从此却引起了六世达赖对桑结嘉措的怀疑。

1701年,蒙古人在西藏的统治者达赖汗逝世,他的儿子拉藏汗继承汗位。拉藏汗即位后,与桑结嘉措的关系日益紧张。1705年7月,终于爆发了蒙藏两军之间的一场恶战。结果桑结嘉措被俘,不久即被处死。

在这场权力之争的进程中,六世达赖与拉藏汗曾是共同对敌的战友。可是,拉藏汗赢得了最后胜利,却忘掉了这个战友,相反地掉转矛头,直端端对准这个政治上不成熟的年轻人。拉藏汗一方面派人赴北京向康熙帝报告桑结嘉措“谋反”经过,同时又进奏六世达赖是桑结嘉措立的假达赖,所列罪状为“耽于酒色,不守清规”,要康熙帝予以“废立”。康熙帝出于对西藏地区安定的考虑,同意将仓央嘉措“执献京师”。

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五月初一,拉藏汗拘捕了六世达赖,把他关在拉萨附近的一个蒙古包里。六世达赖在戒备森严的蒙古包中,一时一刻也没有忘记他的诗歌朋友们和情人仁珍翁姆。他从蒙古包的窗格里望见蓝天下的白云,不禁又想起了仁珍翁姆,便深有感慨地写道:

东山的高峰,

见白云蒸腾天空。

莫不是仁珍翁姆,

又为我燃起神香?

1706年6月27日,六世达赖被押送北京行前,他还通过一个藏兵,把他写给仁珍翁姆的诗交给她:

洁白的仙鹤!

请把双翅借我,

我不会远走高飞,

只到理塘就转回。

仓央嘉措被解送北京的消息传出后,在西藏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广大僧俗群众悲愤相告,发誓要夺回他们的法王达赖。当押送仓央嘉措的蒙古兵路过哲蚌寺时,被早已埋伏的一群武装喇嘛突然袭劫,六世达赖被抢上山,安置在寺内。拉藏汗得此消息,大为吃惊,决心不惜代价,夺回达赖。蒙古兵包围寺庙,与武装的喇嘛激战三昼夜,双方牺牲惨重。当战斗正在难分难解时,六世达赖果断下山,蒙古兵解围,才使战争停息。这位年轻漂亮的诗人,与满含泪水的上千名喇嘛,挥泪相别,一步一步地走向那不可返回的深渊……

清朝官方的资料说,六世达赖在被押解至北京的途中病死,时年24岁。藏人自撰的历史书上多称其被拉藏汗派人谋害于青海湖滨。也有说法称在青海境内,因钦使感念,暗放大师,之后仓央嘉措游历全国,1746年圆寂,终年64岁。

六世达赖无意于做西藏的政教首领,他不是政治家,但他在文学上的天才是奇特的,他与他的作品,至今为全体藏族人民所传诵,是我国文学史上一朵永不衰败的鲜花。

猜你喜欢
班禅仓央嘉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仓央嘉措
我给十世班禅大师当翻译
布达拉宫
大枣巧治班禅活佛
活佛见主席
见与不见
见与不见
见与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