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教学调控片段与分析

2009-05-22 09:22赵红婷
江西教育B 2009年5期
关键词:算式板书观点

赵红婷

【片段回放】

(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混合运算”时,教师出示购物情境图)

师:从图中可以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个书包20元,一本笔记本5元,一盒水彩笔18元,一个钉书机12元。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如果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要花多少钱?

生:3×5=15(元),15+20=35(元)。

师:对!还可以怎么列式?

生:3×5+20=35(元)。

师:在这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中,有没有不同的写法呢?

(学生思考良久,终于有一个学生说出了教师期待的答案)

生:还可以分步写成3×5+20=15+20=35(元)。

(教师顺势板书出算式的递等式)

师:你比较喜欢哪种算式?

生1:我喜欢第一种算式,它是分步的。

师(未置可否):还有谁来说说喜欢哪种算式?

生2:我喜欢第二种算式,因为算起来简单。

师(面无表情):还有同学喜欢哪种算式?

生3:我喜欢第三种算式,因为算起来方便!

师:对呀!这样一步一步计算下去,既清楚又准确。

(这时,教师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且行且思】

1.准确把握认知起点。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其实,在学习“混合运算”前,学生接触过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他们已经学会用分步算式解答。教师完全可以留出时间,让学生尝试在作业本上列出算式,在课堂巡视时相机指名有不同算法的学生板书算式。这样,学生的好思路能凸显出来,错误或不规范算法也能暴露无遗。走近学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教师才能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调控。

2.耐心捕捉真实观点。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各类观点,时时准备捕捉学生的真实想法。对于一些有思考价值的观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在上述案例中,面对教师的问题“你比较喜欢哪种算式”,学生的回答反映出他们的需求和爱好是多样化的。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真实观点,根据这些观点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精心设计理解断层。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时,要善于寻找学生的理解断层,精心设计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接受新的思维挑战,从而有效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可以不问“你比较喜欢哪种算式”,直接告诉学生第三种算式的计算过程叫做“脱式计算”,问:“这种脱式计算有什么特点?与分步计算相比有什么优点?”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脱式计算的计算有序、不易出错的优势。

4.适时补充后续问题。波利亚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引进辅助问题。如果你不能先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可先解决一个与此有关的问题。”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可以在提出问题“你比较喜欢哪种算式”后,设计后续问题:“在计算综合算式而数据比较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直接写出得数;但当数据比较大时,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发现:当数据较大时,为了避免出错,可以用脱式计算的方法,一步一步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充满着生命气息,复杂而又鲜活;同样,教师的调控过程也往往不会一帆风顺,时常会出现一些意外“小插曲”。只要我们做到准确把握认知起点、耐心捕捉真实观点、精心设计理解断层、适时补充后续问题,便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走上积极的探究之路,课堂教学也就会因此显得灵动而高效。(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云盘小学)■

猜你喜欢
算式板书观点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观点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